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南岳暮笳和尚轶事

周跃华

抗战国共合作期间,鼎鼎大名的文化界大师,时任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曾给当时佛教界即将创刊的《狮子吼》杂志编辑暮茄和尚回了一封信,解读回信及附件内容,它不仅记录了一段郭老尊重宗教人士的美谈佳话,也再现了当时整个宗教界那种共赴国难,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慈悲情怀。回信原文释读如下:

暮茄先生:

你十月二十日的信,我今天才接到。全部是遭遇水湿的,几乎揭不开来,信封背面有“被炸捞获”的木戳字样,我现在揭下来寄给你,以表示这封信的到手实不容易。你们要办“狮子吼”月刊,我是很钦佩的,征稿的话也拜读了。在目前凡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民族谋幸福的活动,一律都会值得人敬佩。但你要我投稿,我觉得有点困难,因为我对于佛教没有作过专门的研究,门外的人话杂在你们的杂志里,恐怕也有些不伦类,还是请你们自己多多发挥些吧。你们从佛教内来诛伐敌人,我们从佛教外来诛伐,反而是相得益彰的。至复,即颂,健胜。郭沫若,十二、十四。(图一、图二)

另回信时,郭老特地将来信的信封一并寄给了暮茄和尚。信封背面除有当时邮局留下的圆形日期邮戳印和木戳印“被炸捞获”外,还留有如下文字:“此函不知在何处被炸,终能到达余手,亦一缘法,揭还暮茄,以为纪念。郭沫若,十二、十四”。(图三)

暮茄和尚向郭老求稿函是1940年10月20日发出,由于战乱几经辗转,到达郭老手里已经是55天后的12月24日。作为当时主管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郭老当即给暮茄写了回信,信中不仅对佛教界积极宣传抗战的爱国举动至为敬佩,还很谦虚地对求稿作了回复。将来信的信封一并寄回这一举动,既是一种原委的说明,更体现了郭老对宗教界人士的尊重和敬佩。

《狮子吼》月刊是抗战相持阶段的1940年底,在太虚、弘一、明真、巨赞、道安等中国现代汉传佛教史上着名的法师倡导下创办的,其社址在广西桂林,由巨赞法师任主编,暮茄担任编辑。自1940年12月15日创刊号发行后,该刊以其倡导的新佛教运动以及“从佛教内来诛伐敌人”办刊宗旨,一时间好评如潮,名声大振。该刊的创办和发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时,那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再现了当时佛教界在国破家亡时局下一种共度时艰的精神风貌。

抗战时期南岳佛教界着名爱国僧人暮茄,实际是笔名。其俗姓郭名兴宜,1908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宁县官岭镇岩门村一户殷实之家。郭兴谊16岁考进长沙大麓中学读书,毕业回常宁后,被分配到女子职业学校任教。

其伯父郭楚贤为同盟会会员,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并领导过常宁的农民运动。因受伯父的熏陶和影响,郭兴宜从小接受着革命思想的熏陶,思想激进。在校期间就广涉《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参加“文化书社”活动,因思想左倾被县教育局辞退,后又给上海《时代文化》和《现代出版界》等进步刊物撰稿。当局以赤色分子的罪名欲将其缉拿归案,闻讯后即到南岳避难,出于对旧社会憎恨和自身处境的考量,他毅然遁入佛门,受戒于灵涛法师门下,取法名“慧旦”。∵“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满怀抗日救国热忱,结交了一批爱国僧侣青年,赴厦门普陀寺佛学院,主编《现实》和《人间觉》两个进步刊物,还到上海、宁波等地寺院积极开展抗战救国宣传活动。不久北平沦陷,南京、上海岌岌可危。他痛心疾首,彷徨犹豫间,忽然读到进步人士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得悉延安陕北公学招收爱国青年,立即向编辑部函索“招生简章”,并变卖衣物,凑足旅费,同江声、化左二僧启程赴延安,至西安受阻,只好折回南岳。

武汉沦陷后,南岳一度成为民国***军事大本营,蒋介石曾四次在南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周恩来同志几次来南岳传达党中央有关抗日救亡的指示,并在国共合作开办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上做过《中日战争之政略与战略问题》的演讲,还在演文和尚笔记本上留下了“上马杀贼,下马学佛”题词。叶剑英等中共教员参加了整个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的教学工作。慧旦和尚在南岳这种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鼓舞下精神大振,他以“暮笳”作笔名给多种革命刊物撰稿。他与明真、宝生、巨赞等法师积极倡议组织“南岳佛教救国协会”。后在叶剑英同志的建议下,为了团结更多的人一同抗战,改成“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在成立大会上,叶剑英同志作了题为《普度众生,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的演讲,该演讲经暮茄整理后在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上发表。他同巨赞法师组织了“佛教青年服务团”与“南岳佛教救难协会流动工作团”,到长沙、湘潭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曾有《炮火下的一群僧青年》一稿登在邹韬主编的《全民抗战》上,后被香港一家世界语杂志将它翻译转载,使得这位热血僧青年名扬国外。

1940年,广西省佛教协会会长道安法师邀请暮笳参与编辑《狮子吼》月刊,他欣然从命。当时他给田汉、夏衍、周杨、郭沫若等社会名流去信组稿。现在保存在湖南省图书馆的《狮子吼》合订本上面刊有许多着名人士撰写的文章。解放后,暮笳还了俗,在家乡教过几年书。1953年,在全国人大代表巨赞法师的推荐下,他被调到北京中国佛学院图书馆工作。文革期间,他被迫回到原籍。1982年,暮笳以74岁的高龄善终故里。对他一生奋斗的特色,田汉同志曾有诗一首赞曰:

锦衣不着着缁衣,又向人间惹是非。

独惜潇湘春又暮,花前跌坐竟忘归。

郭老与《狮子吼》和暮茄和尚这段因缘的封亲笔书信及附件,现藏于衡阳市常宁市文物局。除附件信封有轻微破损,其余保存完好。目睹郭老那行云流水般的行草运笔书信,书风酣畅隽永,实为书家珍品。它就是暮茄和尚保留下来的一件弥足珍贵历史文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