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间,说到佛教护法的大居士,在上海者必推王一亭、施省之、简照南、黄涵之等;在北京者必数叶恭绰、胡子笏、张仲仁、庄思缄等。

叶恭绰字裕甫,一字玉莆,又作玉虎,誉虎,晚年自号遐庵。他是广东番禺人,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十月初三日出生。幼读儒书。二十一岁,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二十三岁,任湖北农业学堂教员。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誉虎二十六岁,清廷成立邮传部,誉虎入部中文案处任职。越二年,升任路政司郎中──相当于后之司长。宣统元年,奉邮传部派往欧洲游学,兼考察铁路材料事宜。翌年回国,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任代理铁路总局局长。

民国肇建(一九一二年),邮传部改为交通部,誉虎任路政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任交通部路政局长,兼代交通部次长。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升任交通部次长,兼邮政总局局长。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六月,因涉嫌津浦铁路舞弊案,停职两年。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复任交通部次长,兼铁路督办,邮政总局长。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七月,张勛复辟,段祺瑞起兵讨逆,任誉虎为讨逆军总部交通处处长。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赴欧洲考察。翌年,归国。民国九年(一九二○年),任劝办实业专使。是年八月,北京***靳云鹏组阁,誉虎出任交通总长。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北京***由梁士诒组阁,誉虎仍任交通总长,唯梁内阁为直系吴佩孚所不满,引发直奉之战。誉虎于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四月去职,亡命日本。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五月,南方***孙大元帅任誉虎为大本营财政部长;十一月,奉孙大元帅命往东北,与张作霖洽商讨伐直系军阀事宜,事毕返广州。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四月,兼盐务督办,九月辞职。

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段祺瑞出任北京***执政,任誉虎为交通总长。翌年十一月,去职。

国民***统一全国后,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孙科出任行政院长,誉虎一度出任铁道部长,未久即去职。此后未再出任***官职,转而从事文化慈善事业,如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任「中山文化教育馆」常务理事兼总干事。翌年,在上海倡建「上海市博物馆」。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被聘为「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委员,又被选为「中国红十字会」监事。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誉虎侨寓香港。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文化协进会」,并主办「广东文物展览会」。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年),发起编印《广东文献丛刊》,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辑刊《广东丛书》。是年十二月,香港沦陷,誉虎滞居九龙。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十月,转往上海,为拒受伪职,闭门谢客,以诗画自娱。

誉虎信佛颇早,对于维护三宝及佛教的弘法事业,无不全力以赴,略举要者如次∶

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欧阳竟无继杨仁山居士遗志,主持金陆刻经处,校勘刻印佛经。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开始筹设「支那内学院」,苦于经费无著。到了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始得誉虎联络熊希龄、梁启超、蔡元培等发起组织院董会,并由誉虎等联名呈请北京***,请予以拨款补助。誉虎并与熊希龄、梁启超等以彼等在北京政界之影响力,经北京的财政部与教育部会商,咨文江苏省***,由江苏财政厅拨出基金十万元,补助内学院成立,并每月由国税项下拨款一千元,作为经常费。由于有了这项经费来源,支那内学院始向内务部、教育部备案,与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正式成立,开学授课。后来并开办法相大学特科,使内学院成为佛学研究重镇,追本溯原,誉虎等支持维护之功,实不可没。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初春,誉虎与在京佛教居士蒯若木、蒋维乔、江味农、徐蔚如等发起讲经会,推徐蔚如南下宁波观宗寺,迎谛閑法师入京讲经。谛閑三月进京,在江西会馆讲《圆觉经》,七月讲经圆满,誉虎以北方佛法不振,希望请谛閑留在北京办一佛学院,培育弘法人才。谛閑以观宗寺工程未了而辞谢,誉虎与蒯若木居士各致赠香仪一千银元,∵其他居士亦各有馈赠。谛閑以此款,把观宗寺附设的佛学研究社改组为「观宗学社」,自任主讲,扩大招生名额,培育人才。后来,观宗学社人材蔚出,如∵虚、常惺、仁山、宝静、戒尘、妙真诸师,都毕业于观宗学社,而弘法于全国各地。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夏,誉虎与一位陈飞青居士,同在青岛避璁,鑒于青岛是一个国际性的都市,各种教会都有,唯独没有佛教寺院。适有他的同乡陈研卿、梁少廷二居士,想在青岛成立一处念佛会,找到誉虎,希望他出面向地方***要一块土地。誉虎答称∶

「你们这种小事不值得来找我,青岛是一个水陆交通的大商埠,竟然没有一所中国寺院,现在我提议在青岛修一座佛寺,你们如果同意,我一定出面帮忙。」

陈、梁二位居士说∶「建佛寺、恐怕我们的力量达不到。」

誉虎称∶「不要紧,这事由我出面来发起。」

于是誉虎约集诸位善信及青岛地方上有力量的人士,在交通大楼开筹备会,倡议修佛寺,他并当场首捐一万元,在场人士也附和认捐。后来,誉虎在外埠又捐了一笔钱,并请当时的青岛市长胡若愚拨了一块公地,修佛寺的事就成了定居。誉虎并推荐早年曾随从谛閑到北京的∵虚法师,到青岛负责佛寺的兴建,这就是青岛湛山寺的起因。

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朱子桥居士在西北放赈,于西安城内的卧龙寺和开元寺,发现了宋版的《碛砂藏》,誉虎在上海,与沪上居士发起影印。其间克服种种阻碍,终于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影印出宋版藏经五百部,在版本文献史上有极大的贡献。誉虎一向重视佛教经典文物的保存,早在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他在北京即发起影印日本的《∵字续藏》。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由于查访西安发现的《碛砂藏》的缺册,在山西赵城县的广胜寺中,又发现金代的藏经,誉虎即与时在北平的周叔迦居士等共同发起,将金藏中有关法相唯识的典籍六十四种,选出来影印,名之曰《宋藏遗珍》。

誉虎在上海时,于上海赫德路佛教净业社的社址「觉园」内,成立「法宝图书馆」,专供佛教学者研究佛学,这亦是他重视佛学研究的功德。

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誉虎由上海回到广州居住。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以时局动蕩不安,迁居香港。是时他已年近七十,闭户隐居,不见外客。是时在青岛住持湛山寺的∵虚老法师也到了香港,在国内时局的剧变下,许多青年学僧也逃到香港避难,以人地生疏,食宿无著,有的被诱入基督教在道风山设立的「宗教研究院」。∵虚有鑒于此,找到誉虎商酌,决定成立一所僧校以收容之。僧校成立,定名为「华南佛学院」,誉虎与王学仁、黄杰云、楼望缵、林楞真诸居士担任护法董事,支持佛学院的经费。

一九五○年,誉虎经穗北上,任中国「政务院文化委员会」委员。一九五三年六月,他也参加了「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大会,当选为佛协理事。同年十月,又担任「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一九五四年,任「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及「政协」委员。一九五六年,又任「中央标準语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一九五八年,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八岁。

誉虎多才艺,能书画,善诗,尤精于词。中年时,曾与词家朱祖谋、黄公渚、夏剑丞、冒广生等共结「词社」,与龙榆生创办《词学季刊》。他遗留的著作,有《遐庵词》、《遐庵汇稿》、《遐庵清秘录》,并辑有《广箧中词》、《全清词钞》。誉虎有侄公超,字崇智,曾任外交部长、驻美大使等职,辑有《叶遐庵先生书画选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