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乘百法明门论研究(四十九)∵∵∵∵∵∵∵∵∵∵∵∵∵∵∵∵∵∵∵∵∵∵∵∵∵∵∵∵∵∵∵∵∵∵∵∵作者:智果

本文:

∵∵∵∵四、不动灭无为──即「不动无为」,乃显现於色界第四禅之无为法也。「不动」者,

即「不动定」之略,乃「有动定」之对称,俱舍论卷二十八云:「下三静虑,名有动者,有

灾患故(初禅寻伺所动,二禅喜所动,三禅乐所动)。第四静虑,名不动者,无灾患故。灾

患有八,其八者何?寻、伺、四受(苦、乐、忧、喜)、入息、出息。此八灾患,第四(静

虑)都无,故佛世尊,说为不动。」按此八灾患,如风一般,能扰动定水,今第四禅,无此

八灾患,必如明镜不动,亦如净水无波,故名「不动定」。而「不动灭」之「灭」字,正指

灭此八灾患也。

∵∵∵∵百法直解云:「不动灭无为者,入第四禅,双忘苦乐,拾念清净,三灾不到,亦名无为

。」兹略释如下:

∵∵∵∵(一)双忘苦乐──谓第四禅中,心转寂静,五受之中,苦乐二受都无,唯与「舍受」

相应。(按:「初禅」具三受∵1喜受,为意识之所相应∵2乐受,为眼耳身三识之所相应∵

3舍受,为眼耳身意四识之所相应。「二禅」具二受∵1喜受∵2舍受,此二受皆与意识相应

。「三禅」具二受∵1乐受∵2舍受,此二受亦皆与意识相应。「四禅」唯有一,即与意识相

应之舍受。)故地持经说第四禅名为「舍俱禅」。

∵∵∵∵(二)舍念清净──即「行舍清净」及「念清净」。

∵∵∵∵∵∵∵∵∵∵1∵行舍清净:离乐不悔,名「舍」,谓既得四禅不动真定,则舍难舍之乐,不

生悔心而得安静平等之心,故名「行舍」。亦云证四禅不动定时,心不念着,自能舍离,故

名「行舍」。(「行舍」乃善法之一,所以名为「行舍」者,为拣别舍受之舍也。)

∵∵∵∵∵∵∵∵∵∵2∵念清净:「念」者,明记不忘也。谓行者既得第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

复念自己功德,方便长养,令不退失,进入胜品。亦云证四禅不动定时,禅定分明,等智照

了,故名「念清净」。(「等智」者,知世俗事之智也,等知诸法,故名「等智」。见大乘

义意卷十五)

∵∵∵∵∵∵(三)三灾不到──「三灾」者。劫末所起之三种灾害也,有小大两种。若小三灾,

则发生於住劫,即住劫之中有二十增减劫,其起於减劫之终者,谓之小三灾(刀兵灾、疾疫

灾、饥馑灾)。若大三灾,则出现於坏劫,即坏劫之中有二十增减劫,前十九增减劫,坏有

情世间,最後一增减劫,坏器世间,坏此器世间有大三灾(火灾、水灾、风灾)。

∵∵∵∵今言「三灾」,系指大三灾也。此大三灾,非起於同时,各自轮次而起,以坏世界也。

(即初以火灾坏灭七回後,再以水灾坏灭一回;如此以火灾七回、水灾一回,反覆经七次後

,再以火灾坏灭七回,最後以风灾坏灭殆尽。)

∵∵1∵火灾──焚烧欲界至初禅天。

∵∵2∵水灾──浸烂欲界至二禅天。

∵∵3∵风灾──飘散欲界至三禅天。

∵∵问:何缘下三定遭火、水、风灾?

∵∵答:初二三定中,内灾等彼故(「等」者,齐一也)。即外在之三灾,由内在之三灾所感

故。如初禅以寻伺为内灾,寻伺分别,犹如猛火,能烧恼心,故感外在之火灾,二禅以喜受

为内灾,与轻安俱能润身如水,故感外在之水灾。三禅以动息为内灾,此息即是风,故感外

在之风灾。

∵∵∵∵∵∵总之:初禅内具三灾,外亦具遭三灾所坏。

∵∵∵∵∵∵∵∵∵∵∵∵二禅内有二灾,外亦遭二灾所坏。

∵∵∵∵∵∵∵∵∵∵∵∵三禅唯有一灾,故外但遭一灾所坏。

∵∵∵∵问:四禅何以三灾不到?

∵∵∵∵答:四禅之所以无有外灾者,以无内灾故。

∵∵∵∵由此佛说四禅为「不动」,不动则不坏,内外三灾所不及故。

∵∵∵∵夫「无为法」,离一切言说,平等一味,本无差别,但随於能显(如机之利钝,悟之浅

深等)方便说有差别。今即随行者,入第四禅「不动定」,所显示之无为法,假名为「不动

灭无为」。

∵∵∵∵五、想受灭无为──乃行者入「灭尽定」,所显示之无为法也。百法直解云:「想受灭

无为者,入灭尽定,想受不行,似涅盘故,亦名无为。」兹略释如下:

∵∵∵∵(一)灭尽定──详见前述「心不相应行法」之第六种可知。乃灭尽心、心所(前六识

心、心所及第七识之染分心、心所)而住於无心位之定,谓之「灭尽定」。

∵∵∵∵(二)想受不行──「灭尽定」又名「灭受想定」。因为一切圣人在进入此定前,特别

厌患受、想二种心所,而务求伏灭之,故从「加行」(即进入正位前之加功修行)来立名,

称为「灭受想定」。俱舍论卷一云:「生死法以受及想为最胜因,由耽着受,起倒想故,生

死轮回。」意即:有情众生之所以生死流转,无有间断者,一方面固然是由於男女互相占有

,彼此耽着欲乐享受,另一方面则是由於中阴身投胎时,第一念所生起之颠倒想!由於众生

具有此「颠倒想」及「耽着欲乐享受」之二种因缘,所以自无始劫来,即在生死轮回中,转

来转去,受无量苦!

∵∵∵∵我佛世尊,示现於世间,讲经说法,其唯一目的,即在令众生离生死之缠缚,得涅盘之

解脱!因此世尊後来在开示行者所修之诸定中,即有「灭受想定」一种,专门对治受想二种

心所之活动。修学此定之行者,若能依照世尊之指示,如法修行,即能克制受想,止息欲乐

享受,远离颠倒妄想,因而了脱生死,亲证寂静涅盘!

∵∵∵∵(三)似涅盘──唯识心要卷七云:「此定虽属道谛,而是非学、非无学摄,以其似涅

盘故。」意即:「灭尽定」是「有为无漏」之法,道谛所摄,非灭谛里乐也。又此定既属道

谛,宜是「有学」所摄,然似涅盘寂静微妙,故非「有学」所摄;又此定既非灭谛涅盘,故

亦非「无学」所摄。

∵∵∵∵如上所述,即随行者,入灭尽定(亦名「无心定」),灭心、心所,令身安和,由此所

显示之无为法,假名为「想受灭无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