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比丘尼缅甸参学记

圆智

众缘和合,成就了我们一行三人为期七个月之久的缅甸参学之旅。现就我们真切感受到的缅甸联邦佛教作一简要概述,以供有缘者分享。

缅甸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最西边,北接中国,西邻印度、孟加拉,东与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及安达曼海。土地面积约67.7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万人左右。主要民族为缅族,民众主要信奉佛教。在飞机上,一进入缅甸领域,往下俯视可以清清楚楚见到每一个村落处都有大白塔、大金塔、寺院等等一些佛教标志性建筑物,真不愧为佛教国家。

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六月至十月为雨季,这段时间比较潮湿,蚊虫很多,天气不热,僧人都会在此时雨安居,为了不踏伤虫蚁,漂湿衣钵等,尽量不外出参学,不过每天不管吹风下雨还必须得出去托钵。而在缅甸,每天上午都能见到身披黄赤色袈裟光头赤足的比丘们在沿途托钵乞食,在家信众们有些一大早就准备好饭菜端出门外放在一处恭侯比丘们的到来,等比丘们来后信众也会脱了拖鞋赤着脚很恭敬地将饭菜放进比丘钵中,一人一勺,一盆饭菜能供养很多位比丘,直到供完为止。比丘们沿途托到够吃的份量就返回他们的住处如法受食,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普通供养吧。信众供什么吃什么,比丘们对饮食能少欲知足无可挑剔,无形中就能减少对饮食的执着与贪求,成就了修行的功德。即使在缅甸的凉季,我们都需要穿上御寒的毛衣棉物时,比丘们依然光头赤足在寒冷的凉季沿途托钵,其忍力毅力可钦可敬。一位曾在缅甸出家十年的德国人告诉我们说:有些比丘一天只外出托钵一次,早上吃不完的留到中午再吃,僧人们都过午不食。初一、十五也有信众将饭菜等送到寺院去作供养,所供食物除饭菜粥面等主食外,还有各种时令水果、糕、饼、糖、咖啡、茶等。有出家的华人师父告诉我们,如果僧人病了可以去有信众捐资建立的专门为出家僧人看病的医院,那里的一切医疗费用对僧人皆是***的。僧人坐公车也是***的。尽管缅甸民众的生活水平比较贫穷,但人们的供养之心却很富有。

缅甸寺院的主要建筑有大禅堂(作为禅坐、讲经大众共修之处)、斋堂、图书馆和僧人寮房。僧人寮房都是分布在寺院各处的独立寮房,一间或两间单独建成的,很适合于禅修,互不干扰。森林、野外的比丘们多数住的是简陋的一人间式的高脚小木屋,过着极其简单的修学生活,不会贪着于住处,能够放下对物资的执着。

缅甸和其他南传佛教国家一样,盛行短期出家的风俗。小孩子几岁就开始出家,仪式非常隆重,穿上王子服装,骑上高头大马到处游行,一群人跟在前后左右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要热闹一个星期以表庆祝,家人二十四小时守护在身边。僧团对待短期出家者在披剃和受戒方面与长期出家者一样慎重无别,何时还俗就取决于个人的意愿了,出家后会受到很好的教育。

缅甸佛教的比丘尼传承已经断灭,女众出家一般只是剃发出家修行而已。有受持十戒的十戒尼(即北传的沙弥尼),她们身披深咖啡色的尼衣,还有受持八戒身披粉红色尼衣的八戒尼。我们只能从衣着方面判别十戒尼和八戒尼,她们也有各自的僧团,没有比丘尼僧团。

缅甸佛教的比丘们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教比丘,大多数住在城市村镇以研习经论、教导沙弥和信众为主。较为着名的经论研习处为仰光的国际上座部佛教大学,在那里可以学习巴利文,研究教理,深入南传三藏的学习。一类是禅修比丘,多数住在森林野外,以修习止禅观禅为主,持戒非常严格。

国外的僧人一般喜欢去禅修的寺院参学。在缅甸禅修的领域里,颇具国际影响的有两大派系:一是马哈希***的派系,一般称为马哈希禅修中心,在缅甸国内设有很多分部,禅法深受信众的喜爱,禅修者来自世界各地。不过要英语好才能沟通,没有华语翻译的开示;另一派是帕奥禅师的瑞景派,即众所周知的帕奥禅林。帕奥禅林僧团占缅甸比丘总数约16%的人数,分院遍布缅甸国内乃至国际。从外国前去帕奥禅林的求法者很多,其中华人占大多数,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还有东南亚其他国家以及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的禅修者。帕奥禅林是典型的持戒严格的禅修道场,有中文的指导禅师。在哪里,每天约有八小时以上的坐禅共修时间,其余自修时间可以径行安排或继续禅坐;每天都会有固定的时间到禅师处单独小参,得到禅师的指导。

缅甸参学之旅,使我们领略到了两千多年前佛陀时期比丘僧团修持生活的风貌,这赖于南传上座部的比丘们谨遵佛制,一切生活轨范皆以戒律为准则,才能保持着佛陀时代正法的纯洁性和正统性。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言诚实不虚也!当然,要想真正得到别人修学的精髓,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不可能得到很系统的修学经验的,仅仅七个月的时间对我们来说无异于走马看花罢了。期望能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更加深入地去缅甸禅林修学,取长补短为吾所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