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三‧一四四此识无始,恒转如流,乃至何位,当究竟舍?

【疏翼】

第八段文解第四颂第四句「阿罗汉位舍」,即初能变识十门分别中,第十伏断位次门。

【述记‧卷十九】

此、第八段。于中有二︰初、问,次、答。此即问也。

即解颂中第十句[1],第十门也。

【论文】

三‧一四五阿罗汉位,方究竟舍。

【疏翼】

第二答中,第一略举颂答。

【述记‧卷十九】

答中有二︰初、举颂答,后、广解之。此正举颂,总答问也。

【论文】

三‧一四六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尽时,名阿罗汉。

【疏翼】

第二广解答中第一略释。于中有二︰一、略释「阿罗汉」,二、略释「舍」。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九】

下、广答也。于中复二︰初、略释,后、广释。此即初也。

「谓诸圣者」,即通三乘。「断烦恼障究竟尽」者,彼位,若是永害随眠,皆在金刚心时,断已,皆成阿罗汉果,三乘并然。若伏断永不起,此言「断」者,即通八地以去。

下有三师,此既总文,亦为三释[2]。若据正义,唯初二释,顺此论文[3]。八地菩萨,随应二释[4]。此中唯依断烦恼障尽,名「阿罗汉」,非据所知障。害烦恼贼故,非是缚故,又依除分段生,以名无生──非所知障故[5]。

【论文】

三‧一四七尔时,此识烦恼粗重永远离故,说之为舍。

【疏翼】

第一略释中,第二略释「舍」。

【述记‧卷十九】

其相如何?

由于彼位,「此识」之中「烦恼粗重永远离故,说之为舍」,非体亦无。

此「粗重」言,显烦恼种。《对法论》等,说种子粗重故[6]。虽烦恼现行亦名「粗重」,无堪任性亦名「粗重」;然今位,取种子,非余。由种断时,现行执藏发润之惑皆不起故,说名为「舍」。此「执藏」名,唯约缚说,法执非缚,故不说断。

又毕竟无现行粗重,亦说为「舍」,通八地故。若说习气,四位不成[7]。

【疏翼】

以上第二广解答中,第一略释讫。

--------------------------------------------------------------------------------

[1]∵即第四颂中第四句。

[2]∵道邑《义蕴》云︰

问︰文言「断烦恼障究竟尽」,若随眠永害,即是初师。永伏不行,即通第二。如何此有第三义耶?答︰此云「究竟尽」者,下第三师亦有此义︰一、约分别烦恼,种子、现行皆究竟故。二、设俱生者究竟,不为过失,如阿罗汉究竟断时。

[3]∵道邑《义蕴》云︰

克实而言,二乘金刚心断烦恼障尽,舍阿赖耶讫。以无间道唯一刹那,故不说。今言阿罗汉位方究竟舍者,据位全论,亦无违也。

问︰大乘金刚心,烦恼亦尽,何故但说二乘?答︰大乘已舍赖耶,更何须说?

[4]∵灵泰《抄》云︰

若初师说,八地菩萨,亦得名罗汉,亦舍赖耶名也。

[5]∵道邑《义蕴》云︰

论约不受分段名为无生,不约无变易;故知唯约烦恼障尽,名「阿罗汉」。若约所知亦断者,应名不受变易生。

[6]∵如《对法》卷十云︰

「一切遍行戏论粗重」者,谓执眼等诸法﹝藏文作「诸生名」﹞习气,无始时来依附阿赖耶识﹝藏文作「阿陀那识」﹞,相续不断,即此名为戏论习气。

[7]∵智周《演秘》云︰

若说习气,名为粗重,二乘无学、八地菩萨,悉皆有之,即不得言赖耶之名四位舍也。

道邑《义蕴》云︰

此即总文,通三师义,即亦取现行粗重为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