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五)∵∵(第四集)∵∵2000/6/8∵∵香港九龙∵∵档名:12-033-0004

请掀开讲义第二面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随顺众生种种心行。示现入出生死涅槃。于为无为心无所著。除断种种烦恼微细过失。】

我们看这几句,这个经文每一句含义都非常之广。『随顺众生种种心行』,这一句尤其是重要。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一句就包含这两愿的落实。凡夫跟佛不相同的地方,佛能够随顺众生,凡夫不能。凡夫总是希望众生都能随顺自己的意思,自己就很高兴,很快乐;众生不随顺自己的意思,烦恼就现前。可是诸佛菩萨不然,诸佛菩萨是让自己去随顺别人,随顺众生,跟我们心里面所想的、所做的恰恰相反。殊不知我们要能够随顺众生,这里面才有真正的快乐,绝对不要求别人要随顺我们。

有一些同学学佛之后非常热心,发心要度众生,结果又度不了,生起许许多多的烦恼。为什么度众生度不了?总是希望众生要听我的话,众生要随顺我。众生都随顺我了,他已经成佛了,还要我度他吗?真正要帮助众生,要度众生,你要懂得「随顺众生种种心行」。他现在心行不善,很恶,怎么办?我们也要随顺他。如果你不肯随顺他,他对你一定就生起矛盾,对你一定就生起沖突。你苦口婆心劝导他,他排斥你,他不接受你,你度不了他,所以你要懂得随顺。

在中国古代世间人常讲二十四孝,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孝里面第一个人是舜王,舜王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他这一句是圆圆满满的做到了,他懂得随顺。当时他的环境非常恶劣,他的生母过世了,父亲娶了个继母,父亲听他继母的话。继母在他父亲面前天天挑拨,时间长了,他的父亲就信以为然,所以对他态度非常的恶劣,一家人没有一个欢喜他。继母也生了一个弟弟,这三个人排斥他到什么程度?想方设法把他害死。他自己知不知道?知道。三个人同一个念头,要把他害死。他有智慧,逃脱许多次的陷害,这个诸位在历史上都看到过。

他对于他的父亲、继母尽圆满的孝道。绝对不是以为父亲不好,继母不好,他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不好,他没有这个想法,他认为他们三个都好。在他心目当中,谁不好?自己不好,「我自己所作所为,为什么他们不欢喜」。这一点了不起,这是觉悟。把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天天想办法来改正。这样改了三年,他的父亲、继母、弟弟,全被他感动了。这是家里头三个人都被他度了。所以度众生第一个条件,要懂得随顺众生种种心行。他的心行是善,那当然好,容易度;心行不善、心行极端的恶劣,这是最难度。难度的你能把他度过来,你真有智慧,你真有善巧方便。不是说难度的就不度了,算了、放弃了,容易度的就度,这不是菩萨,菩萨专门度别人度不了的人。

所以我们在家庭里面,在公司里面,在团体当中,别人嫌弃我们,不欢喜我们,甚至于毁谤我们,侮辱我们,排斥我们,是不是他的过?不是别人的过,过失全在自己。你能够这样想,在佛法里面讲你开悟了,你是真的觉悟。悟后要起修,时时刻刻检点、反省,为什么别人排斥我?为什么别人不欢迎我?我到底哪些地方做得不如法,不如理?要反省,要检点,把自己这些缺点找出来,一样一样都改正过来,你自然就得到大众的包容、欢迎,你才能得到大众的帮助。念念都是别人不好,这个人没救了;只有自己一个人好,别人都不好,这个人诸佛如来也救不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心是起心动念,行是生活行为,这里面尤其是对人对事对物的种种行为。诸佛如来何以能够成佛、成如来,就是在境界里头,特别是人事环境,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磨尽了,在这里头磨炼。我们为什么不能跟人相处?我们有妄想,我们的妄想跟他的妄想不一样,这就起沖突。我的分别跟他分别不一样,我的执着跟他执着不一样,这才起沖突,彼此不能相容。他有妄想分别执着没有关系,我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没有沖突了。没有沖突,当然就能相容,然后你能够示现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好处。你用善巧方便示现给他看,让他慢慢觉悟,慢慢体会,向你学习,你就成就了,你度化众生这个目的就达到了。

度众生要智慧,现在讲要有方法,要有手段。恒顺随喜是最重要的方法,现在人所谓的高度艺术,恒顺随喜是高度艺术。我们在《华严经》上处处都看到,众生心性不相同,菩萨随顺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你要问:要怎样随顺?这个问法不恰当。为什么?随顺是活的,要看什么样的人,要看什么样的事,要看时节因缘,所以那个随顺是千变万化,不是一定的。一定,这个定法对不定的众生是决定行不通的。菩萨对甲、乙两个人,甲乙两个人个性不相同,于是对甲乙两个人随顺的方式就不一样。但是他有一个目的,决定是帮助这个众生觉悟,帮助这个众生回头。这就是说方法虽然不一样,目标、方向是相同的,这才叫做普度众生。

