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与宗教生活:以佛教临终助念为例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国立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4年

【文章标题】死亡与宗教生活:以佛教临终助念为例

【文章作者】王千蕙

【指导教师】林端

【文章页数】104∵页


【中文关键词】临终助念|净土|死亡|宗教学

【中文摘要】临终助念是佛教净土信仰者所实行的一种临终处理方式,希望藉由对临终者说明净土的可欲、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提起临终者发愿往生净土的信心;并陪伴临终者念诵佛号,以免临终者因死亡的痛苦而失去信仰;佛教徒相信人的身体死亡后,尚有神识存在,因此在临终者断气后,助念应至少实行八小时。

从宗教史的角度来看,在佛教净土信仰的脉络下,信仰者透过对经典的理解与实践,在以念佛为修行方法、追求解脱生死、投生极乐的修行中,发展出为人助声念佛的具体行动,这个行动进一步地与∵“善知识”的观念产生积极性的转化与结合,理性地落实到临终时刻,促成了∵“临终助念”的产生。民国初年印光确认了助念的理论与实施方法,并大加推广,而后随着大陆佛教人士来台,助念亦进入***佛教徒的生活当中。

由于早期信仰氛围较为传统,助念实在违背民间的死亡禁忌,因此仅仅实行于少数的佛教徒间。而助念活动在八0年代的兴起背景,可归纳为三个因素:一是新兴佛教团体对于理念相当强调,并积极投入社会参与,较诸传统的佛教寺院,其经营策略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在提倡与推动助念活动上,有相当的进展;二是临终与死亡处理的问题逐渐成形,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法,以起于医疗系统中的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为最明显的例子;三是传统丧葬仪式逐渐丧失其实施的背景与基础,除了意义的失落外,其制式化与非透明化亦为社会所质疑,人们开始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而助念活动造成了三个影响:一、对于佛教团体,助念不仅是对于净土理念的宣示,也因为其义务性与灵验性而达到有效的宗教传播,而助念则成为佛教团体相当重要的服务项目。二、助念与临终关怀相互结合,佛教团体开始积极推动佛教的临终关怀,除了吸取临终关怀的概念外,亦进一步与医疗系统中辅导、心理的相关机制相互结合。三、助念结合了佛化丧葬仪式出现,成为替代传统丧葬仪式的另一选择。目前已有许多礼仪社将佛化丧仪纳入服务项目之一,而完全实行佛化丧仪的礼仪社,也在佛教徒的促成下出现。

从宗教内涵来说,透过给予生者与死者连结的时间与机会,并提供人们超越此世的意义,临终助念帮助人们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并建立对于死亡的积极态度。实践方式则是净土信仰者宗教生活的延续,是一种贯彻始终的修行。而助念所描绘的临终场景,毋宁是一场临终喜剧,将死亡由悲剧转化为生命所必经的历程,而将悲与喜的决定交在人们的手上,这不仅是人们内心深处所渴望的,却也是人们所恐惧的,在此宗教欲引导人们理解的便是一种如实的与积极的面对。


【论文目次】

第一章∵绪论∵3

第一节∵研究动机∵3

第二节∵研究问题与研究背景∵10

第二章临终助念的宗教内涵∵15

第一节∵历史背景∵15

一、助念的佛教史考察∵15

二、***助念活动之兴起∵26

第二节∵理论与仪式∵33

一、助念的理论∵33

二、助念的仪式∵38

第三章∵当代***助念的实践∵46

第一节∵***助念活动图像∵46

一∵、助念团的功能∵46

二∵、***的助念团体∵52

第二节∵助念与丧仪∵57

一∵***丧葬处理传统∵57

二∵佛化丧葬仪式∵63

第三节∵助念与往生故事∵70

一∵瑞相:寻找往生证据∵70

二∵助念往生的故事∵76

第四章∵意义、死亡与临终助念∵79

第一节∵谁在通过死亡∵79

一∵意义与仪式∵79

二∵意义的回归∵82

第二节∵理想的死亡∵87

一∵说再见的方式∵87

二∵临终喜剧∵91

第五章∵结论∵94

一∵研究提要∵94

二∵研究反思∵95

三∵后续研究构想∵98

参考书目∵99

表∵目∵录

表1∵无量寿经中九种往生状况∵22

表2∵助念流程表∵45

表3∵助念团列表∵56

表4∵往生瑞相列表∵73

图∵目∵录

图1∵佛教与传统的灵桌布置∵32

图2∵助念用品∵39

图3∵助念场景∵44


【参考文献】

中文书目

一、∵专书

《大正新修大藏经》

《大般涅盘经》,T.7,vol.1.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2》T.363,vol.12.

《佛说无量寿经.卷1》,T.360,vol∵12.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T.365,∵vol.12.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卷1.昙鸾禅师第二》,T2070,vol.51.

《往生集.卷2.恶人往生类》,T.2072,∵vol.51.

《阿弥陀经》,T.366,vol.12.

《净土往生传.卷2》,T2071,vol.51.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T.1959,vol∵47.

《观无量寿佛经疏.卷1》,T∵1753,vol∵37.

