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列表

人间佛教的事业

文化杂谈“人间佛教的事业”。前言∵∵∵∵一般人以为佛教的事业,无非就是诵经祈福,丧葬超渡;或是深入山林,农耕自足,过着离欲清净的生活。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事实上,佛教寺院的一切活动都与社会大众息息相关。∵∵∵∵佛教自印度传到中国之后,各地寺院发挥了多方面的文化功能,成为当时社会的文化中心。例如历代僧侣不畏辛苦,前仆后继地前往印度...

人间佛教的净土

文化杂谈“人间佛教的净土”。人间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壹.华藏净土的特色∵《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华藏净土,是以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为教主,是个具足无量相海功德所庄严的妙境。在华藏净土中,三世诸佛同为一际,一一毛孔中涵容法界,一切境界都是重重无尽,甚深广大。能体会这种净土,一刹那就是永恒,微尘里包含广大无边的世界。所以...

人间佛教的经证

文化杂谈“人间佛教的经证”。布施的方法∵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一、布施贤者的功德∵在佛经里,将布施比喻成为农夫耕田,好的田地能获得丰收,同样的,多布施给贤德之人,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福利,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德,所以,《四十二章经》中说:「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

人生佛教语录

文化杂谈“人生佛教语录”。(一)人类殊胜,人身难得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云何快得善利?云何安处善业?”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尔时世尊便说此偈:∵“人为天善处,良友为善利,出家为善业,有漏尽无漏。∵比丘当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

漫谈人间佛教

文化杂谈“漫谈人间佛教”。关于人间佛教较完整的理念,最初散见于《太虚大师全集》及印顺法师《妙云集》。后来学人广泛进行讨论、梳理,大抵是延袭二位法师之主见。为便于当今佛子对人间佛教理念的关键部位有个合情合理的把握,此处就人间佛教的有关问题略陈个人见解如次。∵∵∵∵∵∵一、关于人间佛教的的定义与内涵∵∵∵∵∵∵诸多学者以为“人间...

佛教四谛

文化杂谈“佛教四谛”。1、苦谛--人生如同苦海泛舟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共有八苦:(1)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2)老苦: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走艰难,倍感痛苦。(3)病苦:人要患各种疾病,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4)死苦:人将临死,...

源于佛教的汉语词汇

文化杂谈“源于佛教的汉语词汇”。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

网络佛教的虚拟神圣性

文化杂谈“网络佛教的虚拟神圣性”。前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及佛成,是名真现实。」网络科技日新月异,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周围,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因工作需要而想尽办法筛选所需的信息外,内心如何藉由寻找信息的同时,发现自己原以为稳定的内心世界,所承受的空虚不安、怨恨惧怕的缘由,了解有管道及方法可以去面对、克...

禅学讲座

文化杂谈“禅学讲座”。第一讲什么是禅∵“禅”是从梵文的“禅那”这个词音翻译过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禅”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语,它的意思是“思维修”或“静虑”,属于菩萨行六度中的一度,指的是一种修行的方法。我们这里所说的“禅”是禅宗所传的禅,与六度中的“禅定”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与“禅”相联的有禅观、禅定、禅心...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

文化杂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因观世间众生沉溺欲海,饱受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心出家求解脱之道。经过十余年的访师求道和潜心修行,释迦牟尼终于证得了解脱生死轮回之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之后,释迦牟尼以此无上菩提法化导众生,说法四十余年,直至圆寂,以实践他降生之时即立下的誓愿:“三界皆苦,吾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