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道德四人谈(一)∵

--第三届佛教论坛电视论坛

时间:2012年4月

地点:香港富豪机场酒店∵

2012年4月25日至27日于香港隆重举行;27日于香港闭幕(有关闭幕式报导,请参见5月6日博文)。闭幕式前,举行了七场电视论坛中的主要两场;其中一场为「佛教道德四人谈──众善奉行·践行佛教理念」,主讲嘉宾有:美国洛杉矶佛教联盟主席、菩提寺方丈照初法师,美国法界佛教总会董事会主席恒实法师,中国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宽运法师,中国苏州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四位法师就「佛教的道德观、因果观问题」与现场观众做了分享和探讨。主持人为凤凰卫视曾瀞漪小姐。现将此场论坛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主持人:欢迎参加由凤凰卫视承办的佛教道德四人谈电视论坛。我是论坛主持人,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曾瀞漪。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佛弟子,要善待我们的父母,要善待我们的师长、亲友。还有佛陀教我们,要善待沙门等,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善待」的人际关系当中,要见证我佛的伦理价值,但是我们可以回想佛陀在世时候的情况;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当中体现这种价值?因为我们被教导的是,在这个时代,没有竞争力,你不可能获得更高的职位;没有竞争力,你没有机会获得更高的薪水;没有竞争力,你就不可能获得投资人的关注。所以,只要是竞争就意味着关系的疏离;在这个时候,佛教的因果观、道德观究竟能为我们起到些什么样的作用呢?能否帮助我们去理解人,去理解社会,还是我们在这个社会当中往后退?能不能有个积极的方式向前进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

非常高与的是,今天我们请到四位道行高深的法师为我们解答当中的疑问。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美国洛杉矶佛教联盟主席、菩提寺方丈照初法师。热烈掌声欢迎!

接下来是,苏州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欢迎!香港佛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宽运法师。美国法界佛教总会董事会主席恒实法师。感谢四位法师的参与!我们刚才谈到佛教在现代社会当中的一个疑惑,我们也希望在这疑惑当中获得理解,并且实行佛教在这社会当中的一些作用。所以,「道德」就特别重要。而道德观的部份,我们有请济群法师为我们讲解一下,什么是佛教教义当中的道德内涵?有请济群法师!

济群法师:

我觉得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大家一齐来探讨道德,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很多人对这个「道德」还是会有很多的误解,那么可能有人会觉得道德是不能给你带利益,甚至会认为你实践道德是一种吃亏的行为,那么这种对道德的误解,其实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因为「道德」对整个生命来说,对个体生命的提升以及维护这个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佛教呢,他具有非常雄厚的哲学理论基础,所以他能对「道德」从哲学上给予一个非常圆满的陈述。佛教的道德大体上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的。那也就是说,道德事实上它是作为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它是会带来人生的抉择。

因为佛教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一种业力,而这种业力它会直接带来结果,那么这结果通常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内在的是说,因为作为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生命事实上是一种无尽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每个人都拥有的人格呀,心态呀,性格呀,事实上是我们过去的经验。如果我们过去的行为是非常低的,它可能会造就我们一种不良的心态。如果我们过去的行为,一向都是比较高尚的行为,那么它可能会造就我们今天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心态。那么我们今天的行为也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生命,所以佛教有「业」的槪念;「业」决定了一切;你的行为决定了你的未来是什么;而你过去的行为决定了你现在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主持人:

好的,谢谢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刚刚提到的,我们的生命是一种积累。所以,不能只是短视地只看现在是否有没有竞争力而已,我们和人的关系不是要「羸过你」。它是个因果的关系,现在看不到,只是时候没到。好!接下来,我们要请宽运法师说一说,其实我刚刚讲的这些话特别明白,因为竞争在香港这个社会中到处都是。但佛教的道德含义及因果观在香港社会的体现中,到底怎么样才能达到教化的作用呢?

宽运法师:

我们刚才说了,整个佛教的「道德」是一个因果的观念,是一个人生的累积。特别是在香港这个地方,其实佛教从唐朝就传到香港,对香港这个社会影响至深至远。太虚大师曾说:什么是「道德」呢?什么是「佛教的道德」呢?就是佛教的戒律,佛教的慈善。佛教让我们息灾息烦恼,这种精神被世俗合理化地运用,这就是道德。现在的香港,我们无论是清明法会,无论是盂兰法会,无是重阳法会,大家都在坚守这个道德精神。当然「五戒」、「十善」这都是道德的准绳。香港在以前的时候,一般世俗人见到出家人,都会喊:「大吉利是!」后来经过不断的融化,人们才慢慢地接受了佛教。

