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印法师著

前言:一日一则,一期一会∵∵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和气致祥,喜神多端∵∵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眼前做得宽大,死后恩泽悠久∵∵∵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义侠交友,纯心做人∵∵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于己韬光养德∵∵∵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净从秽生,明从闇出∵∵

客气伏而正气神,妄心杀而真心现∵∵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知返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

善人和气一团,恶人杀气腾腾∵∵

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忘功不忘过,忘恕不忘恩∵∵∵

无求之施一粒万钟,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推己及人,方便法门∵∵∵

恶人读书,适以济恶∵∵∵

崇俭养廉,守拙全真∵∵∵

读书希圣讲学躬行,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读心中之名文,听本真之妙曲∵∵∵

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无胜于有德行之行为,无劣于有权力之名誉∵∵∵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谦受益,满招损∵∵

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

心地需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勿羡贵显,勿忧饥饿∵∵

阴恶之恶大,显善之善小∵∵∵

君子居安思危,天亦无用其技∵∵

中和为福,偏激为灾∵∵

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杀气寒薄,和气福厚∵∵

正气路广,欲情道狭∵∵∵

磨练之福久,参勘之知真∵∵

虚心明义理,实心却物欲∵∵

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不着色相,不留声影∵∵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见真乐∵∵

舍己毋处疑,施恩毋望报∵∵∵

厚德以积福,修道以解阨∵∵∵

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憸人∵∵∵

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当念积累之难,常恩倾覆之易∵∵

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稳∵∵∵

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精诚所感,金石为开∵∵

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

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

凡事当留余地,五分便无殃悔∵∵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持身不可轻,用心不可重∵∵

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却私扶公,修身种种∵∵

勿犯公论,勿谄权门∵∵

直躬不畏人忌,无恶不惧人毁∵∵

从容处家族之变,凯切规朋友之失∵∵∵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盛极必衰,剥极必复∵∵

奇异无远识,独行无恒操∵∵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毋偏信自任,毋自满嫉人∵∵∵

毋以短攻短,毋以顽济顽∵∵

前言:一日一则,一期一会∵∵

《菜根谭》一般人看作是圣典,但一提到‘圣典’两个字,就以为是二千年前的释迦牟尼、耶稣、孔子、老子或庄子等的经典,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师写成的宗派圣典,其实《菜根谭》并不是那样古老的书籍,而是大约三百年前的著作,作者并非大宗一派的祖师,而是一个涉猎过道教、儒教,尤其是对佛教特别通达的人,所以他能引用各教的教义词句,可说是一部彻研三教真理的结晶。∵∵

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阐述出来,使人读了咀嚼玩味,体会其中困苦艰辛的经验、清冷淡泊的趣味,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它是一部万古不易、教人化世的圣典。作者的一言一语都含义深远,字句虽是片断的,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书籍。∵∵

《菜根谭》共分前、后三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则,后集有一百三十五则,共计三百六十则;正适合一日一则,天天直见生命。体裁是随笔,也有人视作‘语录’,其根本思想是中国的思想、儒教的现实主义、老庄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谓三教合一,集结儒、释、道各派的精华,冶于一炉,诚为旷古稀世之奇箴宝训。∵∵

作者隐君子‘洪自诚’,明代人,号‘还初道人’。关于他的事迹,没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难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社会局势十分混乱,他对于功名吉田贵看得很淡泊,专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都是当时的警世教言,虽然后世无传,但这本《菜根谭》却散放不朽的光明,欢喜读它的人不少。从《菜根谭》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辞、性格等,绝不是一般学者如胶柱鼓瑟或侈言清谈者流所可比拟。∵∵

书名为何叫《菜根谭》?宋儒汪民曾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胡康侯听了这话,击节叹赏。菜根者,即青菜的根,如萝卜、番薯、芋头等粗食,咬得菜根,即表示能够受艰难困苦,才会做成伟大事业。洪先生取斯语以为书名,其寓意是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存在,故本书是修身处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如果把东方与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较,西洋的文章是较为客观写实的,描写生动而有力,但蕴藉的意味并不深远。东方的文章用字虽然不多,含义却特别隽永丰富。因此,西洋的文章如油画一样,东方的文章则如文人的墨宝,不着华丽而韵致无穷。东方文章解释方面不大注重,要读者自己去省悟、去自觉,这可说是民族性的自然趋向。因此,《菜根谭》充分代表了东方文艺的特色,这大概没有人能够否认吧!∵∵

推究‘菜根’的意义,‘菜’就是所谓青菜的菜叶,‘菜根’如萝卜、大根、牛蒡等,是一种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鹤林玉露》一书中说:‘士大夫不可一日离菜根,百姓不可一日无色水。’这是当时贴在寺庙的门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语,其意义是老百姓如无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疗饥渴,那么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即知当时执政者的成绩如何。因此‘菜根’二字,当时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坚忍、清苦磨练身心,栽培灌溉,充实自我。这是作者洪自诚亲身体验孕育出来的结晶。故本书颇通人情世态,里面包蕴甜、酸、苦、涩等人间味道。∵∵

