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慧寂禅师,唐代著名高僧,沩仰宗的创始人之一。他曾先后亲近耽源禅师和沩山灵祐禅师,并得到灵祐禅师印可。后来到袁州(今江西宜春)仰山弘扬沩仰宗禅法,法徒云集,禅法盛极一时。

仰山慧寂禅师是韶州(今广东韶关)怀化人,俗姓叶。9岁时,在广州和安寺跟从通禅师出家。14岁父母将其找回,準备让他娶妻生子。慧寂不从,并斩断两个指头表出家决心。他长跪父母跟前,发愿要求正法,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父母无奈,只得允许他的请求。慧寂又回到通禅师那里,得以如愿出家。他在通禅师那里还没有受具足戒,便外出游方参学。

慧寂最初参访耽源,已经悟得玄旨,后来参礼沩山灵祐禅师,深得禅法奥义。耽源曾对慧寂说:“国师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97个,授与老僧。告诉我说:‘我入灭后30年,南方有一个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授,无令断绝。’我现在将此法传付给你,你应当奉持。”于是将这本禅法交给慧寂。慧寂拿来浏览了一下,便将本子烧掉了。耽源一天问慧寂:“以前交给你的圆相禅法,是禅法秘诀,你应当深加珍惜。”慧寂说:“我当时看过就烧了。

耽源说:“我这个法门没有人能会,只有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才熟悉,你怎么能烧掉呢?”慧寂说:“我一看就知道其中的意思,禅法只在运用,不要执着于本子。”耽源说:“虽然是这样,你得到了其中奥义,后人想学习就没有本子可参考了。”慧寂说:“和尚若想重录一个本子并不难。”说着,慧寂便重新集录一个本子呈给耽源。耽源大加赞赏。

耽源所说的南方沙弥即是慧寂,耽源这里预言慧寂将会使圆相禅法大行于世。作为沩仰宗接引弟子的方式,以圆相示人,即在打破禅僧对语言文字的执着,使他们通过圆相的图示斩断妄想,心不外求。

慧寂后来参访沩山灵祐禅师。沩山问:“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慧寂说:“有主。”沩山说:“主在何处?”慧寂从西走到东站立,沩山感到很惊奇。慧寂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山说:“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慧寂于言下顿悟。慧寂跟随灵祐禅师前后15载,深得灵祐禅师真传。

慧寂一次跟随沩山游山,到盘陀石上坐。慧寂侍立一旁,忽然乌鸦衔着一个红柿子落在面前。沩山拾到送给慧寂,慧寂接过、洗后,便送给沩山吃。沩山说:“你从什么地方得来的?”慧寂说:“这是和尚你道德所感。”沩山说:“你也应当分一份。”即分了一半给慧寂。

一次,慧寂问沩山:“大用现前,请师辨白。”沩山下座回方丈,慧寂随后跟进去。沩山问:“你来问什么话?”慧寂又说了一遍。沩山说:“还记得我的回答吗?”慧寂说:“记得。”沩山说:“你举给我看。”慧寂便道声珍重出去了。沩山说:“错。”慧寂回首说:“閑师弟若来,不要说某甲无语好!”

慧寂一次在沩山前坡牧牛,见一僧上山,不久便下来。慧寂问:“上座为何不留在山中?”僧人说:“只因为因缘不合。”慧寂说:“有何因缘,讲给我听。”僧人说:“和尚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回答说叫归真和尚。问:归真何在?某甲无对。”慧寂说:“上座可回去对和尚说,说你能够回答。和尚若问怎么说,你就说眼里、耳里、鼻里。”僧人对沩山的回答一如所教。沩山说:“你这个说假话的汉子,这是五百年的善知识的话。”

慧寂一次在睡眠时,梦见自己进入弥勒内院,堂中的座位都有人坐,只有第二个座位空在那里。慧寂便在第二个座位上坐了下来。这时,有一位***敲槌说:“现在请第二座说法。”慧寂便站起来说:“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不久,众人都散去。慧寂醒来后将梦中的情况告诉沩山灵祐禅师,沩山说:“你已经进入圣位。”慧寂便礼拜。

