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人类社会和平与和谐

(2012年4月27日)

柬埔寨大众派僧王∵狄∵旺

概括来说,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是个人与他人的组合。从社会学来看,社会是由具有相同目标的个体组成。因此,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中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地存在。因此,作为社会的成员,个人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以此来达到他们的目标,为了生存的目标。

个人应为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和谐而努力,一个“公正的社会”,意在维护自然赋予人类的权利。为了履行责任,个人要在社会中担任多种的角色。但是,个人永远不会对他人满意,一是因为那些外在的固有的障碍,或因缺少时间和金钱,人们都在为生存而拼搏。比如,财富是他们实现目标的重要动力与源泉,人们总是永远难以满足。人们通过彼此竞争来追逐并满足欲望。因此,那些方式可能破坏社会和谐。二是因为内心的烦恼,贪瞋痴三毒炽盛。因此,佛陀教法强调道德自律。

个人希望履行责任与实现目标,但却因时间与财富都是有限的而不能达到。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社会竞争在所难免。∵这些戕害身心的竞争与强烈的攫取心导致了社会的腐败,也就是贪婪、瞋恨与愚痴。另外,社会成员如果逃避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和平与和谐的途径之一。

根据佛教教义,我们并不主张惩罚。我们只是建议实现社会繁荣的正确途径,比如恪守戒律,以及禁止那些导致社会腐败的邪行,比如杀戮、妄语、毒品与邪淫。佛教主张修习戒、定、慧三学。当个人恪守戒律,他将获得智慧,那么他就可通过自身内省的方式来改正他的缺点。如果他是个无私的人,他可以控制自己内心膨胀的欲望。如此,社会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会降低,腐败也会减少。这样,我们的社会将进入一个和平与和谐的状态。

依据《吉祥经》,在家信徒必须履行他们的责任与义务,经中清楚地说明了个人对外在财富与内在戒条应持的态度。《吉祥经》中有关财富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净化人心,提升社会。同时,本经也阐明以道德的方式获取净财的方式应该得到发扬。

智慧即戒律,戒律即智慧。智慧与善行相辅相成,因此形成道德。在佛教里,造善业,结善缘,得善果,就可在生命将尽时得以善终,这就是有道德的生活。因此,佛教主张信徒在履行他们的责任与义务的时候,应依据戒律来解决外在与内在的问题。

社会的和平与和谐,可通过修习正行来达到,不通过惩罚的手段,而是主张以平和的心态去恪守,去顺应。社会的财富也来自个人的美德,而不依靠任何短视的行为来实现。假如一个社会有良好的道德风气,有向上的目标,人们互相尊重,那么领导者也将因此赢得人心,获得衷心拥护。

因此,我们可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和谐。个人不受外在污浊的环境所影响,仍能正见正行,好比“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这也是个人为净化外在环境所作的一种努力。善者即使被诬陷,也不会生起愤怒与烦恼。以无常来观照,他们显示的是一种平和与淡定的心量,这是善者的特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