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即有重阳登高、赏菊的习俗。检阅历代文人其重阳咏唱,大多悲秋、怨秋、嗟贫叹老;充满着消极感伤的意味。而作者这首《采桑子-重阳》,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均超越了一切古贤今人的重阳咏唱。给人一种方向引导和精神动力的作用。警世、警事、警人,横扫千古。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首句从自然界规律性的变化中(岁岁重阳),从“人生易老天难老”的对立对比中,作者揭示了这一自然历史的发展规律。天即自然,天难老。人生易老,在自然界的永恒面前,节气时令的轮回往往使人感到生命的短暂。正因为人生易老,必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中。这是作者的心声,亦是作者毕生的政治信念。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时作者军旅生涯已经开始。其军事思想、军事指挥能力已显露出超人一等的谋略。菊花古称黄花,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时值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作者以“战地”喻指己身所处特定的时境中,以“黄花分外香”喻指自己的心境,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军事审美观,和对革命战争的热情歌颂。1932年春漳州战役结束,打扫战场时,作者在战场拾起一颗弹壳,轻轻的说:“战地黄花啊!”(见《舒同与毛泽东》,1996年1月28日《文汇报》可为一证。)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秋风劲,指秋风遒劲、猛烈,不似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此二句强调时令。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古文中常有“丹霜”之句。丹,赤色也。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可证。寥廓:指天地间。作者以“寥廓”、“万里”来描述秋季特有的物象——“霜”,言其“胜似春光”。作者寓哲理于意境之中,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这里,已不是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可言了,而是作者执着的理想追求和激越的挑战性格的显现。

全词拓展开张,沈潜内敛。化工有物,着手成春,词中显示出作者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抱负,领袖气质昭然。

作为政治家诗人的毛泽东,是一位唯物史观的信奉者。其创作的诗词,意象壮阔,宏大博远。就这首《采桑子-重阳》来说,更是他光辉人格的魅力投射。在自己的政治、军事主张被党内一些同志错误地否定的情况下,作者仍不失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仍对中国革命的事业的胜利充满着自信和坚定。其宽大的气度和胸襟,超越常人。同年11月26日,作者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后,即于同年12月28日至29日,主持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

正是基于这首《采桑子-重阳》创作过程中的前后史实。笔者认为:作者以重阳为题,通过哲学思考,对“重阳”这一时令作了形象化的诗意的揭示,实则表达了自己奋斗不息的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及自己坚定不移的永远奋发进取的人生。寄托了作者对中国革命前景的美好展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