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四)∵∵(第三集)∵∵2000/4/12∵∵香港九龙∵∵档名:12-032-0003

请看讲义第一页最后一段:

【疏云。善知识者。识约明解。知约决了。未知善法。能令人知。未识恶法。能令人识。】

后面三段是清凉大师《华严经》的注解,为我们说明善知识的定义,他的言语简单明了。『善知识者』,『识』是说他的见识,对于宇宙人生、性相事理、业因果报都能明了,都能够通达理解,这是善知识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说他的智慧,『知』是讲决断,他有能力决断是非、善恶、利害。他有这个能力,这才算是善知识。我们知道,这种智慧德能确实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总而言之,智慧是先决的条件,要有真实智慧。

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心来,从平等心来,从真诚心来的,从慈悲心来的。如果我们心地没有真诚、清净、平等、慈悲,你就没有真智慧。若非真智慧,许许多多似是而非的事理,我们很容易疑惑,很容易判断错误。这一个错误的判断,对自己造成严重的伤害,我们一生修学希求的目的达不到,我们判断错误了。如果要是指导别人,把别人指入歧途,指示一条错误的道路,这个罪过就更重,误己误人,佛给我们讲果报在三途。

现前世间,佛家常讲末法时期,《楞严经》里面尤其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在这个时代,佛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哪些是邪师?几乎我们所接触的都不能够避免,我们眼见、耳闻、身体所接触的。邪、正的样子如何区别?佛给我们说了一个原则,凡是能够帮助你得清净心,帮助你得平等心,帮助你减少贪瞋癡慢、增长戒定慧,这是善。如果是相反的,你跟他往来、跟他接触,他帮助你的是增长贪瞋癡,增长是非人我,增长烦恼习气,那你就要觉悟,这是恶知识,这不是善知识。楞严会上四种清净明诲,那一大段的经文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利害。佛真的是非常慈悲,把这个标準给我们说出来。

如果是经太大了,读经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我们把佛的教诲归纳到最简单的、最初的原则,五戒十善,这个大家容易懂。换句话说,能够帮助我们十善念念增长,十恶减少,这是善知识。如果是助长十恶,减少十善,这个必定是恶知识。从这一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体会。这是让我们辨别在社会上处事待人接物,哪些是善人、哪些是恶人。交朋友要懂得,要结交善友,对自己有利益的。你们做生意买卖,雇用伙计要用善人,善人有福;不能用不善的人,不善的人没有福报。所以决定不能够贪图眼前的小利,一定眼光要看得深、看得远,求真实圆满的大利益,这才是聪明人。真善知识心地一定清净、一定慈悲,自己心善、念头善、行为善,亦复以善法教化一切众生,这是善知识。佛在这一部经上多次的教导我们。后面这一段,从反面来说。

『未知善法,能令人知』。「未知善法」是指的一切众生。确实今天社会大众不知道什么叫善法。我今天去拜访永惺法师,老法师告诉我一桩事情,他这个道场有一位厨师做了很多年,他的家在中国大陆,每个月在此地赚的钱都寄回去。现在年岁大了,做不动了,总想回家,有家人照顾,纵然将来死了也希望死在家乡,落叶归根。永惺法师跟他家人联络,电话接通了,他家里大概是他的儿女接的电话,头一句就问他:有没有钱?你们想想,这是什么意思?第二句话就说:最少要八千块钱。数字开出来了。永惺法师说没有问题,他有钱。听说那边讲话的口气就缓和多了,就把他送回去了。送回去过了一个星期,他又回来。问他为什么?实在受不了。老法师非常感慨:今天父子之情没有了,夫妻之情也没有了。社会上要的是什么?向钱看。这还得了吗?非常感慨!今天社会上这种现象太多太多了。

我往年在美国还听到一桩怪事情,儿子把妈妈卖掉了。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他骗他妈妈,有朋友请客吃饭,吃完饭之后,他说他到洗手间去一趟,就溜了。这个陌生的客人,坐了很久,陌生人说:他把你卖给我了,你跟我回去。他妈妈想想,无可奈何,在那里人地生疏,只好跟这个人走了。伦常道德完全丧失尽了,所以这个社会怎么会不乱?天灾人祸如何能避免?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没有人教。今天我们冷静的观察,这个世间还有能够尽孝道,还有能够爱父母、奉养父母的,多多少少还受到一点教育,尤其是宗教教育,他懂得。知道一些因果的道理,于是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他还能约束自己,还能收敛自己,不敢做恶事。

