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钱,中国商人可以用两条真言教育自己的子女:1、“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英国第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亨利·菲尔丁出生在贵族家庭,这些人确实不需要考虑金钱的问题。2、卡内基说:“我给儿子留下万能的美元,无异于给他留下了一个诅咒。”

当然,你也可以学习老摩根。1913年1月7日,老摩根乘船前往开罗,出发前,他悄然立下遗嘱,“把我埋在哈特福德,葬礼在纽约的圣·乔治教堂举行。不要演说,也不要人给我吊丧,我只希望静静地听黑人歌手亨利·巴雷独唱……”老摩根的这份遗嘱长达34页,全国报纸都引用其中两千字的摘要,一位编辑却巧妙地将老摩根的遗嘱总结为两句话:“摩根将灵魂交给上帝,金钱则交给儿子。”

中国商人如何教育子女似乎已经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家事,随着人们对富裕阶层的日益关注,“富二代”已经成为无论穷人、富人们共同的话题。

父辈的传承主要是文化和灵魂的传承

“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中,该栏目对“富二代”的定义是:80年代出生,继承过亿家产的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但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华商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袁青鹏却不赞同这种说法:“‘富二代’严格来讲是个贬义词,来源于当前贫富差距比较大,对社会资源、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一种发泄,这些人应该被称之为‘二代商人’或者‘青年商人’。”

袁青鹏的工作之一就是关于“民营企业传承与发展”的培训。在袁青鹏眼中,所谓的“富二代”是在贫一代的基础上做起来的。“改革开放初期的那批中国商人都是穷人出生,否则不可能去当私企老板,也不会去创业,这些人经历了千辛万苦,企业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富二代’们什么也不做就有几千万甚至几亿的资产等着继承,几乎不懂得如何尊重财富、使用财富。‘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民营老板们根本没有时间和耐心呵护孩子的精神成长,一些人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也决定了孩子的整体素质。”

坐落在国家行政学院附近的北京华商管理科学研究院,从2008年起开办二代民营企业传承与发展特训班。袁青鹏坦言,办培训班的初衷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老板困惑,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父辈的传承绝对不是财富的传承,最主要的是文化和灵魂的传承。”在培训班里,袁青鹏会着重培养孩子的六种能力,即:吃苦耐劳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国际接轨能力、认知能力。来这里学习的孩子,有三分之一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三分之一是国内大学毕业生,还有三分之一已经在家族企业中担任副总、总助等相关职务。培训的目的要么想让孩子接班,要么想让孩子创业。

在学员的选择上,袁青鹏也有一套自己的体系。“父母不跟我交往三五年我是不会接受的,对学员的家庭和企业比较了解,这样才能配合教育。除此之外,还要看遗传基因及社交圈,一个人的智慧60%来源于遗传,而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所在的圈子。学习方式是师傅带徒弟,有点古代私塾的性质,也能真正起到导师的作用。”

致富的首要途径是理解他人

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写过一本名为《人生由你打造》的书,通过他的个人经历告诉所有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彼得认为,人应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自我价值,不应该被社会的物质漩涡“吸进去”,成为追求时髦,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实现人生价值才是追求的目标。

教育好“富二代”是件不容易的事,在西方,富人们通常不会吝啬于孩子的物质消费,但在给予优越物质生活的同时,却格外注重时时处处塑造孩子的公民意识、独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波士顿环球报》曾有过这样一则报道: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家精英教会高中男校的校训是“为了别人的人”。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了别人的人”,所有毕业班的学生必须从事至少40个小时的社会服务才能毕业。低年级学生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但受学风的影响,大多数也都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其中主要的一个服务项目是到无家可归者救济站面对面地给那些无家可归者提供饮食服务。

这些孩子多出身富裕家庭,住在富人区,听说过贫困但几乎从来没经历过。到无家可归者救济站服务,是他们上的第一堂贫困课程。这种服务听起来很简单,但对于这群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些无家可归者多数有毒瘾,还有些神志不清,对付起来非常不容易。一位15岁的男孩负责打饭,排队领饭的人全都低着头,眼睛看着地面一言不发。什么是人的尊严一下子就让这个刚刚开始理解世界的男孩体会到了。

致富的正确途径首先是理解他人,美国人对此早已心领神会,富裕的家庭更需要让孩子理解什么是人的尊严,怎样做才能增进人的尊严。研究表明,中学时代从事过社会服务的孩子,长大后的社会责任感普遍较强。在最近的二十年,美国大学生从事社会服务的数量增长了80%。

在社会学者袁岳的眼里,中国的“富二代”们有五种表现:一、明显不成器,缺乏危机感与对于压力的心理反应机制;二、缺乏对父辈事业所在社会环境的认知;三、具有在优越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消费能力,极端缺乏对自我、社会关系与团队的管理期待与能力;四、缺乏自我节制与妥协能力,个性比较张扬;五、物质至上、思想突出,缺少公德修养与道义感召力。个别“富二代’的胡作非为,还会让公众对”财富“产生仇富心理。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忽视对“富二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所导致的结果。

