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解脱命脉——止观学修刍议

《俱舍论》中说:“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此说所有的佛法分为教、证两大部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内涵。“教正法”是指导修持的思想理论体系,即经、律、论三藏。“证正法”是依照教法的实践及实证,即戒、定、慧三学。

这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只有在教正法的正确指导下,所实践的佛法才能不偏离正行的轨道。好比赛车,首先必须明确行车路线,然后按此跑道前进。如果事先不了解路线,就不知道如何行驶,或虽知道路线,但却不依此而行,也必定不能到达目的地。印度莲花戒论师所着《修道次第论》中说:“复次闻及思慧之所通达,即是修慧之所应修,非应修余。如示跑地,而应随跑。”

只有佛、菩萨传授的经、律、论三藏才能作为修习佛法的唯一向导,因为能正确开示修行道路而远离谬误的只有三宝。如《相续本母论》中说:“此世间中更无善巧于遍智正知(佛)。”∵因此,经论和续(密法经典)确是学佛者最殊胜的教导、是通向解脱的指路明灯、是抵达菩提彼岸的唯一津梁。因没有比佛更殊胜的老师,也没有比法更殊胜的教导和口诀。

虽然如此,但处在五浊时代的今天,由于众生根基陋劣、福薄慧浅、障深垢重,难以领会经论中所开示的修行内涵,反而认为这些理论只是供研究和辩论之用,其中并无实修的教授,甚至很多学习经论之人也不知道如何将一生所学用于修行,而另外寻找经论以外的可以用来所谓“实修”的法,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十分悲哀的事情!

有鉴于此,法尊法师当年曾说:“故诸久习经教之士,苟能一日回头,感觉说食不能充饥,必将所学之经论,或束之高阁,或弃置纸炉,而瞑目参心,或持一佛名,与夫愚夫哑羊之学佛有何你迟我速之方便?此亦佛法之不善耶?拟学子无师承之咎耶?望诸同仁,审思我国佛法衰败之原因,为幸多矣。”敦巴***也说:“如果学了很多佛法理论知识,反而另外寻求修法是非常错误的。”因此,对学佛者来说,懂得如何学以致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特别是对于禅定和空观的修学,更是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这是由于止观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因为止观是佛法内涵中的精髓,是解脱的命脉,无论是小乘的解脱还是大乘佛果的成就都有赖于此。但由于止观的本质和内涵很难把握,致使学佛者往往容易将二者混淆。致使对于止观的体性、修习的方法、应断的过失、所经的阶段、成就的标准等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实践上难免会举步维艰,在实证上亦多错认。

空观是断生死无明的唯一慧剑,他的正确修习有赖于对空性见的了解。很多人将止的境界误认为空观,或者将空观误认为什么都不思维,对于空观应该空什么、如何空等问题没有确切的认识。因此本文依据***的传承和教授以及相关经论中所开示的禅修内涵针对止观的学修进行通俗、明了的阐述,使修习者能有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辗转增上,而逐渐能把握解脱的命脉,不致误入歧途∵。

一、∵止观的体性

“止”,是梵语“奢摩他”的意译。能将心安住于所缘的对象、丝毫没有散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由此而产生身心的轻安和喜悦就是止的体性和内涵。

如《解深密经》中说:“即于如是善思维法,独处空闲,内正安住,作意思维,于此能思维心,内心相续作意思维,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如是菩萨能求奢摩他。”止的成就是由内摄心光、相续安住于所观对象而达到的,并不需要了解一切法空性的道理。

“观”,是梵语“毗闵崮恰钡囊庖耄步惺す鄣取?展凼侵付允挛锉局实墓鄄旌退急妫纭督馍蠲芫分兴担骸氨擞苫竦蒙硇那岚参拦剩崂胄南啵从谌缢扑嘉冢Φ厮杏跋窆鄄焓そ猓从谌缡鞘とΦ厮杏跋袼逯心苷荚瘛⒆罴荚瘛⒅鼙檠八肌⒅鼙樗挪臁敲舍那。如是菩萨能善巧毗闵崮恰!币谰荼揪颐强梢苑浅C飨缘目闯觯展鄄⒎鞘且晃匏耄窃擞霉鄄旎劢欣硇缘乃急妗N拗腥馐退担荚袷嵌允挛锵窒蟮乃急妫罴荚袷嵌允挛锉局实乃急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