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八十二集)∵∵1984/12∵∵

***景美华藏图书馆∵∵档名:01-03-082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一三三页:

∵∵疏【三、唯影无本,即终教。以离众生心,更无有佛,唯大悲大智为增上缘,令彼根熟众生,心中现佛说法,是故佛教全是众生心中影像。】

∵∵这是本影四句里面的第三句。前面两段说的是「唯本无影」、「亦本亦影」,这理有相当的深度。前面讲的是小乘与大乘始教,就是大乘刚刚开始;这个比前面又要深一层,讲到大乘『终教』。所谓「终」就是大乘法里面这最高的教学,愈来愈真实,只有『影』没有『本』。为什么说只有影没有本?下面给我们解释,『离众生心,更无有佛』,由此可知,佛从哪里来的?佛是众生心变现出来的。净土里头常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离开自性哪里有弥陀呢?弥陀从哪里来?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本」是什么?本是自性,西方确确实实有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阿弥陀佛,世界与佛都是自己真性变现之物。这个正是唯识家里头所说的「唯识」,万法里头唯有识;识能变,万法是所变。

∵∵『唯大悲大智为增上缘』,增上就是帮助的意思,大悲大智都是我们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所以佛为我们说法,众生为我们说法,大经上也常常讲: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我们有感,佛就有应,佛是不是有心来应?没有,佛要有心来应,那就有本了,那是前面的教义,有本也有影,讲的是大乘始教初学的,深入一层讲,没有。佛决定没有心,佛没有起心、没有动念,在比喻里头常讲,像我们敲磬一样,你敲一下它就会响一下,敲是感,响就是应,所以「大扣则大鸣,小扣则小鸣」,我们敲磬的时候,那个磬会不会动个念头「他敲我了,我要不要去响一下?」它不会的,它没有心,就是它没有分别执着妄想。诸佛菩萨应众生就是如此,是自自然然的应。由此可知,我们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完全是自己主动。这是跟诸位说真实话。

∵∵现在这个世间妖魔鬼怪很多,真的是法弱魔强,不但在国内你们看到许多着魔的,国外也是如此,这个情形非常普遍,外国人也着魔。魔怎么来的?就是这么个道理,众生心里头只想魔,所以念魔,魔就来了,也是感应道交。你想佛,佛就来了;想菩萨,菩萨就来了;想魔,魔就来了,就是这么回事情。为什么会想魔呢?现在一些人喜欢奇奇怪怪,尤其喜欢神通。谁会变神通?魔,魔会变这些神通,你一想神通,魔就来了。所以好奇骛怪的人多,喜欢奇奇怪怪的人多,真正能够领略正法的人不多。所以你看看现在全世界的道场,规规矩矩讲经的道场听众不多,要是搞特别花样那就人山人海,都是喜欢奇奇怪怪,这就是着魔。

∵∵念佛,给诸位说也不例外,你念佛如果不懂得方法、不懂得理论,念佛也会着魔。不过比较起来,念佛着魔少,你用功不得法会着魔。所以理论要通达,方法、境界要明了,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才减少这些魔事,这个很要紧。念佛同修在此地特别我要给大家说明,所贵的就是古德讲:老实念佛。我念佛的时候心很清净、虔诚,什么都不求;如果你要是求见佛,想见瑞相,这就是着魔的念头。甚至「我想求一心不乱」也是一个着魔的念头。一心不乱要不要求?要,决定有这个愿,不能有这个心。我念佛念了一天,怎么还没有得一心不乱?我这个念佛里头,掺杂了、夹杂了,夹杂一心不乱,怎么会得一心?不可能。

∵∵所以念佛贵老实,不夹杂、不间断。这不间断要很自然的叫它不间断,不是勉强的,勉强,你就做不到,很自然的。就是工作的时候,我们把整个精神贯注在工作上,我的工作做好;工作放下来之后,佛号就提起来,这样叫不间断。否则的话,你这佛没念好,是工作也没做好,两方面都塌掉。所以你会用心的话是样样都圆满、样样都做好了,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纵然讲打个七,我们好好用功念一天佛,要晓得那个不是偶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所以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这是福报!能好好的念一天佛,也是有那一天佛的福报,没有那个福报不能勉强,世出世间法勉强不得的。