《菜根谭》也有同名异类者,如乾隆五十九年,以还初堂主人的识语为冠的洪应明之著作便是,这与本讲话所用的底本,虽然有人说是同人异名,其实不管是内容、编纂等都有悬殊的差异。∵∵∵

洪自诚的《菜根谭》分为二集,洪应明的《菜根谭》不但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尤其里面散见清朝石惺齐之《续菜根谭》的语句,故我们可以断定洪应明的《菜根谭》是后人的合纂,唯洪自诚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书问世后。博得许多人的赞赏,学者间争先恐后写了很多续篇,或类似的书籍,其中只有清石惺齐的《续菜根谭》二卷、刘子载的《吾家菜根谭》二卷比较出色,而这更突显原典的可贵价值。∵∵∵∵∵

1月1日∵∵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人类生存世间,要了解最美与最尊贵的人生意义,并不是在外表的衣、食、住、行等等的物质享受。住的是高楼大厦,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终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如果以为这种人生才是美满的、尊贵的,那就太可怜了。∵∵∵

我们如果把眼光向远处观察一下,便能体会到古今历史上的伟人,他们之所以为人景仰,是因为人格与学识的伟大,并不是因为地位和富贵的关系;要看其人格德行之美,并不是外表形态之美。只是看一个人是否遵守人伦、道德,肯为大众服务,牺牲个人的享受,而有益于人群。古人说:‘世上最尊贵的莫过于道,最美善的莫过于德。’由此可知,一个人能遵守道德,人格高尚,一定是为人所尊重、景仰,还有人对他轻视、毁谤吗?反过来说,个人不讲道德。不修品行,趋炎附势,谄媚奸佞,他虽然官高禄厚,衣食豪华,这还能叫做美善吗?我相信这样的人一定被当世人咒骂,遗臭名于后世。所以说不肯修持德行的人,任你是万乘的公侯宰相,甚或是帝王,也还不如一个有道德、有人格的平民。∵∵

现在拿古人来做证明。古时有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叫做伯夷、叔齐。都是很有道德的人。以之比人,人人都欢喜,是喜欢他们的道德。桀、射、幽、厉,乃无道的人君,以之比人,人人忿怒,乃怒他们的无德。所以,我们想在世间做个好人,必须要有道德。所谓:‘患道德之不充乎身,不患势位之不在乎己。’我们最忧心的是道德不足,不必因为声势不集于我身而怀忧愤。须知道充德备,每个人都钦佩他,‘德高望重’名存千古。这样看起来,是声威与富贵重要呢?还是自身的道德重要呢?便不难明白了。∵∵

印度释迦牟尼舍了父母妻儿,悄悄离开了迦毗罗城去到跋伽婆仙人住的山林中,剃了须发,服僧伽梨,是为了求真理。他看见当时印度四种姓—婆罗门,即负责宗教之祭师;刹帝利,为独占军政的武士;吠舍,是业农工商的平民;首陀罗,是被奴役的奴隶—之间的不平等。∵∵

继而有一日,悉达多太子跟父亲净饭王郊游,看到农人耕田的情况。农夫光着身体辛苦勤劳的在田里工作,那枯瘦的形体被太阳晒得流汗,困乏疲倦、又饿又渴而不得休息。耕地的牛也疲困了,受鞭子打击和绳索的羁勒之苦。在用犁拨土的时候有许多虫子被掘出来,鸟雀飞来争着吃了它。太子感伤那农奴的贫贱疾病和众生互相残害的苦恼,慈悲心不禁油然而发,使到阎浮树下坐着静思,悟求改革不平等种姓制度和摆脱生死痛苦以求解脱,兼求净化世间人生的妙法。这就是释迦佛放弃王位出家的动机,他出家以后教化凡四十九年,足迹遍及恒河流域两岸一带,被渡众生不知有多少。∵∵∵

富贵荣华是谁都爱的,释迦佛的父王在他十五岁给他举行灌顶大典立为太子,并为娶善觉女耶输陀罗为妃,辟寒暑温三时之殿,给他种种五欲之乐。但佛仍无动于衷,他是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这是宁受一时寂寞不愿万古凄凉的佳例。∵∵

【前集00一】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亲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1月2日∵∵∵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站在社会岗位上,处世经验浅,被社会感染的恶习也一定比较浅,这种人自然也比较天真。反过来说,经过了世间种种的惊涛骇浪,阅尽了种种的艰难险阻,经验比较多,世故也比较深,就很可能种种坏事都敢去做。∵∵∵

故此作为一个君子,不要一味的只求事情的熟练通达,而忘记了抱朴守拙的忠诚作风。例如礼仪是必要的,但如太无礼仪或超越了礼仪,都有失做人之道。太讲求练达,反而变成老奸巨滑。∵∵∵

