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存在的感悟

——由「放生」引起的思考

前不久,笔者随一个考察团,来到江南着名水乡朱家角进行了参观考察。朱家角是江南历史文化名镇,据传这个小镇前后出了四十三位进士、一百五十多位举人,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小镇似「小桥流水人家」独特历史文化特色享誉旅游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人士前往观光。这个小镇的佛教文化颇有特色,古老的佛寺座落在小镇闹市中心地带,进香拜佛的香客真是络绎不绝。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应是小镇到处可见的「放生桥」,每行至二、三百米,就有一座「放生桥」,佛教的慈悲理念,同「小桥流水人家」的人文环境融为一体,造就了这座小镇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传统。

当我们来到一座大型五孔石桥时,导游向我们介绍,这座石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修建这座桥的是一位出家僧人,花了数年时间,积蓄了善信「放生」善款,修建了这座石孔桥,后人称为「放生桥」。如今这座石桥,依然保留着「放生」的传统,凡有善愿的人们,来到这座桥,大多会有「放生」的善举。

随后,我们通过石桥,来到了另一边街市,当看到有家店门前摆放有待出售的甲鱼时,同伴提议,「不妨买一条甲鱼,放放生」。这一建议,立即在我心中引起了难以平复的回响。是啊,我们来到了「放生桥」,为甚么不「放生」呢?想到这些,我的脚步再也难以向前移动,尽管同伴们早已离开,但「放生」的善念一直环绕于心。「放生」以前只是听人说过,自己还未曾经历过。既然有了善念,那么就应该将这种善念化为行动,亲手「放生」。看到面前的甲鱼,突然觉得这条甲鱼的生存与否,就取决于我此时此刻的一个举动。难道还需要犹豫吗?很快,我便同店主达成了买卖协议,交款后亲手拿起了这条甲鱼。

来到河岸边,我小心翼翼地将这条甲鱼放进了水里。同时,我也为它祈祷,希望不再被人捕捉,活上百年、千年。过了好一阵,甲鱼才开始游动,一会儿就潜入水中消逝在奔流的河道里。此时,我的心获得了一种难以言述的平宁与慰藉。原来,这就是「放生」啊,一条随时成为人们盘中餐的甲鱼,因我的一个善念,一次善举,获得了解救,避免了被宰杀的命运,而它再一次有了生存的机会。想到这里,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原来「放生」的善举,会引起我们对生命存在的觉醒与反思。

从直接意义来说,「放生」确确实实拯救了生物世界的一个生命。但这种行为,本身包涵了人类对生物界整个生命存在的态度。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处于生物锁链的最高端,确实有智慧和能力,来处置生物世界中的任何一个种系的生命,甚至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地宰割他其生命,侵害并剥夺其他生物体的生命权。可是,这种无视生物界其他生命存在的观念与意识,究竟会给人类来带怎样结果呢?从直接影响看,大肆捕杀生物,势必导致生物锁链的中断,使许多生物物种最终从地球上消逝掉。而作为生物锁链最高端的人类,也会因之遭到惩罚,人类所赖以生成的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亦会遣到严重的破坏,最终导致人类走向灾难。

释迦牟尼佛特别强调「戒杀」,强调要对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视与尊重,体现了佛陀最大的慈悲。佛教教义告诫人们,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是遵循着因果关系演化的。这种因果律贯穿于「过去、现在、未来」。而生命,无论人类,还是其他生物体,都是有灵性的存在物。「过去、现在、未来」之于生命,就是「前世、现世、来世」。在这种因果锁链中就演化为因果报应,前世之善因,结现世之善果,现世之善因,结来世之善果,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生命自身的因果关系。反之,恶因必然衍生出恶果。

「放生」是佛教「慈悲济世」精神的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人类行菩萨道的一种最美好的善行。「放生」还促使我们对生命的存在有了一种觉醒,懂得珍重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珍惜生命,爱护动物,「戒杀」,这就是对生命存在的一种觉悟。从「放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当人在以慈悲之心对待一个活着的生命体时,人的灵魂也得到了一次洗礼,也得到了一次净化,我们可以从「放生」中,真切地感悟到生命的存在,因为正是我们的「放生」善念与善行,直接地挽救了一个生命,并给其继续生存的机会。「放生」的意义,还在于这种举动,真实地将「我之存在」与生物的「他之存在」融合为一,让「他之存在」应证「我之存在」。人类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人有能力和智慧,去任意地灭绝地球上的生物;恰恰相反,而在于人有能力和智慧,保护地球上任何生物种物及每一物种各个具体生命体的存在与繁衍生息。唯有保护珍视人之外的生物的存在,人类自身才能在生物的多样性中寻找到生命的价值与归宿,才能看到人类长远存在与发展的希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