我们香港实在是个福地,释迦佛的舍利前后三次来港;一九九九年佛牙舍利来港;二零零四年佛指舍利来港,今年顶骨舍利又来到香港,这是多么殊胜的因缘;与此同时,我们又举行「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这亦是非常难得的盛事。其实佛教的目的志在敷化,它在有形无形之中,给香港所有的信众予以教化,其实,佛教的所有经典,可以说都是道德经,它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敷化我们每一个人。像我们的《地藏经》、《父母恩重难报经》等佛教的「孝经」,除了教示我们孝养父母的重要性外,而且对我们整个的人生都有莫大的裨益。还有我们净土宗《观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净业三福」;第一福即教导我们如何「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这个修福的观念,教我们不单止善待自己的父母、师长,而且还要善待一切的众生;让我们戒杀、茹素、放生;让我们明白,尊重生命其实就是道德的一个基础。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的伦理观所提倡的是「三纲五常」的「五伦」关系,而佛教《善生经》中所说到的「礼六方法」,则提出:父母、师生、夫妻、亲友、主仆、僧俗等「六伦」的关系;这种「六伦」的关系:即父母是东方、老师是南方、妻子是西方、亲友是北方、仆人是下方、僧人(沙门)是上方。

其中特别是「上方」;「上方」所指的是僧人即「沙门」;为什么「沙门」是在上方?因为沙门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刚才说了,以前香港很多人,由于对佛教不认识,所以对这些沙门大不敬;可是,现在我们见到法师,都会说「法师吉祥」、「佛诞吉祥」,这都是香港佛教这么多年来不断地弘扬、教化,所成就的功能。

当然,我们还做了很多的慈善、福利事业,如教育、安老、救灾、济贫等等,种种方面都显示了佛教的社会功能及影响力。在香港,佛教已经和香港的市民分不开了。所以说,佛教对香港社会的教化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得非常好。

主持人:

谢谢宽运法师。香港社会是个中西结合的社会,在好多时候,我们都感受到不管是内地或***有风灾,香港社会,香港市民付出的那一份助人爱人之心,都是最热烈的,所以我想在这过程当中,佛教这么多年来之所以能够深入到香港的市民心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这么多年来,像是刚刚宽运法师所提到的,佛牙舍利、佛指舍利,还有佛顶骨舍利,也都为我们香港市民做了很深的祝福,所以我想这都是赋予作用的。

接下来,我们要请恒实法师来回答,就是佛教是东方的文化,宗教的一种代表,而且是很重要的代表之一,但是在西方社会,情况又是怎么样?您在西方社会那么长的时间,不知道佛教在西方社会当中,是否起了些什么样的社会教化的功能呢?请为我们介绍一下。

恒实法师:

其实在美国、在北美洲,包括加拿大,或欧洲在内。因为中国文化是蛮久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所以佛教的道德观、道德伦理,就跟中国文化很密切,是不能分开的;相对而言,西方的文化是比较新的;以美国来说,还没到三百年的历史,所以文化的根本,就是有没有这个道德观念,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我们中国这个道德伦理那么清楚,所以佛教到西方来,就带着这个道德观,佛教的历史在美国已经可以说最早的,佛教到美国来就有一百年的历史。那么我们的师父上宣下化老和尚,有人给他「旅美高僧宣化上人」的美誉;与此同时,还有其他法师把中国佛教带到美国来,不过,宣化上人他是把西方人看成是弘扬佛教的对象,所以他就教我们「道德」是最重要的。

修行的基础就在于你明白你的心,你的道德观念,所以我们在西方以这个口号来实行,「学佛、做人;人道尽,佛道成」。就是说,你不懂得做人,就谈不上成佛。所以,「做人」,这个所谓「人道尽」,在西方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所以,我们就是办学校,以教育为弘扬佛法的第一件事。我们的教育当然也就是教学生们学会做人、懂得做人;好比说,我们在北美洲的万佛胜城,就建立了育良小学、培德中学、法界大学,而学校里第一门课就是孝顺父母,因为这个字∵“filial∵piety”在西方是很罕见的,他们听不到人说应怎么样孝顺父母;就好像我们年轻人一定要开车子,赶快走开,那个车开走就不回头了。也就是说,分开了不想回来报父母恩;所以我们宣化上人,在西方弘扬佛法,就是先教我们怎样做人,然后再慢慢介绍「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道理,就是这样子的。

佛教道德四人谈(二)

--第三届佛教论坛电视论坛

主持人:

听完了恒实法师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在西方社会要介绍佛法,不能完全从佛教的义理直接入手,而是从做人的基本道理先着手,慢慢地再把佛法介绍到西方社会世界当中。我们知道在南传佛教当中,印度是南传佛教向南传播的一个重要部份,而我们照初法师是南传佛教道行高深的法师,所以今天特别请照初法师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佛教在道德方面,究竟怎么样能够在东南亚这些地方去弘扬呢?佛教道德观的一些理念,或者是想法、教义,请为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照初法师:

好的,谢谢!其实我也是从美国来的。就是说,其实在南传佛教的经典里头,有很多的经典都有介绍伦理、道德观念的。那么南传经里面,当然北传阿含部里面也有一部经叫《六方礼经》或叫做《善生经》,这部经是专门讲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或尊敬我们师长、尊重工作的地方的人际关系,统统都介绍得非常清楚;这都是讲一个家庭、一般的生活跟社会的道德观念。

