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Page]第十六章《家庭、伦理》这本经一定要念

【重视心灵沟通】

一个家庭不能只是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该着重于心灵沟通,使亲子、夫妻之间的关系和谐、圆满。

【让子女做自己】

为人父母者,只能尽养育之责,而无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给予的模式成长。

【珍惜天伦乐】

乌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为人妻子责任】

为人妻者,对外应鼓励丈夫于饱暖之余多做善事,多体念贫穷人家的困境;对内应将心比心孝敬老迈公婆,并在公婆、丈夫间努力多方圆融,这是为人妻者的责任。

【言行身教】

夫妻间相处的言行,对子女不仅是直接的身教,也将是子女们的处世范本。

【注重礼仪】

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至真最美的形态。

【人人互爱】

与人相处要去除我执,扩大心胸,客客气气,互让互爱。

【无条件地奉献】

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人生多病】

人生多病!身体四大不调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会动荡不安也是病。

【四大假合的坏灭】

身躯乃「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既为物质的组合,坏灭(病死)是正常的现象。然而肉体可能是单薄虚弱的,精神却可以强壮康健。

【家庭和谐之乐】

家庭和谐,即使物质贫乏,仍是富在天伦之乐中;否则再多的钱财,也抵不过家庭失和的苦恼和缺憾。

【移民如换水土】

移民好比将一棵土生土长、枝桠正茂盛的树木移植他处,除了得适应新的水土外,还必须面对新的节气时序;而且能否如在故土般成长茁壮,仍是个未知数!

【国家是自己的家】

移民是消极、逃避的行为,如果把移民的心思,转而运用于积极改善目前的社会环境——人人发挥菩萨精神,将国家当作一个大家庭,以对待自己的家一样来关心、整理和照顾;如此,何愁国家、社会生活品质不能提升?

【天天祝福】

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应该常常起欢喜心,天天为自己的家庭祝福。

[NextPage]第十七篇《清净大爱》人生进行曲

【众生与人生】

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颠倒众生】

知道反省过去,才是正确的人生;若只是随着日子消逝而纸醉金迷,就叫做「颠倒众生」。

【自动自发】

诚是发自内心、自动自发的精神。若有这分自动自发的精神,人生再辛劳都不会觉得苦。

【造福人群】

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以佛菩萨的精神造福人群。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活在世间,不能脱离人群。有人就有是非,有是非就会有困境,这些都必须一一克服。要克服难关就必须忍让,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菩萨宽阔宁静的境地。

【平凡则平安】

做人要有一分平常心,一分平凡的念。如果大家都自觉平凡,人生就平安了。

【发挥生命价值】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的生活及爱欲而追求,这种生命轻如鸿毛!反之,若能发挥生命力,积极造福人群,这种生命价值则重如泰山。

【莫虚度光阴】

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委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

【一纱一线来之不易】

天下事,光靠一个人做不成。人生在世,必须依靠别人才能生存。比如穿的衣服,我们是否自己能做呢?即使能,也需要布啊!自己会织布吗?纵使会,原料的来源自己可以生产吗?……总而言之,一条纱、一条线都是来自众生;所以,我们要时时抱持感恩心和惜福心,因为一切都得之不易啊!

【活在天地间】

生活在天地之间,若只是随波逐流,让身躯随着时间而生老病死,这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所以,我们应配合社会环境的教育及古今圣贤的引导,好好探究人生意义何在及「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问题。

【积极上进】

懈怠的人容易堕落;因此,人生必须上进积极,不要因境遇的得失而丧失生存斗志。

【快乐地过日子】

人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与其烦恼它,何不每天快乐地过日子?

【无所事事忙】

吃饱饭没事做的人,固然不快乐;忙着应酬、打麻将、观光旅游,一副「无所事事忙」的人,在饱业之余的疲倦与空虚,又何尝称得上快乐?

【勿以口舌败德】

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时时自我警惕】

人时时刻刻都自在无常的流动中,也经常处在无明的风雨交加中;唯有时时自我警惕,才能安度人生之险境。

【如何美满人生?】

美满的人生,不在物质、权势、名利及地位,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情谊。

【看开与知足】

所谓看开人生,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能及时行善;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踏实的付出】

人生最踏实的事,是今日此时有多少力量就尽快付出——利益人群、造福社会。

【忙得好快乐】

肯付出心力为别人服务的人,因抱持义务的精神,而能心甘情愿、任劳任怨;尽管再怎么忙碌,心中也会感到无限快乐和喜悦。

【人生不能没有爱】

人生若欠缺爱,日子将了无生趣,毫无意义。如果有了爱,却只局限于染着的小爱,则容易损人毁己,造成伤害。所以,应该发挥无色彩的清净大爱,让自己的欢喜,让被爱的人自在、没有压力。

