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

今年暑假,抽空对觉声学社同学讲述佛教的教理,经由王厚华等同学的记录,在因缘聚会下,而有这本以大专学生为对象的教材出现。若比照一般大专课程,本教材的内容,适用于大专二、三年级的程度,约为三到四学分。

本教材共有正篇十章及附篇二章。附篇二章介绍了「四句」的用法以及「因明论式」的架构,这是佛教哲理思维上的重要工具,可先阅读。正篇十章则全面性讲述佛教教理深度与广度两方面的内容,略述如下:第一章先讲述「佛教宗派」的形成,使同学们对佛教各宗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二章讲述「万有」的内容,使同学们分清「有为法」及「无为法」不同的类别与意义。以这二章为基础,第三章讲述「归依三宝」的意义;第四、第五及第六章分别讲述「惑业苦」、「十二缘起」及「四圣谛」,这三章以不同的层次,来探讨业力与生死轮回的流转与还灭。第七章探讨「定」这一问题,以大小显密共通的「奢摩他」(止)为核心,并详细分辨「世间道」与「出世间道」。第八章以大乘的「发心与广大行」为重点。第九章以「八不中道」分析中观宗的「甚深见」。第十章以《心经》为主题,结合了大乘的甚深见与广大行。

若依「戒定慧」三学来分判内容:十善业道是「戒学」的基础,在〈惑业苦〉这一章中探讨:大乘的菩萨戒,以发菩提心为核心,在〈发心〉这一章中包含了它的精神;「定学」则在〈定的探讨〉这一章中详述;「慧学」则贯穿了各章,并以「八不中道」及「心经中的甚深见」为核心。

若以「境行果」来分判内容:境在「万有」这一章中详述;行则以「四圣谛」、「发心」及「心经中的广大行」为核心;果则以〈归依三宝〉中的「佛宝」及《心经》中的「无上佛果」为核心。

在探讨中,固然有些是个人的看法,但主要还是依据经论来阐述(而且所有术语95%以上皆采玄奘法师之译)。这是为了使同学们的见解,一开始就能与经论的义理相结合,建立起清晰明确的佛学观念,进而自己能够深入三藏,拓展视域,依教奉行。

今日大专佛学社团已遍及全省各地,目前所须加强的是「佛学的深广化」。所谓「深广化」,简言之,是使佛法的正确见解深入人心,广及大众。详言之,是使佛法的「甚深见」与「广大行」结合起来:在甚深见方面,以闻慧、思慧及修慧,排除思想上的疑惑与边执,使佛教的「甚深般若」光显出来。大广大行方面,以大悲心全面推动佛陀的教育,净化人心,利益大众,使佛教的「大悲行愿」光显出来。因此,愿诸有情不以一法而自得,不以一善而自足,而以佛陀悲智双运的本怀与本怀,共入普贤大愿海。

民国七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

于中坜中央大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