我们学佛得要学会这个本事。这个本事很难,就像此地经文里面所说的,先要发菩提心。菩提心简单讲就是舍己为人,舍自己什么?简单具体的来说,要舍自己的自私自利,这是头一条。你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肯放下,不能舍弃,菩萨道没有分。人没有离开自私自利,这是佛在大小乘一切经里面所说的,诸位读经要不多的话,大概《地藏经》都读过,《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为什么说是罪?因为你有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落在自私自利里头,那怎么不是罪?

自私自利错了吗?错了,自私自利决定损害别人。我没有害人!我没有占别人丝毫便宜!没错,你是没有害人,你不肯帮助人、不肯利益人,就是害人。这个意思你懂吗?你应当要全心全力帮助人,你没有做到,人家有苦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没有帮助他,你就是害他。六道众生哪一个不需要帮助?尤其我们现前的社会,现前这个社会苦难的人太多太多了。没有财富的人苦难,生活过得苦,衣食不足。大富大贵的人也有苦难,我们听说有很多亿万财产的,晚上睡不着觉,天天吃安眠药,出门要一大堆保镖,怕人害他,生活提心吊胆,无论在什么处所,在什么时候,一点安全感都没有,生活在恐怖之中。所以各有各的苦难。

我们有没有真正发心去帮助他?也许你说:我是很想帮助他,我没有能力。没错,你真想帮助他,你就赶快去学能力,你不肯认真努力修学,你就有罪过,你就属于自私自利。所以自私自利,贪求名闻利养,贪图享受五欲六尘,没有一样不是罪,没有一样不是造业。在外表是做一桩慈善事业,做一桩好事,其实都是在追求名闻利养,拿这个做个幌子,满足自己的名闻利养,依旧是在造罪业。你发的那个心不是真诚心是虚妄心,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是真诚的菩提心,「恒顺众生」这一句就做不到。你想能够随顺众生种种心行,先决的条件是发大菩提心,真正发心舍己为人,我为众生服务,我决定不为自己,这才行。

这一句经文里面,事相太广太广,我们不能一一举例,但是最简单的也不能不说说。我们生活的范围最小的是家庭,家庭里面有父母,有兄弟、儿女。现在是小家庭制度,跟父母同住的不多,但有妻子儿女。你学佛了知道佛法的好处,想帮助你一家人都能得到殊胜真实的利益。但是也许你们家里面人虽然不多,信仰很复杂,有人信基督教,有人信天主教,有人信道教,可能四个人信四种宗教。你怎么跟他相处?我在作学生的时代,有一个非常好的同学,他们家里面兄弟姊妹不少,有五、六个人。家里头有三种宗教,老祖母是念佛的,只有她一个人信佛教,他的爸爸是回教(伊斯兰教),妈妈是基督教;妈妈影响力最大,所以儿女统统学基督教。一家三个宗教,饮食起居里面意见就非常多,怎么能够和睦相处?相当不容易,这就说明众生种种心行。

在那个时候我们对于佛法毫无认识,总是认为学佛的是迷信。确实纵然遇到出家人,也没有办法把佛法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难怪社会大众误会学佛是迷信。现在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处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怎样帮助大家觉悟?首先我们自己要明白,家里面可不可以供佛?可以。你供佛,你的家人一定反对:你拜偶像。你要跟他解释我不是拜偶像。把供养佛菩萨形像的意义说清楚、说明白,让他觉悟。佛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我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像,就跟现在社会上供奉伟人的形像一个意思。(你们今天在中国许多地方看到毛主席的塑像,那是不是神像?不是的。为什么供养他?这是个伟大的人物,我们纪念他,我们向他学习,我们供养佛像就是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是个好人、好老师,我们供养他的像是纪念老师,向老师学习,是这个意思。

你在佛像面前,为什么要磕头?他是古人,我们对他要行古礼,这是对他尊重。就像我们中国祭祖先一样,我们祭祖先用的餐具,正式祭典里面,不是用现代化的高级餐具,那对他不恭敬。怎么样恭敬?他那个时代用什么餐具,用他同时代的最恭敬。所以中国正式祭典当中用笾豆,这个餐具是木头制的,竹子编的,都是古时候用的餐具,现在没有人用了,专门祭祀用的。你要懂得他那个时候的生活状况,还是用他那个时候的东西,这才是纪念;不可以拿我们现在的东西来供养他,这个不合适。这个意义、这种精神,现在人懂得的不多。我们要多想想,要多学习,说明供养佛菩萨的意义。