【别人快乐,我就快乐】

能以他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是最满足、最富有的人生。

【智慧与谦虚】

人生的真善美,是从我们的形态中表现出来。形态的修养能美化人生,例如:慈心不能缺乏亲善的态度,智慧不能缺乏谦虚的涵养;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则能建立美满的人生。所以,智慧与谦虚一定要平行,二者不可或缺。

【化烦恼为清凉悲心】

人生犹如一场戏,种种的人事烦恼不要执着于心,要随幕启幕落而消逝。若能时时清除内心的烦恼,将其化为一片清凉的悲心,此即菩萨的智慧。

【有爱的人最幸福】

人生如舞台,有人一生劳苦,有人先苦后甘,也有人先甘后苦,如何论断谁最幸福呢?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最幸福!

[NextPage]第十八篇《服务、责任与感恩》都是大家的努力

【人命短暂】

人的生命短暂,但时空却是天长地久。几千年来人事的变动频仍,只因人的欲求不断!

【但愿众生得离苦】

为了愿心与欢喜心而服务人群的人,能不惜承担重任,不畏辛苦地勇往直前!只要众生能离苦得救,就满心欢喜,别无所求。

【只要有心】

人要培养坚强独立的性格,不要有依赖性;负担虽重,只要有心,没有挑不起的担子。

【在职尽责】

有修养的人「在职尽责」——不计较时间,肯尽自己的责任做好本分事。

【有责任感】

人生为有责任而踏实,若逃避责任就是虚度人生。

【最难能可贵】

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分力量,负起一切责任。

【莫贪求清闲】

不要因贪求清闲,而希求减轻责任;应该增强自己的力量,担当更重大的责任。

【不患得不患失】

最平淡的日子,心里最安定。因为没有患得之心,所以没有患失之苦。

【大众的互助】

一个人若能时常抱持感恩心,好好思考日常生活的来源,就会知道:人人都需要靠社会大众的帮助,才能维持生活。所以,要「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多帮助别人。

【感恩受施者】

有缺乏的人,才能显出知足者的人格;有需求的人,才能显出无所求者的伟大。所求的人,才能显出无所求者的伟大。所以,应该时时感恩那些接受我们布施的人。

【苦空无常的示现】

要感谢被救的人,让我们有行菩萨道的机会,因为他们示现了「苦空无常」的人生。所以,生活安稳、四肢健全的我们,怎能不好好把握人生,充分发挥生命的良能?

【真正的布施】

真正的布施,除了无欲无求外,还要有一分感恩心。布施,并不是要求得对方的感谢,而是要以感恩心感谢对方让我们有付出的机会。

[NextPage]第十九篇《信心、毅力与勇气》精神的抗体

【逆流而上】

在逆流中要有毅力,不要随波逐流、旋转而去。

【只怕不肯做】

勇气不可失,信心不可无,世间没有不能与无能的事,只怕——不肯。

【苦干的精神】

苦干象征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业,必须拥有苦干的精神。

【精神的抗体】

我们的精神一定要有抗体才能免疫,也才不致被外在的环境或人事所左右,这个抗体就是定力。

【充足精神文化】

人生若精神文化充足富有,纵使物质生活平淡,也会感到乐在其中。

【净化心灵】

在经济富有、政治自由时,更要提升精神文化,让人人的心灵净化。

【毅力】

不管路有多远、自己能力有多少,都能随分随力尽量去达成目标,此即「毅力」。

【降伏忧愁、欲念】

学佛必须培养正信,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并拿出勇气降伏忧愁、欲念,才能获得轻安和解脱。

【多疑是障碍】

人若对自己有疑,就容易堕落沉沦,迷失人生的方向;若对他人有疑,就很难与人广结善缘,共同成就有意义的事业。

【静时养气,动时练神】

有句话说:「静时养气,动时练神。」静的时候练气,可以磨练我们的气质与品德;动的时候则要专一精神,将心念统摄为一。

【勇敢面对现实】

心性软弱,缺乏勇气、信心面对现实的人,容易被人事问题所困扰而浑浑噩噩虚度一生!

【信佛的目的】

信佛不是要求财势名利,而是要使人人对自己有信心,培养毅力,发挥勇气,训练自己庄敬自强,不依赖他人。

【观机逗教】

发心行菩萨道教化众生,使不仁慈的人起慈悲心,使嫉妒的人起欢喜心,使悭贪的人起布施心,甚至使造十恶业的人也能悔改、行十善法;这样的发心和行持是菩萨!