所以,做一个君子,与其太练达,不如不必装饰虚假或太客气,而以清醒、坦白、诚挚、朴实为佳。∵∵

【前集00二】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1月3日∵∵∵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的内心像青天白日一般明朗,光明正大,没有一丝一毫的阴影与黑暗。君子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内不欺己;就是一个人在私室或暗处也不欺自己。普通人在独居隐密之处,最容易做欺心的事。而君子不欺心,人家一看便能明了。∵∵

其次,君子的才华如玉蕴藏于璞石之中,不可以随便给人知道。‘君子’两字的意思常是男子的尊称,即是道德学问超越一般人之上的叫做君子。君子有超人的智慧,能辨别是非善恶,做事不随便,是把他的才能智慧保藏起来,等需要时才施展出来。他深谋远虑,志节高超无比,潇洒逸脱。在平时,如果见到邻里人家困苦,就拿出钱来布施,有不懂诗书、不明事理、不识字者,便要在精神上予以教化。所以,君子的才华是高于一切的,君子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君子所想所做的如天那样青,日那样白,没有一丝乌云,没有凹面,没有内底,可谓光明透彻,全无瑕疵。小人∵∵∵

则不然,小人平日闲居,专做坏事,等到看见君子,就遮遮盖盖,隐藏他的坏处,显扬他的假善;岂知别人看他,清楚得知见俯肺,他那样做法又有何益∵∵∵∵∵

也就是说,里面的诚实,没有不表现到外面来的。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虽是一人独处,也要像有十只眼睛注视着自家,十只手指点着自家那样,这样严密监督,自然不会作恶了。君子就是那样,严密的注意自己的缺点,有则改正,此心如日之光,如月之明。山川之水,越浅越起波浪,但水底深处反而越为澄清。这表示小才小智的人比较容易轻佻浮薄,君子则处处保藏,大智若愚。这就是君子与人的区别。∵∵∵

【前集00三】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辍珠藏,不可使人易如。

1月4日∵∵∵∵∵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人间非分利益之事,人人都像蚂蚁一样想贪一点甜头,这原因就在有权势的人家,天天集满了趋炎附势的人,好像市场一样的热闹,大家都怀着贪心而来,不是求名,就是求利。等到权势丧失,生活贫苦的时候,大家一粪而散;这就是所谓的‘人情冷暖’。过去有一个瞿公在做官时,宾客盈门,退官时,门前只剩很多麻雀跳跃,可以用网去网它们,所谓‘门可罗雀’的惨淡情况,就是这样。∵∵

人都好权势,有了权势而能不受它束缚,自然是人格高尚。至于对势利荣华的诱惑不去接近的,或是接近了它而能不为它所染污,就更加清洁高尚了。∵∵∵

我们住在权势豪华的环境里,为了自己正心修身,最好是不与它接近。接近了它而能不被它所染,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有高尚人格的。比如农村的青年,一向品行方正;等一到了都市中,耳濡目染都令人动心乱性,嗅到的是白粉香气,听到的是淫荡歌声,这种种声色货利的引诱,使原本品行端正、志向高洁的青年,也会失志堕落。又比方说,石头都有棱角,但在流水的冲激之下,石的棱角久而久之就变成圆的。人又何尝不是那样?原本棱角方正的人,经浮世的折磨,也就完全失掉了他的棱角,成为又圆转又滑脱的轻薄之人。∵∵

所以,说不接近势利纷华的人,心志是高尚清洁的。然而更进一步,如果接近了而不被它染活的,就更是高尚清洁无有比并了。从前有一位修道者经过花街柳巷,有人指着他说:此非修道人应来之所在,修道者回答得很妙:‘太阳不是也照到尘芥吗?’倘若持太阳的清心来修行,则绝不被势利纷华所诱惑。即使处于纷华的诱惑场合,也能够不破这种环境染着。因此说接近了以后不为所染的,才是真正的超尘脱俗。∵∵

‘智械机巧’是从智慧或才能锻炼而来,但如果为了自私自利而使用智械机巧,还不如那此不知道智械机巧的人气节高尚。然而。过分的正直与清高,又容易变成顽固,反而不能救人渡世。今天世上的人,玩弄智械机巧,密算奸谋的大多了。∵∵∵

我们不反对以正直行事,然而,陷入过度傻瓜般的正直也是不好的,做人应该不是愚昧无知,而是正大光明;不是恶,而是善,不是不知道智械机巧,是知道而不去使用。我们该做的,就是一点也不用智械机巧的去做,不必顾虑个人利害得失。古人称为仁人志士的人,只要他认为对人们有益的事便舍身去做,更不顾虑个人。他是以真诚的心,表现他高洁的行为。∵∵∵∵∵

【前集00四】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1月5日∵∵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格言,证实它是真实不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