念佛,我们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这个名号什么意思?一天念到晚。有人说:你天天念他的名字,他听了不讨厌?念他的名号不是让他听的,是让我自己听的。名号,有人讲佛菩萨名号,从我们心里生出来,从口里念出来,从自己耳朵听进去,这是一种摄心的方法。不用这个方法,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用这个方法,把自己的妄想,把自己的杂念打掉,好办法!恢复自己的清净心。妄念少了,心清净,人就开智慧,身体也健康。一个人身体的毛病,病根在哪里?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本来很好的身体,乱七八糟的想,想出病出来了。佛经里头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念头是妄念,不善念头、恶念,搞得一身的毛病。你能这样分析、说明,知道供养佛法的好处,你们家人听到欢喜,他不反对,他能接受。

供养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慈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不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我的苦难,「我很苦,我难很多,求菩萨来救我」,错了!不是这个意思。供养观音菩萨是教我要学观世音菩萨,我看到众生有苦难的时候,我要去救他,是这个意思。积极的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服务,供养观音菩萨是这个意思。不是求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是我要像观世音菩萨,要保佑一切众生。你能够讲清楚、讲明白,真的你照做,从哪里做起?邻居。你的家人得度了,要度你邻居,由近及远。邻居都不能得度的时候,你还度什么人?

邻居如何得度?常常接近,常常问候,不可以见面不打招呼。现在人住在都市,多半住公寓房子,隔壁那一家住了几十年,都不知道他姓什名谁,都不晓得。所谓「老死不相往来」,隔一道墻就不相往来,这怎么行?这个不行!怎么样去度他,跟他们接近?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四摄法」,我们要学。「四摄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四种交际方法,人与人之间往来,你能用这四种方法,无往而不利。这四种方法,头一个就是布施。我们学佛了,回去就要用。我们先住在同一层楼的,同一层楼有几户人家,我们有好吃的东西,敲敲人家门,送一点给他。见面的时候一定打招呼,一定问个好。常常有些好吃、好玩的东西,作礼物送给他们。你送过几次了,人家将来会敲你的门送你,礼尚往来!慢慢就都认识了。这一层认识了,再下一次下一层、上一层,你才真干!没学佛的时候不知道,现在学佛的时候真这样干了,果然不一样。所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佛教我们用这四种方法处事待人接物。

诸位必须要知道,这个方法首先要用在自己家庭里面。头一个对象是什么?夫妻。先生怎样跟太太相处好?先生用四摄法,太太也用四摄法,两个菩萨在一起,相敬如宾,互相尊重,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永远不变,这叫做佛法。夫妻和合,家庭美满,这是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我们国家社会安定,繁荣兴旺;每一个国家都安定繁荣,世界就和平了。所以一定要懂得念念不忘苦难众生,念念不忘贫穷落后的地区,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社会的动乱就消除。

为什么社会动乱?为什么会有战争,天灾人祸?不平,我们今天讲贫富不均,才会发生这些问题。富裕的人能主动全心全力帮助贫穷的人,这是布施恩德,知恩报恩,这个社会才祥和。社会间贫富不均,这个现象必须让大家都能够理解,这要圣人的教学,不是骗人的,绝对不是愚民政策。贫富是怎么来的?各人种的因不一样,怎么可能说果报是一样,不可能的事情。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恶因也要跟善人一样得善果,哪有这个道理?这不可能的事情。每一个人过去今生,我们所种的因都不一样,所以果报不齐,这是一定的道理。

但是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富裕的人:我们要施舍,帮助贫穷的人。贫穷的人要觉悟:我们自己要修福,要种善因。通情达理,大家就能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富裕的人以财物布施,贫穷的人以体力修福,劳力修福。我们现在很多慈善机构里面,我们看到很多人在那里作义工,义工是修福,他是来布施的,他不是用钱来布施,他是用劳力来布施。我们这么一个小道场,也要有人维持秩序,也要有人在这里派发经书。他们到这个地方来服务,这个服务是布施,内财布施。布施我们的劳力,布施我们的时间,都是来修福的。所以教导他懂得修福、修善、积德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做,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贵贫贱,你只要懂得各个人都可以修不思议的大福报,这些一定要有人教。