Bauman,∵Zygmunt(齐格蒙'包曼)(1997)陈正国译生与死的双重变奏。台北:东大出版。

Berger,∵Peter(1991)∵神圣的帷幕。上海:人民。

Callahan,∵Daniel(丹尼尔.卡拉汉)(1999)张至璋译生命中的悬梦─寻求平和死亡。台北:正中书局。

Geertz,∵Clifford∵(2002)∵杨德睿译地方知识:诠释人类学文集。台北:麦田。

Weber,∵Max(韦伯)(1992)宗教与世界。台北:远流。

Welch,∵Holmes(包可华)(1988)阿含译近代中国的佛教制度。台北县:华宇出版社。

平川彰(2002)∵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出版。

世了(2000)饬终须知。见世了等着,饬终须知、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为甚么要做佛事合刊。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

台中莲社助念团团则(1989)。未公开发行。

弘一(2003)人生之最后。见弘一等着,临终三大要、人生之最后合刊。台中:青莲出版社。

印光(1999)临终三大要。见印光等着,临终三大要、念佛论、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合刊。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

印顺(1985)∵游心法海六十年。台北:正闻出版社,二版。

佛化奠祭手册(1994)∵台北:法鼓山文教基金会。

佛光大辞典(光盘)(2000)∵佛光山宗物委员会监制。台北:佛光。

佛教助念丧仪手册(1999)西莲净苑弘法组编着。台北县三峡:西莲净苑。

余定熙(1999)人生最大的一件事。见印光等着,临终三大要、念佛论、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合刊。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

徐福全(1994)宗教与丧礼、丧礼与丧服之基本意义、丧礼仪节。见徐福全等编,礼仪民俗论述专辑4,页35-159。台北市:内政部发行,。

张捷夫(1995)∵中国丧葬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陈扬炯(2001)∵中国净土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陈荣基(2002)∵学医与学佛―人性化的医疗。台北市:慧炬。

陈荣捷(1987)廖世德译∵现代中国的宗教趋势。台北:文殊出版社。

杨惠南(1986)∵当代学人谈佛教。台北:东大图书。

圣严(2000〔1967〕)∵为甚么要做佛事。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

慧律(1999)∵临终备览。高雄市:高雄文殊讲堂。

莲花往生净土手册∵http://www.lotushcf.org.tw/item_5.htm/

郑志明(2003)∵民俗、殡葬与宗教专论。台北县:韦伯文化。

苏绚慧(2001)死亡如此靠近:一位社工师的安宁病房日记。台北:大块文化。

二、∵专书中的论文

东初(1978)了解***佛教的线索。中国佛教史论集8***佛教篇,页106-109。台北:大乘出版社,。

炊萸主人(1931)念佛饬终津梁。海潮音文库第二编,佛学本论四,净土宗:326-340。上海:佛学书局。

耿君镳(1931)饬终须知。海潮音文库第二编,佛学本论四,净土宗:340-349。上海:佛学书局。

释道安(1978)一九五0年代的***佛教-民国三十八年至四十六年。中国佛教史论集8***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三、∵期刊论文

王顺民(1995)当代***佛教变迁之考察。中华佛学学报8:315-342。

江灿腾(1988)***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思想史的探讨。东方宗教研究2:163-184。

林镇国(1996)中国大陆四十年来佛学研究与诠释评析。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3:175-197。

姚丽香(1988)***地区光复后佛教变迁初探。辅仁学院-法管理学院之部20:229-249。

陈敏龄(2000)西方净土的宗教学诠释。中华佛学学报13:83-103。

游淙祺(1998)宗教现象学:其缘起、发展与困境。哲学杂志26:24-43。

黄启江(1998)∵弥陀净土的追寻--北宋∵“往生西方”著作的探讨。故宫学术季刊16(1):59-86。

杨惠南(1990)∵当代***佛教∵“出世”性格的分析。东方宗教研究1:317-343。

蓝吉富(1999)***佛教之历史发展的宏观式考察。中华佛学学报12:237-248。

释果定(2002)∵临终助念之形成。法光154。

释惠敏(1999)安宁疗护的佛教用语与模式。中华佛学学报第12:425-442。

释圣严(1983)∵净土思想之考察。华冈佛学学报6:5-48。

(1992)∵现代***佛教的学术研究。中华佛学学报5:1-18。

四、∵会议论文

杨惠南(2002)∵解严后***新兴佛教现象及其特质―以∵“人间佛教”为中心的一个考察。中研院社会所新兴宗教现象研讨会论文。台北:中研院社会所。

郭文般(2001)新的或旧的宗教性?中研院社会所宗教与社会变迁基本调查之研究分析研讨会论文。台北:中研院社会所。

五、∵博、硕士论文

王凤珠(1993)印光法师念佛法门研究。台师大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吴丽娜(1997)李雪庐炳南先生研究。中兴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

林本炫(1998)当代***民众宗教信仰变迁的分析。台大社会所博士论文。

林美满(2002)***净土教法的发展。玄奘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林骏华(1993)马祖丧葬礼俗研究。南华大学生死所硕士论文。

陈妤嘉(2002)现代医疗对临终关怀的冲击与省思。国立政治大学社会系所硕士论文。

陈继成(1993)***现代殡葬礼仪师角色之研究。南华大学生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释见正(1988)印光大师的生平与思想。中华佛学研究所毕业论文。

英文书目

专书

Berger,∵Peter(1991)∵The∵Sacred∵Canopy:∵Element∵of∵a∵Sociological∵Theory∵of∵Religion.∵N.Y.:Anchor∵Books.

Bowker,∵John∵(1996〔1991〕)∵The∵Meaning∵of∵Death.∵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Elide,∵Mircea∵(1974)∵Patterns∵in∵Comparative∵Religion.∵N.Y.:∵New∵American∵Library.

Elias,∵Nobert(1985)The∵Loneliness∵of∵the∵Dying.∵Oxford:∵Basil∵Blackwell.

Smith,∵W.∵C.∵(1978)∵The∵Meaning∵and∵End∵of∵Religion.∵San∵Francisco:∵Harper∵&∵Row.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