这使我们想到清末民初印光大师,在那个时候极力提倡因果的教育,非常有道理。佛法甚深的理事印祖不谈,专门讲因果的道理。他老人家一生偏重在《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拿这些东西教化世间,这就是看清楚了,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善法,能令人知;不知道恶法,也要让他能够认识恶法,这三样东西确实是最好的教材。印祖一生所行的就是这四句话,这四句话他完全落实了,总归结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总归结到这里。他老人家教学的宗旨,虽然很简单,只有几句话,这几句话是一服良药,可以救今天全世界众生的重病。如果我们不懂这个道理,疏忽了祖师的教诲,我们眼前的灾难不但不能避免,决定还要增加,我们要承受难以想像痛苦的结果。

文殊菩萨在此地教导善财亲近善知识,不仅是我们修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生活造作、升沉的关键所在。我们来生是往下坠落还是往上超升,你想想这关系大了。这不是小事,这是大事。我们至少要有这个智慧,有能力辨别真善知识、假善知识,要有能力辨别。能辨别是智慧,我亲近真善知识,远离假善知识,这是福报。你有福,福慧***。不但来生得福报,这一生当中就得福报,就能够消灾免难,这是真实的利益。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条。这一条是清凉大师引经论来说明,说明善知识要具备哪些条件,这说得更清楚了。

【瑜伽四十四云。】

『瑜伽』是讲《瑜伽师地论》,这是法相宗的根本论典,里面对于善知识说了八个条件,具备这八个条件,这是大乘佛法里面称善知识。不但帮助我们认识真善知识,更重要的,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修学,要成就自我善知识,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好处。论文里面说:

【成就八支。为善友相。】

『八支』,我们现在的话讲八个条件。这八个条件统统具足,这是真善知识,诸佛菩萨之所赞叹的。第一个:

【戒。】

要持戒。持戒的意义很广,我们一般学佛讲到持戒,就会想到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想到这些。想到这些,能不能符合佛法里面所说的持戒?给诸位说,不符合。为什么不符合?佛讲的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是举例而已,举几个例子,你要懂得佛的意思。我们通常讲经,我们这个地方算是讲演,但是讲演的内容完全是《华严》。正规讲经,在讲经之前要念开经偈。开经偈里头「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句话重要,我们能懂佛的意思吗?佛给我们说的几句话,意在言外。

所以佛家讲的戒律,用现在的话来说守规矩、守法,这个意思广,绝对不是讲的那几个戒条。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句句话都是戒条,我们都要遵守,都要认真奉行,哪里是那几条。那个几条不过是很重要的纲领、纲目,你要常常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形相非常广泛,除了佛陀的教诫之外,国家的法律,地方上的规约,所谓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公司行号里面的章程,办事的方法,统统要遵守。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都包括在持戒里头。你不能说走在马路上乱闯红绿灯,「这个五戒上没有,十善上没有」。你不可以这个说法,全都包括在其中。

现在世间一般人,我们想想哪一个没有偷心,偷盗的心?哪一个没有偷盗的行为?希望鉆法律漏洞,少缴一点税,这是偷盗。税收是国家正常收入,你有义务要纳税。想尽办法少纳一点税,你就犯了偷盗,你已经破戒,你不守规矩。总而言之,为了利益自己,就会损害别人,损害国家,损害社会,这还得了吗?这不是佛弟子。所以真正善知识决定守法,决定不会违背规矩。

我们冷静观察看这一条。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是个公务员,他每天上班,他是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奉祀官是孔德成。他常常跟我们讲,他用公家的信纸信封私人写信,这个事情我们看很平常,哪一个公务员不拿公家信封信纸私人写信?现在好像很正常。他是个佛弟子,每天讲经教学教我们,他自己要做个榜样。他每次去领信纸信封,都要向孔德成先生报告,那是他的长官:我领的信封信纸,我有时候要私人写信用。孔德成先生说:你怎么这么罗嗦!哪一个人不是这样的?李老师说:我向你报告,你同意了,我不犯戒。我不向你报告,我偷盗,我犯戒了。这么一点点小事情,人家做得很周密。