[NextPage]第二十篇《吉祥、幸福、快乐》常常汲取井水

【成就福业有四法】

成就福业有四种方法:恒行法施、起大悲心、度化有情、忍辱定静。

【付出就是收获】

付出其实就是最大的收获,因为能施与的人,比爱施的人更幸福。

【植福修慧】

人应扩大爱心,于富中修慧,使福慧平行齐进,并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即是植福修慧。

【温馨的人间】

布施者,心灵上常得到安详和快乐的感受;受施者则不仅生活上得到饱暖,心灵也会感受到人间的温馨。

【吉祥就是福】

吉祥,就是一切灾患恶事不近身,凡事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吉祥就是福。

【安详是幸福的代名词】

富有并不代表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安详」。

【何必计较?】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人生何必锱铢计较?其实,心安即是福,当下能做即是福,眼前欢喜即是福。

【心宽就是福】

对别人能多原谅一分、多让一分,就能得到十分的福。所以说:「心宽就是福。」

【常常汲取井水】

汲取井水时,不管汲取多少,井中之水依然不减;但是,井水也不会因不汲取而增高水位。布施就好比汲取井水,唯有不断地布施,才能造福、增福;否则,福亦不增。

【点滴有大用】

能帮助别人,能为社会尽一分力,即使一点一滴都有大用;因为有一分心,就有一分力量。

【幸福感】

能利用时间,多发挥生命功能,利益一切众生,就会觉得生命更踏实、更有意义,此即幸福感。

【常感心满意足】

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幸福快乐,但幸福与快乐并非用物质来衡量,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受。若能常心满意足,就是最幸福的人!

【心量开阔】

知足的人,心量开阔;心量开阔,对人对事就不会计较。

【健康就是福】

病是人生最痛苦、也最无可奈何的事。有句话说:「英雄最怕病来磨!」一旦身体不健康,即使拥有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都没有用;所以,身体健康就是福。

[NextPage]第二十一篇《慈悲与智慧》心灵的解脱

【苦恼的众生】

在苦恼的众生中,能起勇猛精进心、慈悲心、喜舍心去救助苦难的人,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快乐和永恒的解脱。

【得清凉快乐】

愿我们的慈悲心永恒地散布到每一角落,使众生如沐浴在温和明亮的月光下,得到真正的清凉快乐!

【柔和的风度】

有慈悲心的人,就会有柔和的风度;慈悲柔和可以化解人的烦恼。

【佛能我亦能】

不要轻视己灵,我们与佛有同等的智慧、同等的慈悲大爱,佛能我亦能。

【和睦爱人】

慈悲——以仁德爱人为体,以诚正和睦为用。

【散布快乐】

时时保持快乐的心境,把快乐的气氛散布给四周的人,此即「慈」;众生有苦难能及时为其拔除,此即「悲」。

【心光除痴暗】

痴迷的感情,会使心地黑暗;以智慧点亮心光,就能去除种种痴暗。

【由定生慧】

修习佛法并非学聪明,而是要开智慧。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专念一,从事入理,即能产生智慧。

【利人之利】

仁慈、善良的人,以乐人之乐为乐、利人之利为利,此即真正的智慧;如果以利己之利为利,则只是聪明而非智慧。

【温和轻柔的说话】

讲话要温和轻柔,态度要谦诚亲切,才能使人身心感到温馨而和乐。

【如何消除热恼?】

聪明的人,心地常充满热恼,必须用智慧净水冲洗,才能透彻清凉!

[NextPage]第二十二篇《少欲知足》洒一滴甘露

【用心对待别人】

人应该摒除「自己不如人」的心念,用心于如何对待别人、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少欲知足、快乐的人生。

【为物所役】

世间的物质本来是为人所用,但不知足者因欠缺智慧,竟沦为「被物所用」。

【莫要求别人】

人生有求即多苦!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人,会为自己招来无穷的痛苦。

【甘露法水的慈润】

人心的欲念,好比被太阳照射的沙漠一样——干燥饥渴;而佛法恰似甘露法水,时时滋润众生干涸的心田。

【减低欲望】

人生若能减低欲望,生活上便没有什么值得计较!

【学佛的第一步】

学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灵安住,智慧增长。

【虚实用心观】

观察一个人,若看见他经常衣着朴素、整齐,并常保持身体的洁净,就可以断定他的人生是踏实的。反之,若经常变换服装款式,并以此炫耀自豪,此人一定极为虚荣,内心的欲望永无止境。

【苦恼的根源】

无限的爱欲与情欲,是人生苦恼的根源。要去除这些苦恼,唯有——「知足」。

【自我满足最安稳】

人常不满足,即使拥有了一分,还会想要更多一点。爱欲却心若无法满足,就会一直处于欠缺中;如果能自我满足,就会处于安稳、快乐的环境。

【感恩自己所拥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