对于“富二代”没必要杞人忧天

2010年1月底,广东省工商联发布了全省首份“富二代”调查报告,报告称,未来5年至10年将是非公有制企业主交接班的关键时刻,30.5%的非公企业计划由子女接班。无独有偶,2009年,浙江省温岭市也曾发布一份调研报告,当地86.5%的家族企业尚未进行交接班,而今后三到十年内将出现交接班高峰,这些企业占温岭企业总数的79.6%。远东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浩然也有这方面的忧虑:“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将有300万民营企业迎来接班换代高峰,预计交接顺利的仅30%,其余70%会有各种问题,严重者或面临生死存亡。”

2011年初,美国《福布斯》网站把“如何嫁个中国有钱人”列入“2011中国投资指南”中,教外国女孩如何在中国钓上“金龟婿”。在袁青鹏看来,文章作者其实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富二代”,也损害了中国商人的国际形象。“富二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应该当做一个社会问题来解决。民营企业顺利交接班中国还需摸索20年,到富三代的时候,民营企业的传承应该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当第一代中国商人将接班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时,实际情况却是中国90%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而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面对这样的矛盾,应运而生的职业经理人却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在民营企业中受待见。“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没有形成,第一代中国商人需要经历小业主到企业家的蜕变,如果说小业主是个人行为,企业家就是团队行为,只有成为团队行为,才能从内部培养出真正的接班人或者赋予职业经理人完整的职责和权力。但从中国的现状看,至少有80%的中小民营企业想要蜕变是很难的。”袁青鹏说。

在袁青鹏看来,这些有着优越家庭环境的‘富二代’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新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敏锐度远远超过一代商人们。第一代商人都是白手起家,这些“富二代”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加上国家对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和环境更加优越。“对于这些‘富二代’们,完全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从富二代说福报

当下社会对“富二代”这个群体始终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的确拥有着太多他们同龄人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这是“一代商人”给予子女的先天福报。

相似的起点但归宿却有着天壤之别。为什么有些家族的“富二代”能把这个福报延续下去,有些却渐渐没落?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从中国的传统伦理来看,父母对子女而言是绝对的权威。其实这种权威是建立在强烈的贪着和占有之上的。换言之,很多父母是把子女纳入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之作为独立个体看待。从而造成一种扭曲、失衡的关系,痛苦也就在所难免。

而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儿女只是因为缘分走到一起,并没有必然的从属关系。任何一方,都没有权力来主宰另一方。父母不能要求子女绝对服从,子女也不能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双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虽然有亲情,有血缘,但也应该彼此尊重,而不是以这种亲情和血缘作为占有对方的砝码。

在尊重的同时,佛教也提倡惜缘。佛教认为,在父母和儿女之间,必然有着特别深厚的缘分。有道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不论来的是什么,终归是有它的缘由,有它千丝万缕的宿世纠葛,所以要安然接受。如果是顺缘,固然要心存感恩。如果是逆缘,同样要心存感恩,因为当下就是化解往昔恶业的机会。把握这个机会,才能转逆缘为顺缘,而不是让这种不良关系带入未来生命,生生世世地互相缠绕。

所以说,佛教在看待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时,是以彼此尊重为前提,以珍惜缘分为原则,以心存感恩为重点。

佛教认为,众生虽然是平等的,但生命起点各不相同。生为“富二代”,表面来看,只是命运的格外垂青。事实上,这种福报是来自过去生的积累,是往昔善因招感的乐果。从这点来看,他们享有比别人更多的机遇也无可厚非,因为这一切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他们的福报所招感。

但我们还要看到,这种福报只是今生的起点,并不是永久保障。若不能善加利用,福报也会转化为违缘。就像身处半山,如果继续向上,固然比他人领先一步;如果不幸坠落,也会比旁人摔得更重,更惨。作为“富二代”,在拥有这些福报时,必须看清其中潜在的危机。这样,才会有驾驭财富而不为之伤害的能力。否则的话,或是因出身富贵而不求上进,浑浑噩噩;或是为富不仁,作恶多端,最终毁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怎样才能使福报延续下去?这就需要播种,需要耕耘,佛教称之为培植福田。福田有三,分别是恩田、悲田和敬田。所谓恩田,就是对有恩于我们的一切人,都要怀着感恩之心去报答,包括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和众生恩,这也是佛家弟子在每天修行回想时所说的“上报四重恩”;所谓悲田,则是从慈悲心出发,尽自己所能帮助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所谓敬田,就是恭敬一切应当恭敬的人,主要指佛、法、僧三宝,及一切值得恭敬的有德之人,这才是人生的真正依怙。

事业上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机遇和能力。其中,机遇主要和福报有关,包括往昔的积累,也包括今世的培植。有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在这点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不再播种,再丰厚的田地也会渐渐荒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