∵∵这一段文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没有众生,试问问佛怎么说法?佛给谁说法?佛给众生说法,所以佛离了众生就无法可说,也不成其为佛。为什么他称佛呢?因为有个众生,跟众生相对的,显示有个佛,就是一个迷、一个悟。没有迷怎么显得出悟?所以他是相对建立的。有佛就有众生,有众生就有佛;无众生就没有佛,无佛也就没有众生。所以,众生为佛增上缘。众生要是无佛说法,众生也不能够自己变出佛法来给自己修学。佛给众生做增上缘,众生也给佛做增上缘,互为增上缘,所以才说『佛教全是众生心中影像』。

∵∵疏【四、非本非影,即顿教。】

∵∵这是顿教的教义。

∵∵疏【非唯心外无佛,众生心中影像亦空,以性本绝言,即不教之教,所谓***无说,我乃无闻,说听皆无,唯识而已,是以识为教体也。】

∵∵这是唯识里面讲到最究竟的意思。顿教里面讲,不但『心外无佛』,『众生心中』所现这些『影像』也不是真实的,这正是《般若经》里面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理很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不但讲我们这个世间依正庄严森罗万象,诸佛清净国土也不例外。可是诸位一定要记住,这绝对不是说把我们现前所有现实的环境都否定了,不是这个意思。相有体无,所谓是影像,好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不能说没有像,但是这个像是空的,是不可得的,这种情形我们了解。所以影像也是空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影像,就跟电影银幕里面这个像一样的,有没有呢?有。能不能得到呢?不能得到。不但世间这些物质形相你得不到,确确实实得不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确实得不到;就是你心里面所有的感受也得不到,也是假的。真正透彻明了,你才晓得这个世间所有法真的是空的,万法皆空。

∵∵我们今天说我们得了钱财,钱财你得到哪里?你是不是能把钱财塞到肉里头去?塞不进去,总是在身外,身外之物。再说「身」,身也得不到。我们身体的细胞剎那剎那在生灭,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生了,新陈代谢。身体的细胞,七年是个周期,七年,旧的细胞全都没有了,全部换成新的;七年前我们身体细胞是一个也找不到,全都没有了。这样说起来,身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这是讲物质的境界是空的,不是实在的。所谓迷,把自己身体当作真的,把身外之物也当作真的,患得患失,所以他苦!其实这苦是不值得的,因为没有得失;如果真有得失,你这个苦才有价值。心里面的感受更是虚妄的,心里感受是什么?打妄想!想过去、想未来、想家亲眷属,全是妄想,也不是真实的。

∵∵『以性本绝言,即不教之教』。佛的出现是随众生心,《楞严经》上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本性,本性里面什么都没有,它是空寂的。虽然是空寂,它会现相,所以它又有不空的意思,我们讲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不空就是有。空如来藏是讲真的,不空如来藏是讲它会现相,虽然现的相,相不是真的。好像我们作梦,能作梦的是心,大家都晓得,心会作梦,心是空的,没有相,它作梦的时候它就会现相;现相的时候,我们就比喻作不空如来藏,虽然现的相,这相是不可得的。可是你在梦中你不知道,你迷了,你还是以为是真正有所得的;到你醒过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不可得。我们在这个世间数十年寒暑,不过就是梦长一点而已;躺在床上睡觉那个梦短,现在这个梦长一点而已,都不可得。所以佛给我们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造业!明了这个道理,何必去造业呢?

∵∵所以修行修什么?学佛不难,学佛比学什么都容易,不难,你一定要抓到纲领。学佛就是学个不迷,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我不迷,觉而不迷。什么叫觉?我晓得一切万法俱不可得,这就是觉。晓得不可得,你就随缘了,就自在了,为什么?得失这个念头就没有。诸位仔细去想想,无量无边的烦恼都从得失来的,患得患失,没有的时候想尽方法想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好苦!烦恼都从这里来的。一个人要是没有得失心,这个真自在。他为什么没有得失心?看破了,真相看清楚,一切法里面确确实实没有得失。有人问:我不天天拼命去求,这日子怎么过?你不求日子也过;求过了,不求还是过。你不相信,不求,看看你一天是不是一样过去?这是因果定律。你命里面有的,「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求不来的;《了凡四训》里面说得多么透彻多清楚。所以学佛的人先要把《了凡四训》认真去念一念,然后我们做人真的心平气和,真正能做到随缘而不攀缘,这才能得一点自在。所以修行就是修不迷。

