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看世间的人。我们有基本的五官——眼、耳、鼻、舌、身。眼看、耳听、鼻嗅、舌尝、身触。当我们看什么、摸什么、听什么时,我们确能看到、摸到、听到。空性的意思是,触与身是相互依存的。你若无身,则虽有其他四种感宫,也不会有触,而只能看、听、嗅、尝。即使五官俱备,看、听等也非真有,其结果人人不尽相同。例如,一家四口,父母子女,同看一张桌、同尝一道菜、同嗅一种香。粗浅的说,全家都同意其所见、所嗅、所尝为何,但在好恶上就不一定一致了;我不一定像你一样喜欢这种口味,我不一定像你一样喜欢这种香味。换句话说,四人当中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在颜色和音调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像成觉的菩萨那样进入他人的感官,从那里去看、去感受,我们便会知道对同一事物的感受,的确人人不同。

在佛陀的法教里,如论部及《百业经》等与业有关的显经,特别是在密续里边,佛说人道、畜生道等所有六道,其形体、地区或环境,皆无限定。佛说我们是这个银河系里的这个太阳系的地球上的人,而在这个银河系的另一个太阳系里的人,他们的外貌会跟我们截然不同。我们知道,即使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人也有不同的类型,如非洲人、欧洲人、亚洲人、西班牙裔等,看起来都颇有差异。另一个太阳系里的人当然不会跟我们一样。如是观之,空性便易懂得多。关于这一方面,佛在密续里说得特别清楚。

我现在就提出几点作为例子。在论部里,佛讲到不同的银河系、不同的太阳系和不同的星球。佛说每一银河系有一亿太阳系,以及其他,全说得十分清楚。佛在显经里,虽也如此说,但在密续里,说得最为详尽。佛说,如果心智跟我们水准一样、形体跟我们完全不同的人来到我们这里,我们会发现他们不能穿越我们所能穿越的空气,而能穿越我们所不能穿越的墙壁。这也显示出,眼睛的构造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人,一定看不见我们所能看见的,而他们所能看见的又是我们完全看不见的。这就是说,色是空、眼是空、声是空、耳是空、触是空、身是空,一切皆空,无法尽述。

佛在密续里,如是以意识同等而存在方式完全不同的人为例,明确的描述空性。空观是普遍的原理,不是仅在短短的二千五百年佛教史上才有,不是新近的发现,而是自无始以来的真谛。当你对空性有了简明,实际的了解时,空性便自然成为你处理任何情况之钥。你将不会把某一问题看作实在的,你也不会往顺境中乐昏了头而什么都忘了,或在逆境中伤心欲绝而完全毁了自己;你绝不会那么做,因为你晓得一切全是缘起。有了善缘,就有顺境;有了恶缘,就有逆境。因此,你不会神经过敏,不会从唯物的观点看事,而能在经历人生的每一过程时,不管是修禅时、祈祷时或过日常生活时,都面对一切,顺利通过,不受任何不良影响。对我们这些想要学空、知空的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我们若真正了知空性,便能做到这一步,而自然让所知在实际生活中能起作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