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禅,把它定位在佛教禅宗的禅,而且又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定位在菩提达摩,中国禅宗初祖的禅法为中心,这样就可以使问题集中一点,讲得更加通俗明白一点。

大家知道,在南北朝的时候,从印度来到中国有一位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的形象大家都很熟悉。在工艺商店,有达摩祖师的艺术作品,在一般文人的笔下,或者用文字来描写,或者用绘画来描写。这样一位佛教大师,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中国佛教有三个人物大家最熟悉,一个是观世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其次就是布袋和尚,弥勒菩萨,弥勒佛。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旅游的时间多了,不管走到哪一座名山大寺,就可以看到这一位笑容可掬的布袋和尚像,大家都叫弥勒佛,弥勒菩萨或者叫大肚弥勒佛;第三位可能就是菩提达摩。对于释迦牟尼佛,对于阿弥陀佛,特别是对于释迦牟尼佛,了解的人不是很多。对于阿弥陀佛好像还多一点,因为“人人弥陀佛,家家观世音”。

我们现在有一个社会风气,大家都希望戴一个圣物,男同志戴观音,女同志戴大肚弥勒佛。这个很有意思。只是中国人最近几年的一个群众性创造。就是希望男同志刚中有柔,女同志要度量大一点,多有一点包容性。这样就可能使得每个家庭和美、家庭和睦、生活美满。我想这个非常有意义。这就是佛教文化从一个具体的工艺品当中,来传递一个信息,要让大家从这样一个具体的圣物当中来体会佛教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种潜移默化。我想我们女同志在不高兴的时候、在想要发脾气的时候,想想胸前这个弥勒佛,“哎呀,我应该要包容,弥勒佛‘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天下难容之事弥勒佛都能容,这点家庭小事我有什麽容纳不了的?”可能会起一种很好的、无形的教化作用。男同志要发脾气了,想一想自己胸前戴着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是大慈大悲,我们以大慈大悲面对生活当中、工作当中的每一件事情,我想很多烦恼都能够化解。佛教有一个理念叫无情说法,无情就是没有情感的东西,它也能说法。这个挂坠,玉石的也好,翡翠的也好,它是属于无情,它挂在我们身上,成为这样一个形象,它就时时刻刻在与我们交流,它也在说法,也时时刻刻在教化我们,要脾气放好一点,度量放大一点,这个作用很大。

达摩祖师的形象,大家只是从一个艺术的角度去观赏他,但是达摩祖师所传达禅的信息,那是非常了不起。达摩祖师禅法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教我们要安心。

从古到今,人的心安定不下来。达摩祖师到现在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那个时候的人,心安不下来。我们今天的人怎么样呢?应该说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起一千五百年以前应该是丰富多了,人类所面对的生活不安,可以说是有过之而不及。

达摩祖师的禅,就是以安心为其中心思想。达摩祖师的传记资料,散见在佛教史籍的记载上有很多,其中最早的应该是唐朝的道宣律师所写的《续高僧传》,成书于初唐时期,他在介绍达摩思想的时候有十六个字的说明,就说达摩祖师的思想、在修行的时候要求做到“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是为安心”。就是说达摩祖师所传的安心法门,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够达到呢?首先要“凝住壁观”,把什么东西凝住到壁观一样呢,凝住到好像墙一样的内心境界上呢?就是把我们一切的私心杂念、妄想分别都集中起来、都放下,然后就观想我当下的心,就好象是壁立万仞,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一道墙壁。如果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心是像这样的了,那么外界的一切引诱都不可能对我们的思想有所渗透,有所动摇,所以这就是一种修炼的功夫。

有一个传说,说达摩祖师在南京见到当时在位的梁武帝,两个人在对话当中话不投机,达摩祖师就佛袖而去,来到了北方,河南的嵩山少林寺。山上有一个石洞,在那个石洞里边面壁而坐,一坐就是九年。

达摩祖师面壁而坐什么意思呢?一个是说他的修炼方法就是要使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心就像那一堵墙一样无孔可入,不是无孔不入。人要修炼到那种程度了,他就是一个钢铁的人,他当时在那里起一种示范的作用,二是他在传这种方法、传这种禅观点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同情他,包括寺院的人也不同情他。所以书上写到:那些“存见之徒”,对他所传的禅法有所非议,只有那些“亡心之士”,才敢去亲近他。

当时有一位叫做慧可的年轻僧人,有一段时间就天天跟菩提达摩祖师在一起,向他学习。冬天下大雪的时候,慧可在洞外边站立,雪已经把他的脚埋了,雪已经到了腰部,他还是在那里心如墙壁,坚住不移,为了要求得达摩大师的心法。

这个时候,菩提达摩就问他:“你站在这里做什么?”他说:“我要求祖师给我安心。”达摩就说:“那好啊,你把心拿来,我马上就给你安心啊。”慧可到这个时候迟疑、疑惑:我的心在哪里啊?我根本就拿不出来。就说:“我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我已经给你安心了。”

就是在这一问一答的一瞬间,慧可明白了这个道理。明白了生命是怎么回事,明白了心为什么不能安,心不能安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是分裂的,不是像一睹墙壁一样,是有你我的对立,自他的对立,有凡圣的对立。所以说“凝住壁观”的要点就是要“无自无他”,即没有自我也没有他人,既没有主观也没有客观,这种二元对立的分别在我们自心已经不存在了。这个从迷失开始走向觉悟的时候,是要把二元对立的情绪在自心中消失,这样就使我们的分别心、有能所的心,能集中到一点,集中到无自无他这样的一念上面来,不是有二念,是一念。

但是接下来还有一个分别,还有圣人和凡人的分别。自他的分别消除还比较容易,但是圣凡之间的差别要打破就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佛就是佛、菩萨就是菩萨,我就是一个凡夫,凡夫怎么可能在一念之间就与佛平等呢?大师禅宗告诉我们,你在这一念当中,不但是没有自他的差别,也没有凡和圣、众生和佛的差别。有凡和圣的差别、众生和佛的差别,你的心照样是分裂的,你的心照样安定不下来。所以把自他之间的分别没有了,凡圣之间的差别没有了,这个时候你的心才能够安定下来。所以达摩所传的就是安心法门。

刚才讲到,要达到让我们的心安下来,有四点要做,上面也提到过:一是要凝住壁观,最后要做到要想安心的这个念头也没有,叫无心。无心心自安,有心心还是安定不了。所以说凝住壁观的功夫是有“外息诸缘”,在集中时间做这个功夫的时候,一定要把外在的一切干扰尽量地来排除,使得内心没有恐惧,没有不安的情绪,这样才可以进入到壁观的境界。如果外面干扰的事情太多,内心有恐惧,这个心安定不下来,也进入不了那种境界。所以能够使心凝住壁观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使我们的思想境界和禅定的要求逐步的缩短距离,还不能说就真正进入到那种境界了。(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