他那些做法,实在讲,给我们看的。我们不知道善恶,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让我们明了日常生活当中,丝毫不茍,一定要做到身心清净。这是公物,这是别人的东西,别人没有同意,我决定不能取。戒律的精神是不与取,这是有主之物,主人没有答应你就取用,或者是你给它挪动位置,他将来找不到,全都破了戒。我们看人,先看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他懂不懂规矩,他守不守规矩。头一个条件,从这里看。我们自己修学,也要从这个地方学。

但是现在难,难在哪里?没有人教你。尤其是中年以上,已经养成许多恶习气,改都改不掉。我们这一生虽然学了佛,能不能往生是个问题。你自己想想有把握吗?为什么没有把握?没有学得好,没有遇到好老师,没有能力辨别善恶,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甚至于连利害都不能辨别,这是愚癡。我们到处去参学,学什么?无非就是学这个本事而已。我有能力辨别善恶是非利害,自自然然在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就会趋吉避兇。人能够懂得趋吉避兇,前途是一片光明。他怎么不快乐?怎么不自在?没有这个能力,前途一片黑暗。所以我们学佛,学什么?总得要清楚、要明了,要求开智慧。从哪里做起?从守规矩、守法做起,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

【闻。】

多闻,用现在的话说,好学。我们说『闻』,大家不容易懂,好学,欢喜亲近善知识,欢喜正法。佛在楞严会上,让文殊菩萨为我们这个世界同学选择法门,文殊菩萨为我们选择的是观世音耳根圆通的法门。观音在世间知名度最高,「家家观世音」,提到观世音没有人不晓得,提到其他,释迦牟尼佛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观音菩萨所修学的法门,非常适合我们世间的众生。他修的是什么法门?耳根圆通,多听。所谓「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用音声做佛事。我在此地说出了三个字,做佛事。现在大家把这个名词完全搞错了,什么叫「做佛事」?给死人念经超度叫「做佛事」。这个名词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误会?它的本来的意思,事就是你每天的工作,你每天做些什么事。什么叫佛事?佛就是觉悟,帮助人觉悟的事叫佛事,帮助人明白善恶的事叫佛事。释迦牟尼佛是教学,教学叫做佛事。每天讲经说法,用现在的话说,天天上课,给大家上课。而且这个老师难得,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想去亲近他、跟他学,他统统都收,没有拒绝的,比孔老夫子更慈悲。孔老夫子选学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孔老夫子就不收他。释迦牟尼佛没有,再笨的人他也收。在佛经里面诸位看到的故事,周利盘陀伽就很笨,教他东西,教他上一句,他念了,再教他下一句,上一句忘掉了;上一句再提醒他,下一句又忘掉了。这么笨的人释迦牟尼佛都不舍弃,非常有耐心的,也把他教成功了,这一点我们就很佩服。为什么?孔老夫子没有,释迦牟尼佛有。

世出世间的圣人,我们要从这里来观察,都是义务。跟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决定不收学费,完全没有条件,只要你肯学,他就肯教你,慈悲到极处。「闻」是好学,你不好学,遇到好老师也不行。好老师他要不好学,他的学问不能成就,决定好学。纵然一切法都通达,他的学习依旧不终止,每天还是认真努力在求学。第三个条件:

【证。】

什么叫『证』?用现在的话来讲,落实。他把他所学的,全都落实在生活上,变成自己的生活,变成自己工作上的智慧与方法;落实在日常应酬当中,帮助别人开智慧,这叫「证」。我们所学习的有没有落实?我们学到了释迦牟尼佛教我们不杀生,我们有没有落实?不杀生的理论、道理,不杀生的业因果报,我们学得很多,学得不少。可是看到蚊虫蚂蚁爬在你面前,你还是很难过,你就把它杀死了,你没有落实。蚂蚁跑出来不过是为了觅食,它有什么罪过?我们看到它,它看不到我们,它不知道我们在它身边。我们没有慈悲心、没有怜悯心去布施供养它一点,你还要杀它,这个罪过就很重,决定不可以做的。像这些事情常有,佛教徒也不免。为什么不能彻底做到?你闻得不够深,你闻的意思不够广。如果到深广的时候,你必定有所感动,你一定会做到。佛菩萨做到,真正修行人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多想想。第四个条件:

【悲愍。】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