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铭》和所有佛教经典所谈得空不是指虚无。由于这个误解,佛教经常被认为是虚无的、悲观的。“空”在佛教中意味着无常,也就是说,每件东西不断被因缘改变的这个事实。

有次禅七我问某人:“你叫什么名字?”

他回答:“我没有名字?”

“那你是谁?”

“我不存在,那我又能是谁?”

“你在哪里?”

“如果什么都不存在,我又能在哪里?”

这个修行人说的没错,他很可能是体验到那些感受和念头。原先他没有名字,是出生后别人为他取的。母亲生下他,但出生前他并不存在,而且他现在成人了,显然的确不是同一个身体。如果这样的话,身体真正存在吗?如果身体不存在,又怎么能谈身体存在的空间呢?这些观念可用哲学的方式来辩论,逻辑的方式来演绎,但他们不是开悟。没有老师指导而修行的人可能会误解这个意思,而认为自己开悟了。

人们有时会经过一些阶段,在那些阶段中,世俗只是看起来很乏味、不实在、不真实。再一次禅七之后,有个女子告诉我,她不要再被丈夫和孩子牵连。我问:“那你要什么?”她说:“其实我什麽都不想要,但如果想想的话,也许会考虑出家。”我说:“如果你出家,还是需要一位师父,而且将来很可能也会有弟子。”她回答说:“不,我不要那些,我只要出家。”我说:“如果你的态度如此,就没有资格出家。”过了一阵子,她的那些情绪就消退了,她并不是体验到佛教的空。

这些故事里的人显示了假空。对真空或究竟的空来说,一切都存在,却不执着于它们。《心经》说,构成自我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是空的。那并不意味它们是幽灵或幻影,真正不存在的是我们所谓的“自我”。五蕴存在,但没有持久的、个别的、独立的自性。直接了解到这一点-------也就是说,透过开悟所得到的了解-------就是体验真空。

《金刚经》说,万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可以辩论这个,而得到一些知识性的共识,但那时是猜测罢了。譬如,强因为坚固-------就那个意义来说它是真实的,所以我们看得到、摸得到它,撞上去会伤了自己。然而,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它是无常的;它不是自己存在的,所以不是真实的。科学家说,物质是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但除非能直接体验,否则也还是理论和揣测。心完全不执着于任何自、他的观念时,自然会了解空的本性。

《心铭》说,“不用证空”-------它不是藏在身外某处的宝贝,需要被发现或体验。它是明显的当下的,本自具足的、无所不在的。今天稍早有人放屁,恶臭四溢,那也许时表示某人消化不好,表示那人可能也不是坐得很好,但那是当时,这才可能发生。我们认为实在的其实本质是空。

《心铭》说,“自然明彻”。没有执着、障碍是,心是澄明的,而且当下了解它的本性。这种澄明经常被比喻成光,但那是错误的模拟,因为光不能穿透各处,又有障碍时就是黑暗。开悟的澄明没有障碍,那是心里的澄明,而不是眼睛的澄明。这种澄明、光亮的心是无心,无执之心。

只要把色、受、想、行、识当成是真的,就没有真正的开悟。你是不是执着于身体、观念、思维方式与感情?你知道有谁不执着于这些?这些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那也就是为什麽我们要修行,因为修行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空的真性。只要维持在方法上,执着就会一一脱落,渐渐地,你就会观察到五蕴皆空,这时就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因此,我们需要分别真空和假空。如果我先前举的那些例子都是假空,那么真空是什么?答案是:在真空里,现象存在,但心不执着于任何东西。换句话说,没有“自我”的观念。《心经》说,形成我们现象界存在的五蕴不是独立存在的,没有可以真正被称为“自我”的东西。

问:我想我了解一点,但并不多。您是说每件事就像原先那样存在,但如果执着于一般看法,而不把它看成是一种幻想,就是迷失?

答:基本上那是正确的。老话一句《金刚经》说所有的法,我们认为存在的一切现象,其实都是虚幻的,就像泡、影一样。

问:在我看来,佛教中最难的就是看到杯子就一般来说是真的,但同时它又根本不是真的,很难同时觉知到这两方面。

答:当我们说某件东西“不存在”时,基本上说它缺乏永恒的真实性,它是无常的。我们必须时时谨记在心,否则就会认为现象和事件,包括我们的身体和身份,都是真实的,但他们其实并不具有这种真实性。

问:没有东西真正存在,一切物质只是能量或辐射-----这个观念在西方科学和哲学中也老早就存在了。我们有知性的信息,但对这个真理欠缺亲身体验。如果能得到亲身的体验呢?我想那其实就是我们试着要做的。

答:心完全不执着时,这个经验自己就会出现,因此不要把“空”想成是需要体验的外在事物。再说一遍,心里没有执着、没有障碍时,自然就会有有清楚的了悟。那时就能了解自性。这种情况发生时,有没有什么东西被观察或看到呢?这种澄明不能比喻成日光或任何光。有阳光时,就看得到;阳光穿不透时,东西就在暗处。这里所指的那种澄明没有障碍,那不是肉眼看到的澄明,而是心得澄明,纯粹觉知道心。

再回到我们的讲解。我们说无心是没有执着的澄明心。“自然明澈”这句诗偈警示我们有关体验假空。人之所以还没有解脱,是因为吧五蕴当成真正的自我。秩序维持在修行上,执着就会一一脱落,就会之间体验到澄明心,而且看到五蕴真空。那时就会得到解脱和真正的自由。

你执着于自己的肉体吗?你执着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吗?你执着于念头和观念吗?克里斯的太太玛利亚快生小孩子了。他们想要有那种小孩呢?克里斯很可能在想如何教育这个小孩,如何在基督教国家养育一个佛教徒。就像美国总统一样,要考虑很多事情来治理国家。同样的心态也适用于养育小孩。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那并没有什麽错,但那时无心吗?另一种态度又如何:“我才不在乎发生什么,不管它是小狗,小猫或任何东西。”这是无心吗?这也是不正确的。

然而,“这是“我的”孩子”这种态度也不太好。相反的,该把小孩看成一位众生------或者更深入观察,把他当成来到这个世界的菩萨或佛陀------而试着不要区别你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试着不要那么执着于你认为自己的东西。父母想到有关小孩未来的问题,这是好事,但如果依照佛教的精神,也能关切与他们无关的小孩,那就更好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