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真假(甄贾)归一

《红楼梦》故事发展到第103回之际,红楼梦境里的许多主要人物如晴雯、林黛玉等都已“归真”,化作了“仙人”;贾宝玉与薛宝钗也喜结连理,即将各有了局;英莲(香菱)在尘世的苦难也已经到达了一个分界点(第103回前面主要就是写英莲事),此时,久已消失匿迹的“甄士隐”再次出现。他与贾雨村的再见预示着“甄贾(真假)”即将归一,红楼梦境也即将归于幻灭。

贾雨村与甄士隐的此次相遇,书中写道:

雨村知是有些来历的,便长揖请问:“老道从何处焚修。在此结庐?此庙何名?庙中共有几人?或欲结缘,何不通衢?”那道人道:“‘葫芦’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庙名久隐,段碣犹存。形影相随,何须修募?岂似那‘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之辈耶!”雨村原是个颖悟人,初听见“葫芦”两字,后闻“玉钗”一对,忽然想起甄士隐的事来。重复将那道士端详一回,见他容貌依然,使屏退从人,问道:“君家莫非甄老先生么?”那道人从容笑道:“什么‘真’,什么‘假’!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

这段对话,暗蕴禅机,甄士隐之答语,处处指向“自性”。所谓“‘葫芦’(“葫芦”既是自身,一语双关)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结舍?”“何必修募?”“岂似那‘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之辈耶!”其实是在告诉贾雨村:灵山不在西方,净土即在自心;不可向外碌碌而求,还须反观自性。如能彻悟,则“真”即是“假”,真假不二。

因为贾雨村的未悟,甄士隐便又点化说:“请尊官速登彼岸,见面有期,迟则风浪顿起。果蒙不弃,贫道他日尚在渡头候教。”此又是一语双关。所谓“速登彼岸”既是实指,又与佛家的“到彼岸”(彻悟、解脱)意合,都是指向“归真”。

在全书的最后一回,贾雨村与甄士隐在急流觉迷渡口再次重逢,依然是“黄粱一梦”似的意境:

雨村还要再问,士隐不答,使命人设俱盘飧,邀雨村共食。食毕,雨村还要问自己的终身,士隐便道:“老先生草庵暂歇,我还有一段俗缘未了,正当今日完结。”雨村惊讶道:“仙长纯修若此,不知尚有何俗缘?”士隐道:“也不过是儿女私情罢了。”雨村听了益发惊异:“请问仙长何出此言?”士隐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莲幼遭尘劫,老先生出任之时曾经判断,今归薛姓,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此时正是尘缘脱尽之时,只好接引接引。士隐说着拂袖而起。雨村心中恍恍惚惚,就在这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睡着了。

历经宦海沉浮、兴衰荣辱若许年后的贾雨村,终于做了黄粱梦外的“卢生”,迷途知返,他像卢生一样睡去。

四、“红楼梦境”的终结

贾雨村在亲历“红楼梦境”之后,终于醒悟,不论是作为“人物”还是作为“假”的象征,他的使命也就此终结。空空道人遍寻抄录石头记以传世的人,最后找到贾雨村;

空空道人复又使劲拉他(贾雨村),才慢慢的开眼坐起,便接来草草一看,仍旧掷下道:“这事我早已亲见尽知。你这抄录的尚无舛错,我只指与你一个人,托他传去,便可归结这一段新鲜公案了。”空空道人忙问何人,那人道:“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到一个悼红轩中,有个曹雪芹先生,只说贾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说毕,仍旧睡下了。那空空道人牢牢记着此言,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果然有个悼红轩,见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阅历来的古史。空空道人便将贾雨村言了,方把这《石头记》示看。那雪芹先生笑道:“果然是‘贾雨村言’了!”∵空空道人便问:“先生何以认得此人,便肯替他传述?”曹雪芹先生笑道:“说你‘空空’原来你肚子里果然空空。即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似你这样寻根问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注故瑟了。”

到此我们终于真正领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套用《金刚经》中的话说:“《红楼梦》说贾雨村,既非贾雨村,失明贾雨村。”所谓“贾雨村言(假语村言)”,其确切的含义是“无有文字言语”:在翻阅完一部文字《红楼梦》后,最后还是要在文字言语之外去领悟它的意蕴。

展现人间百态的“红楼梦境”虽已结束,但在此书之外的不尽时空中,何时何处不在演绎红楼一梦中苦心积虑为人们所指示的解脱之道,依然不断引发着人们对人生的思考

(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