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列表

谈五毒心与业障

文化杂谈“谈五毒心与业障”。谈五毒心与业障∵紫虚居士壹、前言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

阿含与止观讲座——小苦树

文化杂谈“阿含与止观讲座——小苦树”。阿含与止观讲座——小苦树林崇安教授(人乘电子报,第10期,2007)【前言】今日许多大人都不快乐,但是回想小时候,大都有美好的一段时光,安详而和乐,只是经由时间的消逝却换来忧郁和不快乐;另外有些人,小时就环境不好,且无良师益友,长大后就为非作歹,内心充满愤慨和不满。在人间的繁华下,却隐藏着痛苦和无奈...

漫谈生命与存在

文化杂谈“漫谈生命与存在”。∵若以佛门的义理来洞察生命与存在的话,我们平时持有的许多常识、观念往往都有待商榷和考证。当然,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关于生命与存在的诸多本质问题,我们要一下子转换观念的确是比较困难的。然而,我们仅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常态中的一切也未必都合理和正确。再说了,我们习以为正常的知识、见地以及对生命宇宙的判断、...

略谈慈祥与慈悲

文化杂谈“略谈慈祥与慈悲”。多年前,儿女还未进入社会之时,就一度议论过笔者的身上,总是找不到慈祥的影子。今天,相信某些读者网友从笔者的言论中,也会有此同感。所以,值此之际,很想谈谈笔者对慈祥与慈悲的感悟。∵本人认为,慈祥与慈悲都是“因境而生、际遇所造,发自于心”,极难做到二者同时“现表”。我们不防看看公园里那些退了休正在享受晚...

生死与涅槃

文化杂谈“生死与涅槃”。生死与涅盘/黄淑芬采访蒋月凤整理编按:生死及涅盘这两个问题经常为佛徒所论究,这两者是不同的境界,且广为佛教徒所知悉;但在龙树的《中论》观涅盘品第十五提到“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而引起议论,“世间”是指轮回(samsara)或生死,到底涅盘与生死是如何会通?有吉德说:“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今...

谈龙树的哲学

文化杂谈“谈龙树的哲学”。谈龙树的哲学/净律法师∵主答∵∵张慈田∵∵林武瑞∵访问林武瑞∵∵翻译∵编按:龙树(约150~250∵A.∵D.)∵的中观哲学在大乘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龙树把佛法逻辑化,以应付当时哲学思想界的挑战与需要。研习龙树的哲理,能提升思辩的能力及去除某些执着,但要获得涅盘的体证还得依靠实修四圣谛、...

团体互动面面观

文化杂谈“团体互动面面观”。团体互动面面观/林武瑞修行需要两面镜子:一面自我观照省察的镜子,一面道友回馈的镜子。四念处的修行,始于自觉——观察自己生理反应、苦乐感受、心念变化及烦恼背后的根源,而终于觉他∵∵以自己修行的体验,如专注的定力、敏锐的观察慧为基础,来透视他人苦恼之因果始末,为之解粘释缚。就自觉——自我观察——而言,在...

浅谈断三结

文化杂谈“浅谈断三结”。浅谈断三结/江焕铭修行有它的次第与目标,如果搞不清楚次第与目标,可能走入岔路而不自知,或者将目标定在不可测知的未来(如三大阿僧只劫),则这辈子的努力几近杯水车薪,无补于大事,于是每天的修行容易变得可有可无了。原始佛教将修行的一个重要指标定为须陀洹果(即初果),且今生今世是可以实现的,如果实现这个目标...

无我与涅槃(上)

文化杂谈“无我与涅槃(上)”。无我与涅盘(上)/作者:Nyanapolika∵Mahathera∵∵译者:张大卿译者按:Nyanapolika***1901年生于德国Hanau(西德中部的珠宝工业城),俗家名Siegmund∵Feniger,父母是犹太人,犹太教徒。***自幼受宗教熏习,但始终不能满足,年轻时曾涉猎佛教典籍,有过...

无我与涅槃(下)

文化杂谈“无我与涅槃(下)”。无我与涅盘(下)╱作者:Nyanapolika∵Mahathera∵∵译者:张大卿肯定──形而上的极端第四小节印度这个国家宗教味很浓,哲学上也很有创造力,在这样的国家,要保存佛法中道的特性,有其更大的危险。危险来自另一个极端,即把涅盘的概念认同或连接到任何一种有神的、泛神的或任何臆测的肯定形而上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