(九)嘉兴人包凭,父亲池阳太守,生有七个儿子,包凭是最小的一个,入赘平湖袁氏为婿,虽然博学多才,却屡次考试都不上榜。有一天到太湖附近游览,行至一村中,见一寺院破漏,观音佛像被雨尘淋湿沾污,即取出身上所有的十两银子,给住持作为修筑庙宇之用,僧人说:“工事太大,所费必巨,恐怕难以完成你交待的心愿“于是他就再取出随身行旅,贵重值钱的衣物,全部交予僧人,虽经随行仆人再三劝阻,他还是诚心乐意的捐出,并说:”。只要佛像不被损坏,我没有衣物使用又有啥关系“僧人说:”!施舍钱财,衣物并非难事,但你虔诚心意确实难得“寺院修好之后,有一天他又来游此​​寺,夜宿。寺中,即梦见护法神前来道谢说:“。你子当享世代福禄”后来他的儿子汴与孙子柽芳,都真的做了大官。

(十)嘉善人支立的父亲,当刑房吏的时候,有无辜之重犯为了求生,对妻子说:“支先生待人很好,也很同情我的遭遇,愿意代我洗雪冤情,我们已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明天你请他到乡下,详述案情过节,并亲身奉侍他,他若肯接纳,则我就可能平反获释。“他的妻子流着眼泪答应了。隔天,支先生到他家里,她即亲切招呼,并转告丈夫愿献妻作婢之意。支先生断然拒绝,只答应她转呈案情,尽力而为。后来案情大白,犯者无罪获释。夫妇双双登门答谢说:“先生大德,世所罕见,吾有小女,就送来当丫头,帮忙料理家务,此礼可通,还请笑纳。”支先生只好按规矩笑纳后来他的儿子支立,廿。歳就登科,官至翰林,孙支高以及子孙世代也都官运亨运。

以上各段所述,虽然情节及做法不同,但都是一心向善的实例。

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大家。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以为做了善事,而其实是做了恶业,枉费苦心。

何谓真善?何谓假善?有关这点,中峰和尚解释得很清楚。中峰和尚是元朝人,佛教的“三时系念”是他编辑的。当时有些读书人去拜访老和尚,请示佛教因果报应理论:“?。为什么有很多人善,但子孙不兴,有人恶,而家门隆盛呢如此,果报与事实不符了,佛说的是无稽之谈了和尚答道:”你们是肉眼凡夫,∵。迷惑颠倒,看到的不一定准确,往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不辨是非善恶,反而怨天尤人。“和尚于是叫他们自己说出善恶的标准其中一人说:”打人,骂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另一人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和尚答:”。未必然也“大家觉得奇怪,就请老和尚讲解如何。辨别善恶和尚答道:。。。“凡事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打人,骂人都是善如果有益于己,就是敬人,礼人都是恶。∵“意即是说,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讨好,巴结人,都是恶;发于内心的善行,是真善,装给别人看的善行,是假善;无所求而为之善,是真善。有所谋而为之善,是假善范仲淹一家积善,做到宰相,五个儿子有两个做宰相,一个做过御史大夫;自己死的时候买不起棺材,原因是他把钱养活了好几百个家庭,这是真善,德积得很厚,所以子孙都很好,他的家族八百年不衰。

何谓端正之善及歪曲之善“端”是端庄正直,“曲”是委曲婉转凡夫与圣贤用人的标准不一样;?。世人喜欢录用唯命是从,恭敬顺从的好好先生(人是好人)∵,但圣贤用人却喜用敢作敢为,豪爽狂狷的人因为老好人办事墨守成规,软弱没有个性,不能办事。。狂狷之人勇于进取,不拘小节老好人虽然获得大家说他好,但是都是随波逐流,缺乏志气,勇气,道义,没有道德精神,是偷道的贼,不是端正的善。狂狷之人可能倔强,傲慢,有时候会无礼,但这样的人能干,能办事,没有私心天地鬼神与圣人的用心,见解是一样的,凡是怀济世利人之心,则是端正的善。稍有媚世愤事之心,则是虚伪歪曲的善。

何谓阴善,阳善?凡是做善事要人知道是阳善,行善而不为人所知的是阴德。不让人知道则善果永远积在那里,现不求现报,叫做积善。别人知道了,善就积不住,随修随报,到后来一点善果都没有了阳善是已经享受世人之称许,得到了名。名亦福报之一,已取得了回报,善就此报掉了。但得到了名也不一定是好事,会招来造物者及世人妒忌。如果名过其实,则灾祸会随之而来。相反,无为而为的默默去做好事,却招来横逆非议,诬蔑讥毁,则子孙会突然发达。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阴德之可贵。

何谓是、非?既然行善,为何会有是非之分?举例说,春秋时代,鲁国有法律规定,凡被邻国捉去作劳役的人,如果有人肯拿钱把他赎回来,让他恢复自由,***会依例给一笔赏金,作为奖励。孔夫子有学生子贡,把佣人赎回来,但***的奖励他不接受。孔夫子知道这件事后,就责备子贡不对。本来子贡这样做法,在凡夫看来是很清高伟大的,但是圣人的是非观念与凡人是不同的,所以有凡圣之分。圣人办事是顾及整个社会,改变风俗是希望建立良好的道德标准,教导老百姓,不是为个人而建立的。当时鲁国贫穷的人很多,富有的人少,如果受奖赏被认为不廉洁的话,那以后就没有人肯去赎人了。个人重获自由的话就相应减少了,***这个好制度也被破坏了。单就个人而言,子贡的做法是难能可贵,但对整体社会来说是祸害。这是似善而实非善,「是」就变作「非」了。另举一例,孔夫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人掉在水里,快要淹死了,他就下去把人救上来。这人送子路一头牛答谢救命之恩,子路接受了。孔夫子知道这件事后,大表赞扬说:「此后鲁人必乐于拯救溺水的人了。」为什么?勇于救人急难,会得感谢的回报,大家就乐意做这事情了。这是鼓励大家积极救助灾难的模范。所以夫子赞赏子路受牛,责备子贡不受金是有很深的道理的。(未完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