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二人加起来九十岁∵合作翻译北京小吃名称(王彬/摄)

俄文的快翻译完了,还有7个版本在翻译。”74岁的傅耆寿和16岁的周由希这一老一少,正在将北京小吃的名称翻译成8种语言版本,希望能为今后来京品尝小吃的非英语国家的外国人提供帮助。

昨天,在傅老先生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正在和他一起翻译小吃名称的周由希。“我今年74岁,而她才16岁,却掌握8种语言。”傅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周由希原来并不认识,在奥运会开始前,两人因为参加网络志愿者活动而相识。傅老先生说,他曾是第一批留苏的中学生,精通俄文和德文,在奥运会开幕前报名参加网络志愿者,每天在线为外国朋友提供语言翻译工作。“但是我打字慢,耽误事儿。”因为自己用一个手指打字,傅老先生给自己起了个诙谐的网名,叫做“海灯法师”。

傅老先生觉得在线提供翻译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决定响应网络志愿者组织者的提议,换个方式做些贡献,“我是老北京,俄文又好,把小吃的名称翻译成俄文相对容易一些。”而周由希电脑熟练,又掌握英、日、韩、蒙、法、西等语言,也参加到翻译小吃名称的工作之中。这一老一少的搭配,也加快了翻译工作的进度。

傅老先生已将翻译好的北京小吃俄文名称整理出来,记者看到,每种小吃名称都由汉字、汉语拼音、俄文意译以及俄文音标组成,同时还有傅老先生推荐的提供地道小吃的餐馆。傅老先生以驴打滚举例,俄文意译是解释驴打滚为何物,不能发生“打滚的驴”的误会。而俄文音标,是为了能让俄罗斯人发出相对準确的发音。

周由希虽然不通俄文,但是她对能协助翻译小吃名称感到很开心,“希望能和傅爷爷学老北京文化,也学学俄文。”周由希说,她将在傅爷爷的帮助下,完成韩、日、法、蒙等版本的北京小吃名称翻译,一共将有8种语言的版本,“不仅奥运会期间需要,以后也可以为来京的外国朋友提供帮助。”傅老先生说,翻译好的小吃名称,计划放在网上供大家***下载使用。王彬/摄

老者傅耆寿:留苏大学生∵志愿做贡献

傅老先生是我国第一批去苏联留学的高中毕业生,1953年开始到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流利的俄语正是当年学习的。傅老先生一直在重型机械行业工作,一直干到教授级工程师,1995年从北京重型机械厂退休。“不过翻译小吃,没有我想象的简单,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力求準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