∵∵三皈依提示我们三大纲领: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就修的觉正净,就修这个东西,这是三大纲领。而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我们修行用功夫的地方。佛离开众生,他不能成佛。我们想学佛,离开众生就学不成,到哪里去学?佛是应众生而有,我们修行也是应众生而修,没有众生,我们到哪里去修?没地方修。有情的众生分为两大类:善人、恶人。一切境界也分两大类:顺境、逆境,就是好环境与坏环境。在这两类里面修什么?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的慈悲心,这就叫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不能离开众生、不能离开社会,离开众生与社会,菩提心到哪里去生?生不起来。所以小乘人没有菩提心,你看一切经里面讲的,小乘人没有菩提心,为什么?因为小乘人脱离人群、社会,他去找一个人迹不到的地方独善其身,所以他没有菩提心,只有大乘菩萨才有菩提心。我们修什么?你要晓得,就修的这个。这是讲通途法门,只要是佛法,不管是哪个法门,统统都是在人事环境里面修清净、平等、慈悲。念佛人还有一个特别的,那就是信、愿、行,我修信愿行也不离开人群,也不离开社会;而且他更妙,他用一句阿弥陀佛去修觉正净,去修菩提心,去修信愿行,这是妙不可言。你只要抓到纲领,就晓得怎么修法,这样才真正能成功。

∵∵「不教之教」,这是最高级的教学法,文殊菩萨那一班人礼请维摩居士升座说法,维摩居士升座,升到座上怎么样呢?一句话也不说。文殊菩萨就敲楗槌,跟大家说:是真不二法门。请维摩居士讲什么叫不二法门,维摩居士升座一句话不说,这就是真正的不二法门。能说就二,开口落二三;不二法门,一句话没得说。文殊菩萨立刻就明了,这就是不教之教,这是最高级的教学法。但是最高级的教学法要最高的学生才有受用,像文殊菩萨才听懂。如果维摩居士给我们这样说,我们就跑掉;我们请你说法,你升座一句话不说,我们谁来听你的。可见得维摩居士碰到我们,一定详详细细给我们说,要不然我们都跑掉了;碰到文殊菩萨那样的人,他可以一句话不说。所以说法要应机,要对根机。在《金刚经》上,我们也碰到这么一桩事情,《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托钵,回来之后吃完饭、洗了脚,敷座而坐,也是一句话不说。须菩提***他体会到,他一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个动作,他开悟了,于是就赞叹:希有世尊!这也是什么?不教之教。所以经上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不可思量、不可思议。

∵∵『所谓***无说,我乃无闻』,这是须菩提***一段故事。须菩提***有一天在一个石头上打坐,这个时候正好帝释天王(中国人讲玉皇大帝)从这里经过,见到之后非常的欢喜,很恭敬就来散花供养。散花供养的时候,须菩提***看到,他就问:散花者是谁?他说:我是帝释天王(忉利天主)。须菩提***就问他:我在这里坐,你为什么要散花来供养?帝释天王说:***善说般若。须菩提说:我在这儿坐半天,我一句话也没说。帝释天说:***无说,我乃无闻,这是真说般若。这个也是不教之教。由此可知,帝释天王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能体会到不二法门的义趣,这在佛法里是最高级的佛法,忉利天主他能体会得到,所以赞叹长者是真说般若者。

∵∵这些都是说『说听皆无,唯识而已』。无说无听是真说真听。『是以识为教体』,这就讲到最高级的佛法,完全是以你体会、会心而觉悟的,纯粹是唯识的起用。

∵∵疏【今此经者。】

∵∵此经是《阿弥陀经∵》。

∵∵疏【且约终顿二教。】

∵∵前面讲了四教,这个经是属于哪个教?属于后面的两种。换句话说,它是高级的,不是普通的,是属于终教,大乘终教,是属于顿教。莲池大师在此地说这个教是顿教,窥基大师在《通赞疏》里面也说这个教是顿教,可见得『终顿』的教义是古往今来这些大德们所公认的。这个法门,如果真正如理如法的来修学,七天能成功。但是诸位要记住,如理如法,我把话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你没有搞清楚,你拼命在那里干,干上七天;也许这七天佛念完了,念了七天七夜往生没去得了,神经病院是住定了,那个麻烦就大了,走火入魔。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他不如法,操之过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