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臣子应该有什么样的本分、义务?俗话也常讲“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所以为人部属要尽忠职守,要把工作做好。当领导人有过失的时候,我们也要直言不讳,要劝诫。现在人敢不敢劝主管?不敢!为什么不敢?这个值得我们思考。因为这些部属,比方说在***机关,长官有时候会调来调去,不知道要把宝押在哪个主管身上?假如押在这个主管身上,后来他调走了,我们可能成本都付之一炬。所以现在都比较偏向讨好主管,反而忘了要对主管的一些做法给予一些建议、一些提醒。因为怕得罪主管就不敢建言,又深怕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每天在患得患失当中,这样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

像这样的朋友,你一定要拿一本书送给他,叫做《了凡四训》。“命里有时终须有”,不是这样去鉆营,这样去阿谀谄媚可以获得的。而且说实在话,当我们能够真正给长官建言,当我们时时是想着把工作做好,而不是要去讨好哪个主管;因为我们在***机关工作就是要为人民负责,而不是为某个主管负责。而当我们愈尽心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办好,无形当中积了福分,无形当中能力也提升上来。能够用巴结谄媚而让主管对你喜好的这些主管,他能不能做长久?保证做没多久就垮下来了,你到时候那些投资也没有用。可是因为你时时尽自己本分,有福又有慧,又有做事能力的提升。当真正好的上司、主管来了,他要用谁?当然用你!《中庸》里面有提到“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绝不攀缘,但是充实自己,时时等待机会去造福于民。“而小人行险以侥倖”,小人只想着利益自己,抓些比较快速的机会,但是往往侥幸的心理都会做出一些不顺道义的事情出来,到最后福也报销了,能力也耗在讨好上,而没有在工作能力上。

臣子要时时想着自己的本分,而不是自己的功名利禄而已。在东南亚经济风暴当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员工一、二个月拿不到钱,就把工厂围起来,不让它正常运作。诸位同修,这样的做法好不好?其实我们冷静来看,现在人因为没有得到圣贤教诲,做事没有理智,都是循什么做?情绪,意气用事,搞下来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把它封起来,老板也没有办法正常运作,也没收入了,那公司只有倒,危机也处理不了。倒了以后,员工有没有工作?也没工作。

当时我们就在思考,这家公司也二、三十年了,在这二、三十年来,这些老的员工为什么能够有稳定的生活?为什么他的孩子能够念书也是一帆风顺?是因为他家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为什么有稳定的经济收入?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是老板给了他这个工作机会。这二、三十年来老板的恩德有没有放在心上?人不念恩,忘恩负义,是最折自己的福报。很多人心里会想,老板领的比我多,我领得少。其实一个人把自己工作做好,回到家里都可以睡个好觉;老板、领导者,他还要时时想着,为整个团体谋长远的发展。很多经济出现状况的时候,谁去张罗?都是这些老板,所以他为公司所操的心远远在员工之上太多。因为我父亲在银行上班,他很清楚,常常银行要关门以前,都是这些老板急急忙忙在那里奔波,所以这个恩不能忘。当我们能念恩的时候,君臣、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才能够化解一些沖突跟障碍。

同样是东南亚经济风暴,我们却在韩国的报导里面看到不一样的场面。韩国的员工拿着自己的钱去跟老板讲:你不能倒,你倒了,几百个人、几千个人家庭都有问题,所以我们的钱先借给你,让公司能够逃过这一劫。诸位同修,韩国人为什么有这样的道义?跟谁学的?韩国人现在学中国文化是从小学一年级念到大学,都有非常扎实的课程设计。诸位同修在手册里面也有这样的报导,韩国人非常尊敬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他们也确实落实君臣有义。而日本人他们也学得不错,你看当他们对领导者、对公司有意见,他们并没有罢工,在头上绑白布条,写着抗议,继续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老板一走进来看到这么多人有不满,他赶快召集主管来商量,来做了解、做沟通。当领导者有改进,有为底下员工设想的这分心,当然就会化解沖突,就能够和乐融融。所以我们当臣子也要谨记恩德,谨记本分。

为人臣当中,有一个德行相当重要,就是要廉洁。廉是政之本,整个政治能不能安定、能不能长治久安,端看这个国家的长官、官员有没有廉洁。相同的,一个公司里面,能不能够维繫得很好、发展得很好,也跟员工有没有廉洁的心息息相关。廉洁要怎么样培养?他欲望已经起来了,再培养来不来得及?就很困难。所以以后我们的孩子要很有出息,就要养他的孝心,养他的廉洁之心,他就会得到长者的信任跟爱戴。

