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两个多月对《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学习,对该论的大致内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结合曾经写作的心得文章,对该论的框架,再作一简要的梳理。

一、心法的主体性地位:百法总共分了五类。在五类里面,心法被列为第一位,其重要性是首当其冲的。在《重塑生命的精神主体性》一文中,概略地阐述了心法在百法中的这种主体性地位。心法本身又包含八种,这八种心法又可以根据特点分为四个层次,在《佛法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以及《儒家与佛法之互通》两文中,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心法的这种层次性。

二、心所有法的从属性地位:心所有法从属于心法,是百法五位中种类最多的一位,共有五十一个。针对心所有法中五遍行心所有法,有文《佛教的科学认识论》,以此来说明生命认识外在器世间的过程与特征;针对心所有法中五别境心所有法,有文《佛教的生命认识论》,以此来说明生命认识自身的过程与特征;针对心所有法中其余心所有法,特别是十一善心所有法和六种根本烦恼心所有法,有文《佛教的生命实践论》,以此来说明改造生命的方法和途径。

三、色法对心法及心所有法的增上作用:色法是心法和心所有法的外在显现,包括了根身和器世间两个方面。心法和心所有法依托根身发挥能缘的作用,而所缘的境界便是器世间。因此生命的主体性虽然是精神或心法,但却要依托色法而存在,并在与色法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增长,此中的关系,在《生命与环境的交融》中有大略的说明。

四、心不相应行法对改善无限生命的启示:与前三法相比,心不相应行法并不独自存在,也不能独立发挥作用,它是生命与环境耦合的产物,或者说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相耦合的产物。在《勾画无限生命的蓝图》一文中,将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着生命的状态、生命的过程,及改善生命应努力的方向。

五、无为法是在有为法中方能显现的真谛:无为法在百法中看起来更为本质一些,却不能离开有为法而存在。有为法是能显,无为法是所显。离开能显的现象,那么所显的本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体悟无为,要从有为处做功夫。其中的关系,在《体悟生命的真谛》一文中,有大略的介绍。

六、总结-佛教的生命哲学体系:回顾《百法》的整体内容,发现短短的数百字里面,蕴含了一整套生命哲学的体系,包括世界观、生命观、方法论,以及实践论。《佛教的生命哲学体系》对各部分内容,做了粗略的开演。

为了帮助读者朋友对《大乘百法明门论》有一个形象而又概观的了解,下面附有一张表格,用以表征百法的基本定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大乘百法明门论学习心得百法总纲重塑生命的精神主体性世界观有为法心法前五识各别境识眼识佛教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佛法与儒家的互通生命观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识分别事识意识第七识染污识末那识第八识执持识阿赖耶识心所有法遍行前行作意佛教的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加行触受想正行思别境戒欲佛教的生命认识论胜解念定三摩地慧慧善资粮位信佛教的生命实践观实践论惭愧精进无贪无嗔无痴加行位轻安修道位不放逸行舍无学位不害烦恼修惑贪嗔慢无明疑见惑不正见随烦恼小随烦恼嫉忿恨恼害悭覆诳谄骄中随烦恼无惭无愧大随烦恼无信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散乱昏沉掉举不定恶作睡眠寻伺色法有对清净色眼根生命与环境的交融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染污色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无对法处所摄色极迥色极略色定果色受所引色遍计所执色心不相应行法生命的状态得勾画无限生命的蓝图命根众同分异生性生命的过程一生的过程生住老无常次生的过程流转定异相应势速过程的衡量次第时方数努力的方向增上的凭借名身句身文身修定的层次无想定无想报灭尽定因缘的观待和合性不和合性无为法心法所显真如无为体悟生命的真谛世界观心所有法所显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色法所显虚空无为心不相应行法所显不动无为受想灭无为无我人无我法无我总结佛教的生命哲学体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