而其它很多经典也有介绍,阿含部经典也有很多经是专门谈这个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的,但当时佛教界比较没有把这部经拿出来在日常生活中谈论,所以很多人也不知道有这部经典。那么在美国呢,像刚才恒实法师所说的一样,我们在美国弘法的时候,不管是教化的对象是年纪大或年纪少,我们都先讲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先讲成佛的道理。因为太虚大师说过,成佛要先从做人开始;如果做人的道理都不知道,还谈成佛的高阶理论,就不是很切实际了。所以,我们常常强调这种如何做人的道理;因为佛是一个人格圆满的人,所以,我们可以跟他学习或他的弟子学习;怎么样做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条件等等,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佛经里面学习得到;我们学佛以后,就是要加强这些部份,譬如说,母亲节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庆祝,在美国,母亲节是很流行的日子。

主持人:

母亲节在美国,在西方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有很清楚的表现,像送花呀,寄心意卡之类的。

照初法师:

那么我们在洛杉矶开设了一个在母亲节庆祝会,第一次我们做的时候,看见很多父母都开始哭了。

主持人:开始哭?

照初法师:

为什么开始哭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从来没有在他们面前跪下来。

主持人:哦,以前可能就只是送一枝花,或一张心意卡。

照初法师:有时只是一句话。

主持人:一句话,说:「妈妈我爱你!」但是从来没有跪下来过。

照初法师:

或是∵“hi,∵hi!”,你们都知道美国的孩子呀,只会说:妈妈,我买东西给你,买朱古力给你。哦,谢谢。或是说,我请你吃饭。

恒实法师:是这样的子。

主持人:Even可能「妈妈」都不喊,只是说∵“Anne,∵I∵love∵you!∵”∵that∵is∵all.就只是叫妈妈的名字,是不是?

照初法师:就是这么的简单。

恒实法师:现在就变成text∵message:∵“∵I∵love∵you!”

主持人:连电话都不打,传个简讯就可以了。

照初法师:

对,所以我们开始做的时候,首先尝试让他们和父母亲坐在一起,然后再给他一张纸,要他写写东西。你怎么样爱你的妈妈,不单要说出来,也要写出来。做一点准备,然后在他妈妈面前念出来。这个时候,母亲眞的非常感动。

主持人:

我们看到恒实法师、照初法师将佛法带到西方社会,其实不是告诉他们,如何在佛法当中赶快成佛,而是告诉他们,如何先做人。而做人先从孝顺父母开始,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谈佛法。

刚才谈到道德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好重的题目哦!是不是好像我们都被绑住了,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吗?道德在我们的生活来说,有一种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善恶观念,在衡量我们在这个社会的价值和行为的善跟恶,但是在佛法中,到底有没有所谓的一套跟道德有关的教义?或者是佛陀有没有说「道德」是什么?他有没有界定道德的判准是什么?所以,在佛法中有没有讲清楚这件事情?我们接下来请济群法师来告诉我们佛法这方面的解释。谢谢!

济群法师:

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那么道德有两个相关的槪念,就是「善」和「不善」,或者说是「善」和「恶」。那么我们如何衡量什么叫「善」?其实「善」这个槪念在佛教里头是有定义的;善的行为要远离不善的过失;所谓「不善」就是,比如说,杀人、偷盗、不正当的性关系、以及在语言上去欺骗别人等等,远离这些不善的行为,那么这个行为就叫「善」。

主持人:也就是说,先界定什么是不善,远离不善的行为,就是善。

济群法师:

同时这种善的行为,它会给我们每一个生命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带来正向的利益和快乐。所以,佛教所讲的「善」,是能够得到快乐的结果;不善会招感痛苦的结果。但这种快乐是一种健康的、正向的,不是不健康的,所以这种快乐还蕴含着一种利益,而不是一种损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追求很多不健康的快乐,但这种快乐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损害。那么从道德的这个范畴、内容上来说,其实它包含几个方面的;第一个,是「止恶」的特点。

主持人:止恶?

济群法师:

可以阻止不善的行为。就如刚才我讲的这些杀、盗、淫、妄都是属于不善的范畴。第二个,是「善」的特点,要积极地去行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要不杀生,我们还要爱护动物;我们不仅要不偷盗,还要去布施,去捐献;我们不仅要不去欺骗别人,而且呢,我们还要去说很多眞实的语言,去说很多有利社会大众的语言。所以,道德还有善的一面。

第三个方面,道德是有净化心灵的一面,就是说,当我们一个人在不断地履行道德的行为的过程中,我们的生命会得到提升,我们内心的贪、瞋、痴会不断地被净化。

第四个方面,道德是具有利他性的,当然这个利他的条件还有一个前题,就是不伤害别人,你的行为不会伤害到别人。然后,其次是这行为会为社会大众带来利益,对别人有利,不是有害。总而言之,佛教认为道德具备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那么这个道德的意义,事实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于我们每个人在行使道德的过程中,生命会得到提升;那么从这个社会的功用上来说,道德的行为会帮助我们建立一个自他和乐的社会,因为所有的人都能够遵循着一种道德的行为,他不会伤害别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佛教道德四人谈(三)

--第三届佛教论坛电视论坛

主持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