在明朝有个忠臣叫海瑞,因为我在海口做事,海口最有名的忠臣之一就是海瑞,他最有名的一个戏剧叫“海瑞罢官”。他为官非常清廉,只要他去的地方,还没有报到,当地的这些豪强、这些贪官污吏都自己先跑路,因为他知道海瑞来一定会好好整顿他们。所以他去治理的地方,人民都非常的爱戴他。当时我走到海瑞墓去参观,一走进去,看到第一幅字给我很深的印象,海瑞写着“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这些圣哲人把德行时时刻刻放在心上,希望造福于民,希望能垂范后世,这样才对得起圣贤教诲。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海瑞的一生,刚好在一幅画当中,这幅画是画着海瑞家里面的景象。而海瑞家一进门,挂了一幅字,上面写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诸位同修,这一句是哪位圣哲的名言?范仲淹。范仲淹时时想着,当我在朝廷之上,念念不忘给人民带来福祉;当我被贬到比较远的地方,还是时时不忘国君,时时不忘国家的命运。所以范仲淹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只影响了他的家人,还影响了往后世世代代的读书人。我们读圣贤的教诲,应该抱持着就像《中庸》里面说的,“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应该谨言慎行,让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够造福家庭、造福社会国家。当我们是这样存心,就跟圣贤人的存心一样,而我们这样存心,我们每每打开这些经典就会觉得格外相应。所以学习中国文化不在时间的长短,而在我们的存心跟圣贤人的距离是近还是远?这个更重要。

海瑞后来因为朝廷知道他的忠诚,很老的时候还把他起用到南京当官,后来病逝在南京。走的时候,因为古代都要落叶归根,就把他运回海南来。在这个运送过程,整个南京城万人空巷,如丧考妣,这些人民就好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很伤心,都送着海瑞回去。从海瑞的事件当中我们也体会到,只要真正用心爱人民,一定会得到人民的爱戴。而中国文化就是教导我们要用道德去立身,要用道德去化人。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在这一百多年来反而被忽略,甚至于被破坏?诸位同修,为什么?原因在哪里?这是对文化了解不够,这是第一点。很多同修就讲,中国文化假如这么好,为什么清朝末年这么腐败?这样的说法都是似是而非;我们看一件事,绝对不能断章取义,一定要看整体。从这几百年来看,我们也看到清朝有盛有衰,而且它的盛世也维持相当的久,一百多年,就在康熙、雍正、乾隆时代,这是盛世。这段时间为什么会盛?原因在哪?从康熙那时候开始,宫廷里面每天都讲经典,每天讲《无量寿经》,讲圣贤教诲,所有这些大臣都有薰习,都知道做事、做官的本分,所以见和同解,意和同悦,口和无诤。因为我们都是圣贤的学生,佛菩萨的学生,所以国家兴盛,也造了一部影响中国文化相当深远的书籍,就是《四库全书》,都是在那盛世当中所产生的。

所以,清朝的盛是因为重视中国文化,而清朝的败,败在不重视中国文化。清朝自始至终没有出昏君,但是出现了一个女子把他的国运败掉了,就是慈禧太后。可能是因为慈禧太后在听经的时候,觉得“老师怎么都是在讲我”,愈听愈不舒服,就说:你别讲了,统统都下来。后来宫廷不讲经,人没有薰习以后,烦恼现前,名闻利养、贪瞋癡慢就出来,国运就衰败下来。我们要了解到是因为不重视中国文化,所以国家民族才败下来。

我们再思考一下,文言文,废掉文言文的人有没有读文言文?有。所以从这里我们理解到,读多不一定有用,无德的话,愈有能力可能就是愈大的祸患,会把它废掉。他们是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不是,那是导火线。他们对文化不重视,然后一喊以后,所有的人民也起而呼应,这些人民为什么呼应?假如这一幕搬到明朝海瑞那个时候,人能不能把文言文废掉?绝对不可能。你看这些好官都是读圣贤书,才这么勤政爱民,他拥护中国文化都来不及,哪有可能废掉!

所以提倡废文言文的人,他只是一个缘,一个导火线而已,我们不能把责任推给他们。一般都会看到只是导火线,真正的因在哪?长期读书人言行不一致。所以一般的人民慢慢的对读书人会不会尊敬?不尊敬,那股怨气积累到某种程度,人家又高喊废掉文言文,才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文言文的废除,读书人要负最大的责任,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现在有幸也是接触到圣贤教诲,我们应该好好从自己的修身做起,让所有的人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经典教育。相信我们有这分心,也能够化这个颓废之势为兴旺的一个契机。这是君臣有义。

接下来,夫妇有别,这个别也属于本分、职责。当然夫妻之间要言而有信,不能海誓山盟说变就变,这样就没有信用。除了言语要有信用,还要互相信任才行。现在夫妻之间有没有信任?本来还有点信任,这个太太跟三五好友,三姑六婆一聊,每个人都提醒她,你要小心你先生,他可能会怎么样怎么样。本来还没有很紧张,愈听愈紧张,听到最后都神经兮兮的,这样就会影响彼此的关係。

