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寺怀古

身为凤山人,我过去没有登过闻名遐迩的雷峰寺。此次回故乡,多住了一些日子,几位朋友相邀,我们决定登上高高的雷峰山,去领略雷峰寺的丰采。

山路崎岖,坡度大,坎子高,走陡险的地方还得手脚并用,艰难攀登。好在我是爬惯山路的,这些年当记者和作家去过许多险峻的地方,包括乐业县令人望而生畏的天坑,都是艰难攀登,亲临其境。雷峰山想必难不倒我。

话虽这么说,今天的登山,决不是轻松的。这不,才到半山腰,我们已经汗流浃背了。我们一行三人,双手抓着路边的树枝,双脚艰难地攀爬。有时候要身贴光滑的壁崖,艰难地来个“引体向上”。还好。最险峻的地方,都安装上了稳固的木梯,旁边还有扶手。山路虽然很陡,但比我们想象的容易爬得多了。我们得感谢那些架木梯修栈道、积功积德的行善者。

虽然气喘吁吁,花了半个多钟头的时间,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

山顶上有两块大约有二十平方米的平台,分部在上下两个坎上,四周围林木葱茏。雷峰寺就屹立在上坎的平台上,掩映在绿树丛中。从平台往山下看,凤山县城景色一览无余。

寺庙盖的瓦虽然有些破旧,但四周围的墙是用现代的水泥砖砌起来的。看得出,这是后人在原来的地基上,重新进行修缮。寺庙门口有一幅对联: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依栏人在画图中

此对联我似曾相识,我知道,这肯定不是该寺庙对联原作。仔细一想,确实是我到过的云南昆明西山华亭寺门口上的对联。它是明代正德年间四川籍进士、嘉庆初年因犯上而被充军云南的杨慎所作。其实,据我所知,这个雷峰寺门口曾经有一副对联,是斥资兴建此寺庙的凤山土司韦昆年所作。末代土司韦昆年、韦述勋父子,工于诗文,所写的对联,决非平庸之作。可惜,原对联已经毁灭于民国战火。随着老一代人的离去,后人谁也不记得原对联的内容了。大概是后来人找不到原作,用别人的对联来代替吧。不过,杨慎作的这副对联,用于此寺、此情、此景,倒也恰如其份。

我们双手合掌,怀着虔诚的心情进了寺庙。香雾缭绕,香火尚红,蜡烛尚燃,想必是信男信女们刚刚离去。我们也虔诚地点了香火,烧了纸钱,还递上功德钱。这寺庙跟中国其它地方寺庙没有太大的区别,庙里供奉着观音、菩萨的泥身塑像。红色的香火杆插满了八个大香炉,都挤得快往外益了。我想,逢年过节,这里一定是香客如云,热闹非凡。

我曾在民国时期黄光国主编的《凤山县志》上拜读过有关雷峰寺的诗,黄光国老先生有一首诗详细介绍了雷峰寺的由来:

物建朱明久化烟,托孤一寺在山巅。

炉瓶铸属田州府,正德时当十二年。

如此看来,雷峰寺是明朝正德十二年所建,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保佑当时承袭父位的东兰幼主、小土司韦起云权位安稳,辖下众生安居乐业。不过,建于明朝的那座雷峰寺,早已化为烟尘。黄光国看到的这座寺庙,是韦起云的后代、道光年间凤山土司韦昆年重新兴建的。其目的也是一样,保佑自己的儿子韦述勋提前接班后,州泰民安,权位巩固。因为,内斗、内乱,争权夺利,是土司制度挥之不去的阴霾。

世间的所有寺庙。看来都带有一种精神寄托,是消灾除难的希望。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雷峰山是一片原始森林。那里古树参天,林木茂盛。由于有雷峰寺,人们把雷峰山看成神圣庄严的地方,山上的每一棵树,都当作“神树”,只有敬畏之感,丝毫无侵犯之意。其实,在我们桂西山区,壮家人是敬畏自然,敬畏神灵的。直到1958年以前,雷峰山上的每一棵老树,都被保护得很好。可是,自从大办钢铁运动和农业学大寨运动以后,乱砍滥伐成为一种时尚。雷峰山上的树木,不管大树还是小树,人们不再敬畏了。山上的树几乎被砍光了。1966年“文革”刚开始,雷峰寺这个凤山县唯一的寺庙,成了“破四旧”的对象,寺庙和寺庙里的菩萨、观音塑像被砸个精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是香火飘渺、人声鼎旺的地方。雷峰寺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幸好,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恢复了青山绿水,也恢复了寺庙。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县城及县城附近的群众自动捐资兴建雷峰寺。我现在看到的这个雷峰寺,就是那个时候建起来的。

人类还是敬畏自然的好,如果人人都怀着一颗敬畏大自然的心,现代人就不会去做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蠢事。我以为,敬畏大自然不是迷信,而是正确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人只有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够生存和发展。

人类要敬畏大自然,“敬”就是对大自然和别的生命体系的一份感激和尊重;“畏”就是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不可违背的承认。自然规律不会随着人的意志发生改变,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自然规律,就像无法逃脱死亡一样。对大自然,人类只有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绝不可以像当年那样去“战天斗地”,自毁家园。

凤山县一位文人、清末附生陈俊元在一首题为《古寺高峰》的诗里写道:

城西耸立秀高峰,山寺增高第一重。

月下敲门僧已渺,藤墙苔瓦白云封。

是的,没有僧人了,只留下藤墙、苔瓦、孤寺、白云。不正是反映了世事桑沧、人间多变吗?

(原载《河池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