今天社会最缺乏的,在全世界,不只是在香港这一个地区,教的人太少了,没有人教了。所以在现前社会,第一功德是什么?培养人才,希望对于整个世界能够教的人愈多愈好。这有人教才行,我们才真的会懂得。所以今天的社会,教学的功德第一,必须有这种认知,认真努力去做。我常说讲经的功德比不上护法的功德,我说得很多。以后我读《大涅槃经》,果然佛在经上也是这个说法,我读了很欢喜。为什么?年轻同修当中,无论在家、出家,有善根的,有这个天分的人,有这个志愿的人很多,不是没有。虽然有,你没有人护持,你没有机会,你成就不了,那也是枉然,所以护法功德就太大太大了。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在学佛之前,先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我才入佛门。我不是迷信,我觉得这个好,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没有出家之前,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我感觉得非出家不可。为什么?在家每天八个钟点工作,下班全心全力去学习,一天顶多四个小时,我觉得这个不行。那个时候李老师在台中已经教了十年,我怎么能够赶得上那些同学?所以我跟老师讲我要发心出家,老师问我:你为什么要出家?我说:我出家可以不要工作。不工作了,我每天可以学十个小时,我想我两年就可以追上去了。他听了笑笑,他是极端不赞成我出家。

可是我的出家缘成熟。怎么成熟?台北市圆山临济寺的方丈和尚派人来请了我九次,一个月当中来请九次,很诚心;刘备才三顾茅庐,我这是人家来请九次了。我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听到很难过,没有法子。我说:我还是去。以后我看出老师的意思了,他怕的是我一出家之后,再不能跟他学了。我看出来了,这是他对我的爱护之心。所以我跟他老人家说,我说:我出家之后,我还回来学。这个他高兴了。他主要是教我,不肯把我这个学生放弃。所以我出家之后又回到台中,跟了他八年,前后总共十年。十年学成了,可以到外面去教学讲经了。李老师当时说一句话,他说:如果你讲得不好,还没有关系,人家笑话笑话你;如果你讲得好,你就走投无路了。

当时我听了不太懂得,以后果然应验了,哪个寺庙都不收,想找个地方挂单都不行。托了些老居士,有影响力的、跟老和尚交情深厚的去说,都不行,真的走投无路。在这种关键时候,只有两条路可走,决定要放弃讲经。一条路是去做经忏佛事,哪个寺庙都欢迎,任何寺庙都容许我去常住,只要不要去讲经,放弃这个。另外一条路,还俗。这被李老师说中了。在这个困境当中,我遇到韩馆长(韩瑛居士),大概香港这边也有人跟她见过面,得力她的护持。没有法子,住到她家里头,我在她家里面住了十七年。然后她替我借地方、租地方,让我讲经一直没有中断,她帮助我三十年,我们今天才有这点成就。三十年当中,讲经几乎天天都不中断。没有护法,我们怎样有能力也一筹莫展,所以护法的功德比弘法大。我们一生所弘扬的是她的功德,她当校长,我们当教员,她对于佛法有认识,能够克服种种困难,不退初心。这个难得!

她走了以后,她的儿子就没有这种智慧,没有这个认知,要把道场收回去,我们只好离开。虽然离开,韩馆长还是有智慧,把继续弘法的这桩事委托给新加坡李木源居士。李木源居士也确实是一个义人,有道义之人,不负所托。我们台北图书馆里面的同学们,三十多个人他全部收容,所以我们就从***移民到新加坡。这三年,新加坡居士林、净宗学会兴旺起来。兴旺原因是什么?这个道场每天讲经,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都不缺;每天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从前也有一些经忏佛事法会,现在都不做了,都没有了。要是超度佛事,跟印光法师的教诲一样,念佛堂里头带牌位,不会另做。但是居士林是个老道场,它的信徒有两万多人,它有六十五年的历史,为了顾及老信徒,每一年给他们做几次法会。讲经跟念佛永远不中断,所以道场兴旺。护法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从事于弘法工作的人,要理解经义,要记住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我们跟人家相处,宾主关系一定要懂得。往年我住在台北,台北这个道场的主人是韩馆长不是我,在图书馆出家的,是跟韩馆长出家的,她是在家居士当然不能剃度,我代她剃度。她的徒弟,我的学生,是这样的关系;我没有出家徒弟,我有学生。我自己没有道场,我们在新加坡讲经弘法,那个道场的主人是李木源居士,我们是客,他是主,我们是宾,宾主关系要搞清楚。有很多人想到那边去参学,不要找我,找我没有用,我不可以喧宾夺主。这两年这边办培训班,有不少同学给我写信想参加培训班,你找错了人。他是校长,我是教员,我只管教学,不能问行政,不能问学生的事,这是他的事情。我尊重他,他也尊重我,我们相处得好。我们只懂得教学、讲经,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名闻利养我们不要,这些物质享受我们也不要,一切都是随顺大众,我们这样才能够和睦相处,才能够得到居士林全心全力的护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