我的母亲对我父亲没有管得很严,连薪水,只要我母亲赚到薪水统统都拿给我父亲,从来不过问。我父亲想,我太太这么信任我,我应该要做得更好。所以我妈妈常说“我什么都不会”,结果所有的人都替她服务,不管钱,很清閑;又不会开车,那就先生服务。因为夫妻彼此的信任,反而关系愈来愈好。我们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在他们的夫妻之间,我们要多多提起彼此的道义,而不是讲些怀疑、猜忌的话语,这样会造成人心不安。治家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没有祕密;治家假如有祕密,每天在那里藏来藏去,对方知不知道?这种事叫自欺欺人,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乐趣?虽然藏了一笔钱,可能到时候藏出癌癥来都说不定,因为身心不开阔,人算不如天算,我们还是要顺道而行。

在古代有一则故事很让人家动容,也流露出夫妇之间的道义。在东汉光武帝时代,有个大臣叫宋弘,宋弘非常有德行,在国家当司空,是个很大的官职。刚好正值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先生去世,新寡,湖阳公主跟光武帝在谈话的过程,就有意思想要嫁给宋弘,因为觉得宋弘非常有德行。一般王宫贵戚下嫁,嫁给这个官员,这个官员马上变成皇亲国戚,而且又是皇上的姐夫。光武帝就跟宋弘探探口气,看他愿不愿意把元配放下,来娶他的姐姐。一般人民都是希望能够攀到这种关系,结果宋弘听了以后,就对光武帝讲,“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糟糠之妻就是形容元配,陪着我们胼手胝足一起创造家庭的太太,这另外一半。

宋弘讲话也很有技巧,假如皇帝说:你要不要娶我姐姐?宋弘马上跟他说:糟糠之妻不下堂,皇帝会怎么样?这么不给我面子!所以宋弘他就讲:皇上,贫贱之交不可忘。结果皇帝一听,就提起了他的道义之心,接着才说糟糠之妻不下堂。这么一讲,皇帝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也不强他所难。虽然只是宋弘拒绝了这桩婚事,他的影响面大不大?大。因为他是朝廷的大官,假如他娶了皇帝的姐姐,将造成整个朝廷不好的风气。而他这么样有道义,也正了整个朝廷的一种念情义的风气。相信在那段期间之内,所有的官员一定不敢把元配休了,假如休了,一定所有的舆论攻击过去。所以确确实实,读书人所做的每件事都是要为社会国家负责,不只是为当时候的社会国家,还要为往后的社会国家。这些风范都是无量功德,因为假如没有宋弘演出这样的好戏,我们就没得学习效法。所以诸位同修,好戏不能让古人演,我们从今天以后也要好好演。

再来,兄弟之间要言而有信,兄弟之间也要互相提携照顾。在明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陈穗,他的女儿没有留下姓名,所以史书上是写陈穗之女。刚好父母比较早去世,留下两个弟弟,一个五岁,一个六岁,而她又已经到要出嫁的年龄。所有的亲朋好友了解到她家庭的状况,对他们家的财富就虎视眈眈。她当姐姐体验到绝对不能离开她的弟弟,一定要好好把他们抚养长大,所以她就下定决心现在不嫁。她也很有智慧,了解到这些亲友都在虎视眈眈。她有一天就煮了很多好菜,在门口点了蜡烛,点了火把,刚好这些亲戚都走到她们家来看看,她就很大方把他们找进来:来来来,不要客气,来吃点东西。当她对她这些亲人愈客气,他们愈觉得惭愧,我们是来看看有什么下手之处,结果人家这么客气对待我们。这些亲人都说,我刚好走到这里,我的蜡烛熄掉了,所以我是进来借点蜡烛,没有别的事。

她善巧用一个圆融的态度把这个危机解掉了,这些亲友从此以后就没有到家里来骚扰,而且他们也感受到这位姐姐已经决心要好好拉拔这两个弟弟。后来两个弟弟都长大也成家立业,她才出嫁,那时候她已经四十五岁,后来终身没生孩子,她的弟弟把她接回来奉养到老。所以上天一定会垂爱这些真正有道义之人,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们要相当有信心,这样理得心安。

朋友之间也要言而有信,朋友之间也有相处的道义。在汉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张劭,他在太学里面认识了另外一个朋友叫范式,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后来离开太学,他们就相约两年以后的某一天碰面。结果两年以后那一天,张劭就跟他母亲说,我们两年前约好了,他今天一定会来,范式一定会来。因为两个家庭相隔几百里,所以他母亲就不相信,不过张劭很有信心,他说范式是个重承诺的人,一定会到。果然那一天范式到了。朋友之间非常信任对方,所以朋友也要言而有信。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信义(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