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0日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手段。同时,不同人群间语言文字的差异又会导致隔阂的产生。正如《圣经》中的“巴别塔”故事所讲述的,最初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的,他们彼此商量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耶和华看到后,就“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在人类语言文字的演变历史上,宗教曾经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宗教既维护了特定区域语言文字的统一,也推动了各地语言文字的交流融合。

以汉语言文字为例,在数千年的演变历史中,汉语言文字曾经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诸多宗教中,佛教对汉语言文字的影响最大。今天许多日常流行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塔、魔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一些典型的宗教性词语,如菩萨、阎魔、罗汉等,也在使用之中;即使一些极具汉语言文字特色的成语,也受到佛教的影响,如不二法门、聚沙成塔、味同嚼蜡、衣钵相传、五体投地、不可思议、想入非非、现身说法、天花乱坠、心花怒放、芸芸众生、功德无量等等。可以说,现在的中国人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说话时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的话,恐怕人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基督教传入我国以来,与基督教有关的各种事物名称,经英语、拉丁语、希伯莱语、日语等不同语种译成汉语,融入汉语言的词汇系统,构成一大批借词。这些借词经过筛选、创新及融合后,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汉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中国人所广泛运用。如上帝、耶稣、基督、教会、教堂、天堂、牧师、神父等。随着语言文字的广泛使用和传播,如今有许多专有名称已不再局限于基督教和宗教活动,而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例如,不少人把“星期天”说成“礼拜天”,这一别称源于(基督教)新教的礼拜活动。这一活动一般是星期日在教堂举行,由牧师主礼。

在汉语中也能够发现阿拉伯语的影响。一方面,汉语中有相当数量的阿语借词,如祖母绿、蒜、古兰经、穆斯林等;另一方面,在汉语的姓氏里,一些比较特别的姓与阿语词汇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纳”源自阿拉伯男人名“纳赛尔”,“穆”源自“穆罕默德”一词。阿语对我国以回族、维吾尔族为代表的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语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民族有的甚至直接用阿语作为书写文字,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

在今天的商业大潮中,各地语言文字交流更加频繁,宗教术语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人名、品牌名称或企业名称,这也许反映了人们对信仰价值的内在认可。(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