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记之资寿寺

从王家大院出门往西不远,有座资寿寺。寺院不大,相比与王家大院的热闹,显得非常得清净。

听导游说,这座寺庙是由百姓集资建造的,所以没有非常大的门楼和特别宏伟的建筑与高塔。

进门,是一条大约50米细长的走道,导游告诉我们,走在这条路上千万别回头,否则烦恼会跟着你。却正因为这句告诫,我才小心地忍着回头张望的欲望。其实,哪有无烦恼的生活呢?

穿过走道,进第二重门,就能看到整个寺院了。几乎没有什么香客,大没有别的地方的名刹的喧闹。草木花草,以及几个工作人员安静地呆在那里,也不怎么起劲地招呼我们请香求签。

往里,可见三大士院,阿弥托佛院,地藏菩萨院,药王佛院和弥勒佛院。

三大士,是观音、文殊和慈航菩萨,她们代表了世人对慈悲、智慧和道德的向往。尤其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永远那么悲悯世人,让人心生温暖。两边是十六罗汉携二童子。由于资寿寺的年代久远,从印度传来的罗汉共十六位,然后有元因、元果两位高僧临终嘱咐,把自己塑成端茶送水的童子随侍,才有了后来的十八罗汉。

资寿寺的佛像雕塑艺术,堪称一绝。尤其是肌肉纹理、甚至经络隐现,眼睛都用琉璃制成,内蕴神光,从而每尊佛像都有神采,表情栩栩如生。历经千年,虽然色彩有些斑驳,却依然让人领略到古人高超的技艺。

在资寿寺的弥勒佛也是和一般的寺院不一样的,没有大肚和笑口,非常的清秀和正经。门前的楹联也很有趣,大概是“能容事不在于肚子的大小,明是非也不非要笑口常开”的意思。

没想到,在这么一个冷清的寺庙,却领略到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转变。那位美丽的日神,就像一位从唐朝走来的贵妇,轻轻地打个盹,世间已过千年。怀着虔诚的心,我请了香。寺里只有一位大师傅带着个小和尚,随和地为我送上祝福,一切都是缘。

一位很有风度的女士在那里写生,大约有50岁的光景,原来也是从北京来的。她安静地站在三大士院门口,等待夕阳的余晖,“那时是最美的”,她静静地说。

关于资寿寺的十八罗汉,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993年12月25日晚,四个农民偷闯进寺里,将十八罗汉的首级全部盗走。虽然半年后,罪犯落入法网,但是头像却被转卖到海外,据说这四个人贩卖的赃款不过2万元。可悲可叹啊。

1995年,***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先生,听说***的文物市场进了一批古文物,在搜购的时候,他被一尊罗汉的头像吸引了,觉得他面容凄苦,眼神中有着浓浓的哀愁。于是,陈先生把这尊头像请回家。陈先生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这尊佛像,于是查阅家里的文物书籍,碰巧有一本书里介绍了资寿寺,更巧的是,插图中正好有这位罗汉的照片。

于是,陈先生委托内地的朋友打听,才知道资寿寺罗汉头像被盗的事情。后来,陈先生发大宏愿,辗转日本、***等地,不惜重金,最终如数购得所有的头像。最难收购的是童子的头像,据说被一个日本人购买。这个日本人百般刁难,陈先生几乎以天价才请回这尊头像(日本人都不是好东西)。在1999年3月29日,陈先生无偿把这十八尊头像捐回给资寿寺。使中华艺术和宗教的瑰宝不致身首异处。

在头像回到资寿寺,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天衣无缝地复合。当时盗窃者的手法特别野蛮和粗糙,所以为复合带来巨大的困难。这时,苏溪村一位籍籍无名的老人自告奋勇来完成这项任务。专家组根本不相信他,因而拒绝了他的请求。老人一怒之下,从家里取来泥土,立刻塑了一尊佛像,手艺精湛,手法纯熟。原来,老人世家雕塑佛像,只因战乱和文革转行。老人家里还保存了明清留下的颜料。在老人的带领下,遵循彩塑古法,大半年后,十八罗汉终于以完好的形象展现世人。如果你要不知道这段历史,你根本无法看出佛像曾经受到的破坏。

其实,我们有文化价值的文物不多,拜托我们所有这些做后人的,不要太败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