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6日,平阳县钱仓镇白水村村民在当地岩庵景区碧泉寺前取土时,发现一座清代和尚墓。

该墓位于碧泉寺前,坐东朝西,面朝碧泉湖,青砖券顶式结构。墓室较小,面宽88厘米,进深102厘米,高134厘米。墓壁用长方形砖砌成,券顶用楔形砖和长方形砖相间。长方形砖长26厘米、宽7.5厘米、厚5厘米,楔形砖边厚3.5厘米,均为素面。现场出土了坐缸和墓碑各一件。据墓碑记载,该墓建于清道光戌戍年十月初五日(公元1838年),为“皇清傅临济壬宗第四十二世上道下德印和尚之墓”。坐缸通高125厘米、底径51厘米、最大腹径82厘米,由宝顶、缸盖和缸体三部分组成,缸内还残留有骨头、毛发、木炭、石灰等物。宝顶呈葫芦状,覆在缸盖上。缸盖呈铜钟状,上有小圆唇口,口径15厘米,微斜肩,弧腹;底下口平唇,口径64厘米;腹外壁以浅浮雕式剔刻福、禄、寿、仙鹤、灵芝等四组佛教吉祥图案。缸体口微敛,平唇,深弧腹,平底;缸口雕一周联珠纹,肩腹部也以浅浮雕式剔刻弥勒佛、树、仙鹤、仙草、祥云等四组佛教吉祥图案。下腹部刻有两道弦纹,弦纹之间刻有一圈八瓣仰莲瓣纹。整个主题图案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寓意深刻。缸内壁无釉,露胎处呈红褐色,厚重致密,扣之“陶”声依旧;外壁施青黄色釉,釉层薄而匀净。整个坐缸器形硕大、制作规整、精巧美观。

缸葬是和尚坐化的一种独特方式,一般在僧人圆寂后,将其遗体盘坐装殓于一特制陶缸中,并添充木炭、石灰、香料等物除湿防腐,再密封缸体安葬。如此完整、精美的坐缸在平阳尚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佛教葬俗及佛教文化具有较高价值。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