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三十六)∵∵∵∵∵∵∵∵∵∵∵∵∵∵∵∵∵∵∵∵∵∵∵∵∵∵∵∵∵∵∵∵∵∵∵∵作者:智果

本文:

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六」是指六位心所中之第六位。第六位心所名为「不定」。何谓「不定」?百法直解

云:「不定是善,不定是烦恼,不定遍一切心,不定遍一切地,故名不定。」是说:睡眠等

四种,不一定是善性,不一定是恶性(即烦恼),不一定遍及一切心王、心所,不一定遍及

三界九牠,故立「不定」之名。

∵∵∵∵兹以睡眠为例:

∵∵∵∵「睡眠」通三性——由睡眠心所与第六识相应,作种种梦

∵∵∵∵善——若於梦中,行十善六度等事,即名为善。

∵∵∵∵恶——若於梦中,造作杀盗贪瞋等事,即名为恶。

∵∵∵∵无记——非善不善之梦,即名无记。

∵∵∵∵又「恶作」(又名「悔」)亦通三性

∵∵∵∵∵∵∵∵∵

∵∵∵∵善/∵先已作恶,今方追悔

∵∵∵∵∵∵\∵先不作善,今方追悔∵∵∵∵∵皆名为善

∵∵∵∵恶/∵先已作善,今方追悔

∵∵∵∵∵∵\∵先不作恶,今方追悔∵∵∵∵∵皆名不善

∵∵∵∵无记/∵先作无记事,今乃追悔

∵∵∵∵∵∵∵∵\∵先不作无记事,今乃追悔∵∵∵皆名无记。

∵∵∵∵又寻伺亦通三性——契经云:「要有寻伺才方有语言。」

∵∵∵∵善——言忠信,称圣言,即名为善。

∵∵∵∵恶——花言巧语,违背圣言,即名为恶。

∵∵∵∵无记——非善不善之言,即名无记。

∵∵∵∵总之,此四心所,於善染等皆不定故,名为「不定」。(染即不善及有覆无记等者,等

取无覆无记。)

∵∵∵∵成唯识论卷七又云:「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上文

分二段说明:

∵∵∵∵1∵简别「遍行」——触等五遍行心所,虽通三性,但是它们一定能遍及一切心心所,

故不名为「不定」。而睡眠等四心所,虽也通三性,但是它们却不像触等五遍行,一定能遍

及一切心心所,故立「不定」名。(按睡眠等四心所,但与第六识相应耳。)

∵∵∵∵2∵简别「别境」——欲等五别境心所,虽通三性,但是它们一定能遍及三界九地,故

不名为「不定」。而睡眠等四心所,虽也通三性,但是它们却不像欲等五别镜,一定能遍及

三界九地,故立「不定」名。(按「悔眠」唯及欲界),「寻伺」则仅遍及欲界及色界初禅

,二禅以上则无寻伺。)如下表可知:

不定/规矩∵∵∵三性∵∵∵∵界系∵∵∵∵∵∵∵∵相应心识

∵∵悔∵∵∵∵∵∵∵∵∵通三性∵∵欲界∵∵∵∵∵∵∵∵第六意识

∵∵眠∵∵∵∵∵∵∵∵∵通三性∵∵欲界∵∵∵∵∵∵∵∵第六意识

∵∵寻∵∵∵∵∵∵∵∵∵通三性∵∵欲界∵初禅∵∵∵第六意识

∵∵伺∵∵∵∵∵∵∵∵∵通三性∵∵欲界∵初禅∵∵∵第六意识

∵∵∵∵以上解释「不定」名义已竟,以下逐条解释四种不定心所。

∵∵∵∵一、睡眠——即是令心识昏沈而失去觉知之一种精神作用也。成唯识论卷七:「睡眠令

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兹依论文,分二点研究:

∵∵∵∵二、体性——又分二点说明:

∵∵∵∵1∵使身不自在,谓人在睡梦之中,则身体之屈伸取舍,皆不能自主。

∵∵∵∵2∵使心昧略,「昧」是暗昧,糊里糊涂,不能明了取境。「昧」之一字简别「定」中

,以「定中意识」,取境明了故。又「略」指略缘境界,唯一门转故。原来,第六意识缘境

,通乎内外,今梦中独头意识(即第六意识之一种),唯向内一门转,略无外五门也。亦即

「略」之一字简别「寤」时,以寤时心极明利,具能缘六尘境界故。

∵∵∵∵二、业用——障「观」。佛法八万四千法门,说到修行上,不外是一个「观」字,「观

」就是以智慧观照所修的法门,譬如:净土法门行者,如何修行?初下手要万缘放下谓之「

止」,而後即全神贯注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上,口念耳听,自念自听,口念得

清清楚楚,耳亦听得明明白白,此即是「观」,谓之「念佛观」。总之:「观」是吾人修行

之利器,转识成智之法宝、转凡成圣之不二法门!

∵∵∵∵可是,「睡眠」心所,以能令心识昏沈而失去觉知,故能障碍修行者修观,过失甚大!

是以佛教经论中多呵斥之!法界次第云:「睡眠」是五盖之一,「盖」是盖覆之义,谓诸众

生,由此睡眠等五种烦恼,盖覆心识,而於正道不能明了,因此沈滞三界不能出离!又翻译

名义云:「睡眠」是十缠之一,「缠」是缠缚之义,谓诸众生,由此睡眠等十法缠缚,不能

出离生死之苦,证得涅乐之乐。

∵∵∵∵因此,佛在遗教经中言,佛子为了生死,成佛道,二六时中,当勤精进,「无以睡眠因

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

∵∵∵∵又楞严经载,佛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那律陀***,出家之初,常乐睡眠,每於听法之时打

盹,於是遭佛诃责为畜生之类,偈曰:「咄咄何为睡,螺蛳蛤蚌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

字!」***闻之,啼泣自责,业障深重,於是七日七夜,勇猛精进,不许睡眠,遂双日失明

。(目以睡为食,七日不眠,所以失明。)佛哀愍之,遂教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随得

天眼,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以上「睡眠」一法略释已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