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佛弟子请问云老禅师关于福德与功德之间的差异在哪里?云老禅师在《解惑篇》中回答:如果以因果来讲,行为正在造作“好”的,则可以成为福德的因;而能得到“好”的结果,即为福德的果。例如做善事、行布施,都可称为福德。∵

福德是基于自己的造作行为,所完成而得到的一种结果;也可以说,福德是自己享用的。如果以因缘来说,则是依于什么样的因缘,完成什么样的福德,以致形成什么样的果报。而功德,其行为也是自己造作,但它是对别人的一种帮助。因为,功是一种力量,德是一种修养;把这种修养发挥成为一种力量,去帮助别人,称之为功德。简言之,福德是对自己而言,功德是对别人而说的,造作都是自己,可是造作的对象不同。∵

在《金刚经》中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这说明了布施只限于福德的果报,也就是福德完成于布施,但能获得福报的享有;福德以积善而得享乐于天道,物质条件优渥无虞,精神飞扬欢畅,可是不能避免福报的享尽;一旦福报享尽,仍须随过去的业而转,说不定因恶业感应的强烈,马上堕入三涂受苦;因此,不可忽视福报享尽还堕的道理,学佛的人必须警觉业尚未清净,不能成正觉,轮回则无有了期!所以,修养福德能获得善报,但不可耽于享受,而要成正觉,唯有行于平等,才是功德效益的作为,就不会为福报而造成伤害。∵

平等之行的谛义深远:所谓“平”,就是不生分别,不计较亲疏,不论利害,讲求的是踏实不虚浮;所谓“等”,就是以无缘之心,等同身受,也可以说是将心比心,广及普被。而功德饶益,在于福德价值的提升,不是自我的维护;欲成就正觉,必须把握出离的道路,务必提升福德的值率,突破世间善的局限,体取出世的知解,以戒法为修养,化善行为法行,在享受福报之时,能寂止恶作,净行功德,严持修养,于三昧中培育般若大行。∵

其实福德原为“道”的助力,也就是功德庄严,以资助道因缘的圆具,进而庄严法身的必须功德,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成就条件中,众缘具足,可以度脱一切烦恼与所知的障碍,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