慧寂一次与沩山一起行路,忽然见到前面尘土生起,沩山说:“面前是什么?”慧寂上前看了看,对着沩山作了一圆相。沩山点头认可。

沩山一次同慧寂一起牧牛,沩山说:“此中还有菩萨没有?”慧寂说:“有。”沩山说:“你看哪个是,试指出看。”慧寂说:“和尚怀疑哪个不是,试指出看?”沩山便休。

慧寂一次送果子上沩山,沩山接得,问:“你从甚处得来?”慧寂说:“家中园子的。”沩山问:“能吃吗?”慧寂说:“没敢尝,先献给和尚。”沩山说:“是谁的?”慧寂说:“是慧寂的。”沩山说:“既是你的,为何教我先尝?”慧寂说:“和尚尝千尝万。”沩山便吃,说:“犹带酸涩在。”慧寂说:“酸涩莫非自知?”沩山没有回答。

慧寂在一年夏末问讯沩山,沩山说:“你一夏天不见上来,在下面做什么事务?”慧寂说:“我在下面,得到一片田,种下一箩筐种子。”沩山说:“你今夏没有虚过。”慧寂问:“不知和尚一夏之中作什么作务?”沩山说:“日中一食,夜后一寝。”慧寂说:“和尚今夏也没有虚过。”说过之后吐了一下舌头。沩山说:“你为何自伤己命?”

慧寂与师父沩山的这段对话,是对禅宗日用是道的最好阐释。禅宗祖师认为,真正的禅悟是在运水搬柴、穿衣吃饭、屙屎放尿等日常习见的事务中实现的,并不一定非要严格的看经坐禅。在对话中,慧寂告诉师父说自己一夏天开了一块田,并在田中耕耘下种,沩山禅师认为他是在修行用功。而沩山禅师的“饑来吃饭,困来即眠”也是禅宗的修行方式,慧寂因而说沩山没有虚度时日。

有梵僧从空而至,慧寂说:“近来离什么地方?”曰:“西天。”慧寂说:“什么时候离开那里的?”僧说:“今早。”慧寂说:“你为何生的这么晚?”僧说:“游山玩水。”慧寂说:“神通游戏则不无,阇黎!佛法须还老僧始得。”僧说:“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于是拿出梵语贝叶经,交给慧寂,然后乘空而去。自此,慧寂便得雅号“小释迦”。

陆希声相公想拜谒慧寂,先作了一圆相呈送给他。慧寂开封在圆相下书云:“不思而知,落第二头。思而知之,落第三首。”然后封好送回。陆公见到后便入山拜望,慧寂山门迎接。陆公才入门,便问:“三门俱开,从何门入?”慧寂说:“从信门入。”陆公到法堂,又问:“不出魔界,便入佛界时如何?”慧寂以拂子倒点了三下。陆公便还礼。又问:“和尚还持戒否?”慧寂说:“不持戒。”问:“还坐禅否?”慧寂说:“不坐禅。”陆公沉思良久,慧寂说:“会不?”陆公回答:“不会。”慧寂说:“听老僧一颂: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

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

慧寂禅师的这首偈语,表现了禅者的洒脱生活。慧寂认为,一个真正的禅子,并不拘泥于持戒参禅这种表象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内心的持戒,自净其意,才是真正的参禅。处处皆是道场,一碗清茶,一次身心投入的锄草劳动,都可成为悟道的因缘。

慧寂还对陆相公说:“听闻相公看经得悟,是否?”陆公说:“弟子因看《涅槃经》有云:‘不断烦恼而入涅槃’,得个安乐处。”慧寂竖起拂子,说:“只如这个如何来入?”陆公说:“入之一字,也不消得。”慧寂说:“入之一字,不为相公。”公起便去。这段问对中,慧寂禅师旨在告诉陆相公,修禅不要执着文字,若被文字所束缚,不仅难以证道,反而会妨碍自己的修行。

慧寂住观音院时,出榜云:“看经次不得问事。”有僧人来问讯,见师看经,旁立而待。师卷起经卷,问:“会么?”僧说:“我不看经,怎么能会呢?”师说:“你以后能会。”

这个僧人后来到巖头处参学,巖头问:“甚处来?”僧说:“江西观音来。”巖头说:“和尚有何言句?”僧人将慧寂给他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巖头说:“这个老师,我以为他被故纸埋没了,原来犹有佛性在。”

慧寂接机利物,为宗门标準。后来迁移东平,将入灭时,几位僧人侍立在侧。慧寂以偈语示之云:“一二二三子,平目复仰视。两口一无舌,即是吾宗旨。”至中午时分,向大众告辞,又说偈:“年满七十七,无常在今日。日轮正当午,两手攀屈膝。”说完,以两手抱膝而终。第二年,南塔涌禅师迁灵骨归葬仰山,建塔于集云峰下。謚号智通禅师,塔名妙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