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信息非常的方便,大家在佛学院读书要找数据并不困难,记得我年青时候读书,不如你们有福报,由于房间没有电脑,要阅藏的话,必须逐本逐页去翻,基本上要花三年到四年的时间去读“藏经”,现在电脑的应用非常普及,随时要用什么资料,在网上一查就知道了,例如说要查一下“六度”的内容及意义,只要在电脑网络内输入“六度”二字,有关“六度”的解释就全部都出来了,非常方便。科技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方便,但是我们要懂得运用,从而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如果不懂得运用,资料只是放在那里,它认识你,你却不认识它,这岂不是浪费吗?

所以我诚恳地告诉大家,身为出家人必须要深入经藏,必须要认真地下功夫做学问,我认为如果想了解并掌握整个佛教的义理,一定要从原始佛教入手,我常常说“小乘的实现就是大乘的圆满“,小乘其实就是大乘的基础,如果没有小乘,那里会有大乘我们老是说自已是大乘,但所作所行连小乘都不如;?我们不要轻蔑小乘是自了汉;自了汉其实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因为我们必须先要自利──自己有了足够的资粮,条件,能力后,才能去利他,如果自己能力不足,如何能帮助别人?而所谓“自了“,就是从十二因缘,四圣谛(苦,集,灭,道),三十七助道品等义理的解悟与修持中,扎扎实实地用功,透过实践,从而得到真正的。体悟所谓“小乘”的修法,就是从十二因缘认识生命的流转与还灭;从对娑婆世界诸苦的了解,进而明白苦的起源并找到灭苦的方法,证道的方式,也就是。苦,集,灭,道的实践过程因此,小乘不是独立于大乘以外的小乘,而大乘必然是小升的进一步融汇与提升,我们对原始佛教思想的认识,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唯有这样,基础才会扎实,否则的话,只是空泛之谈罢了。

大家今天在佛学院里学了一点东西,如果不经过深入的思考,确实的行持,是不会扎实的。很多人以为读了四年佛学院,有了一定的基碍,将来再专一经,专一论,就可以更加深入,这种想法也没有不对的地方。近代的高僧大德,很多都是专研一经一论而自成一家的,例如我们香港的一位长老,他就是以一部“楞严经“弘法海内外,他一生之中主要讲的就是”楞严经“。还有***的一位老法师,对念佛法门有深入的研究,他专讲净土,旁涉”华严“∵,“法华”,简直是触类旁通,圆融无碍。当然也有人专弘禅宗,乃至天台,一样都能成就,但最基本的前题是,佛学的基础一定要扎实。真正的佛学不单是知识,信仰,而是生命价值,意义的自我认识与体现;佛法不是拿来说的,而是用来实践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时候,许多人很有知识,但不过是在玩弄佛法,不懂还好,懂得一点反而成为所知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以口若悬河,高谈阔论。

正如我上面反复地说,佛教是一个实践的宗教,它强调的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确实的践行;但是如何去实践成佛的过程也就是建立在菩萨道实践的过程中,要?达到成佛的目标,就必须靠我们自己的发心与努力我们可以看见,现在外面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一般人几乎都难以抗拒。每天面对着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所谓“红尘滚滚千尺浪”,如何能抵挡得住?佛教在此即发挥净化社会人心,化世导俗的功能。还有,现时经济高速发展,新建的寺庙好像雨后春笋一样,全国各地到处皆是,亟需方丈,当家,法师等来管理运行,但我总认为一切道场其实更需要的是讲经弘法的法师,特别是在国内,如何的把佛教宣扬出去,弘化一方,利乐有情,实全靠真正能讲经说法的法师,大家都知道,本来这个“法师”必须是精通经,律,论三藏,就好像唐代的玄奘法师,我们称之为“三藏法师“,”法师“。本来是至尊至贵的称呼可是,我们现在普遍都称出家人为”法师“,”法师“的称谓真是不容易当啊,如果不懂佛法如何能称为”法师“?因此,如果我们对佛法的认识不够,就应该自惭,自愧,要知道一切的知识,学问,都是从虚心学习而来,从惭愧而来,从恭敬而来,从内心谦下而来;我们只有内心谦下,只有刻己勤修,才能有所成就。

我们所怕的就是“自大”,要知道佛陀曾说:“我亦在僧数。”福慧具足的佛陀,虽然已经成佛了,但是他还说自己亦在僧中,是僧人的一员。所以我们每一个出家人,要尊重自己的身份,所谓“比丘”的原义是“乞士”,一是乞法,一是乞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意思,是一种高尚的使命,因此,我们必须认清楚自己的责任,我们要自尊自贵,这样的话,才能堪称为“人天师表”──这个尊称要看我们内心是否真有福慧具足的功德,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尽一个出家人的本份,内心谦卑,待人以礼,正如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所说:“内心谦下,外行于礼”,“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我们要以谦虚心,平等心,利他心,广修一切功德,才不会辜”比丘“负高贵的使命。(未完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