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辅仁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199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佛教六波罗密的超个人心理学意义及其对人的影响之探讨

【文章作者】廖伟舟∵

【指导教师】李安德∵

【文章页数】158页

【中文关键词】佛教|超个人心理学∵

【中文摘要】本研究是以超个人心理学的立场进行了解个体与六波罗密之间的运作关系,并以三个本土化研究的取向作为进行本土化研究的依据。在进行研究的整过程中,研究者对于所探讨的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呈现不断的从模糊、误解、不清楚的立场,逐渐警觉,发现及澄清出研究的焦点。因此有关研究历程的发展对于研究者而言是另一个想要表现的重点。

研究方法是以深度的访谈作为数据收集的方式,在预访的阶段,访谈的对象有三位,研究者以预拟的访谈指引作为进行访谈的依据,访谈的结果进行的十分不顺利,这使得研究者警觉到自己所预设的研究立场与受访者对这个研究主题的认知之间有一段很大的差距。这在后来的研究进行中提醒研究者不断的反省、思考、检讨、修正。包括对研究主题的重新界定,受访者的经验世界的内涵,研究方法及立场和研究者的意图之间的关系,访谈的进行方式,研究者的角色,及数据分析的方式等。因此在研究方法这一章所呈现的内容即是本研究在实际操作时的发展脉络。研究者觉得这样的表现方式是相当能反映出质化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与澄清的意涵。

研究的结果是以叙说故事的方式呈现二位受访者的修行经历,故事的脉络大致上是依循着:造成个体学佛的原因,修行与生活的内容,修行对生命的影响,未来生命的发展方向-这几个主要部份为进行的重心。这样的诠释方式其目的在于呈现出个体在修行上生命的发展脉络及所依循的意义系统的内涵,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者并不进行心理分析的诠释,也不在于分析出一个共同的或具代表性的抽象概念,而是藉由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所要关怀的主题焦点,并藉由故事较具文学意味的表现引发读者的共鸣。

本研究并不呈现确切结果的部份,而是在故事之后的章节进行许多主题的探讨,包括:叙说故事的发展脉络,修行者所依循的意义系统,修行者的修行操作历程,生命发展的指标,生命发展的向度,修行的动机-自利利地。研究者试图引发一些探讨,表达对生命的另一番的理解与窥探。除了以图5-1:修行者与意义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图5-2:修行者的修行操作历程,来进行对个体修行的心理意涵的理解之外,也希望呈现在传统实证主义之下对身心发展的认识,与佛教对生命发展的观点之间做一番比较观照,包括在《关于生命发展的指标》的讨论,及《关于生命发展的向度》的讨论中之“时间的向度”、“意识的向度”、“东西方的心理健康模式”等。

最后本研究建议在未来相关的研究中,有必要从深度与广度的方向来进行,前者例如在样本的选择上可以用更多不同背景的对象;后者如日记、传记、或参与活动的个案研究方式来进行。对于有关佛教身心灵观的研究有必要做较完整的探讨,对于许多宗教经验意涵的澄清,研究者经由实际的参与体会也是必要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