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十八、顺清净作意

顺清净作意者:谓由此故修六随念,或复思惟随一妙事。

这是第四大科,〈本地分〉的第四科,〈三摩呬多地〉。这一科在「随释」里面分四科;第一科「总标」,第二科「安立」,这两科讲完了;现在是第三科「作意及所缘」这一科。「作意及所缘」这一科里面,在「别辨」里面分两科,第一科是「七种作意」这也是讲完了。现在第二科是「四十作意」,这个修止观的作意里边有四十种的不同。这里边分三科:第一科是「征」,第二科是「列」,第三科是解释。解释这四十个作意里边分三十一科。那么现在,我们是第十八科,「顺清净作意」这一科。

什么叫做「顺清净作意」?这个「顺清净作意」,就是由此作意令我们的心得清净,字面上就是这样意思。「谓由此故修六随念」,在经上的缘起,是在阿练若处住,说这个修行人在寂静的地方住,心里面有恐怖,所以对自己用功修行有障碍,所以这个比丘就对佛报告这件事,所以佛就开示这个法门令他不恐怖,这样意思。现在这个法门在四十作意里面叫做「顺清净作意」。

「谓由此故」,就是由于「此」顺清净作意的原故,这位比丘修习这六种随念,就可以得清净。当然这里面有详细的事情,底下再解释。「或复思惟随一妙事」,或者是你在修止观的时候,思惟随顺其中一种可喜乐的事情。

∵∵

《披寻记》三八四页:

顺清净作意等者:闻所成地说:有二种具足随念六行差别,能令心没诸修行者,正策其心,令生欢喜。谓归依具足随念有三种行,证具足随念有三种行。于佛法僧随念之行,名归依随念。于趣涅盘行、趣资财行、趣生天行,随念之行,名证随念。(陵本十四卷二十页)。如是名为六种随念。又依自增上生事及决定胜事,谓己身财宝盛事作意思惟发生欢喜,是名思惟随一妙事。如是思惟随顺修道诸欢喜事,随顺证得极清净道及果功德,名顺清净作意。

「顺清净作意等者:闻所成地说」,这是〈三摩呬多地〉,下面有〈闻所成地〉。说有「两种具足随念六行差别」,「两种具足随念」,加起来就有六种修行方法的不同。「能令心没诸修行者正策其心」,这里面用功修行的人,倒不是说是恐怖的时候要这样修行;就是在沉没的时候,这个「沉没」就是轻微的惛沉,这「轻微的惛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所缘境失掉了,这个「沈没」就是不显现、不出现、不见了。我们修止观的时候,你修止也好,修观也好,都是要有所缘境;这个所缘的境界在你心里面,要很明了地的现前才可以。现在不明了了、失掉了,所以叫做沈没。这个沈没的时候,那就不能修止观了,心就不清净了。所以现在说「能令心没诸修行者」,心在沈没的这么多的修行人,你修这个六随念的时候「正策其心」,他能够很正确地、很好地来鞭策你自己,使令你这个心振奋起来。「令生欢喜」,使令你这个心,你修六随念的时候,你心里面生欢喜心;生欢喜心这个所缘境就回来了,又可以继续地修止观了,是这样意思。那么这就是一个破惛沈的方法,破除惛沈的方法,这个六随念。

「谓归依具足随念有三种行」,前面说「具足随念」有六种行差别,这底下解释。这个「具足随念」里边有两种;第一种是归依具足随念,就是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的归依处,我们能够具足地来随念三宝,随顺三宝的功德去忆念去,那么这就叫做「具足随念有三种行」。「证具足随念有三种行」,另外还有三种行是叫做「证具足」;这个「证具足」,「证」在这里是成就的意思。你成就了这种随念,这三种修行法你都具足了,那有三种行。那么合起来,就有六种行。这是标出来这两种三种行。底下再解释。

「于佛法僧随念之行,名归依随念」,这是第一个。这个佛法僧是我们的归依处,我们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的。你能够不惛沉,也不散乱,随顺佛法僧的功德去忆念的这样的修行,叫做「归依随念」。这个「念佛」的这种方法,我们通常念佛就是念佛的名号,重复地念佛的名号叫念佛;但这里面不是,这是念佛的功德。经论里面列出来的方法就是念佛的十号的功德,念佛的「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念这个十号,这也就是佛的功德。佛是以德立名,念佛的功德这叫做念佛,这是念佛。

其次是「念法」;这个念法,我们也不是太熟悉这件事,念法怎么念法呢?这是在《阿毗达磨论》上、在《阿含经》里面有提到。念法第一个是念「善说」,第一个是「善说」的意思;这个「善说」就是佛能够善巧方便地宣说这样的佛法: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佛能这样地为我们宣说世出世间的因果的道理,这叫做善说。不是佛的人宣说不来的。第二个是「现见」,这个念法的时候怎么念呢?第一念法是「善说」,第二是「现见」。这个「现见」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听佛说的这样的佛法,我们现在就去修这样的止观:观苦,观它的苦集灭道的道理,也就是修止观。那么这么观的时候,你现在这样观,你现在就能成就,不是说等到来生,不是;你现在就能成就,你现在就可以得圣道,那么这就叫做「现见」。这佛的法是现见的,这个话的意思,表示不是很难的事情,不是难事。观察这色受想行识是苦,那么真实是苦,这话是真实不虚的,那么这也是容易现见的。观察它是无我的,那么真实是无我的,也不是个难事。观察是无常的、是空的,那么真实是无常、是空,不是一个困难的事情。所以是能现见,你真实能见到苦集灭道,你就是得圣道了,这叫做「现见」。善说、现见,再就是「无热」。这个「无热」是什么呢?就是佛说的这个八正道,佛说的这个苦集灭道的这种法门,非常清净,里边没有烦恼;里边是清净的,没有错误的、没有染污。就是譬如医生看我们的病,给我们开这个药方,这药方开的恰到好处,能够去掉你的病,而不会给你制造病痛的,所以药里边没有病,是这个意思。就是佛说的这个法门里面是清净无染,它真实能有这种作用,所以叫做「无热」。

「应时」;善说、现见、无热、「应时」。这个「应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现在能这样修这个八正道、修这个现观、修这个止观,你现在就能成就这个现观,而不会等到将来的,不是。不会等到将来,不会等到后来的时候,就是现在就可以成就,这是一个解释。再呢,修学圣道、修这个止观、修这个八正道、修三十七道品、修这个四念处,不简别时间的,不说一定是什么时候修,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修,白天也可以修,黑天也可以修,早晨也可以修,晚间也可以修,不去计较非要什么时间,不是的,这是「应时」。但是我看《阿毗达磨论》上讲,就是你现在这样用功修行,现在就能成就,不必等到将来的,不是。这样就和前面「现见」有点相通的意思。那么这就是「应时」。第五个念法是什么呢?就是「引导」的意思。这个「引导」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修佛说的八正道,你这样作如是观去用功,它能引能导到见道去,它有这个作用,能有这个作用,能导向这样。这个是「引导」,这是第五个。第六个是「如实知见」,就是你作如是观的时候,他就能真实地见到苦集灭道,你就能够真实地: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你作如是观的时候。那么这是第六。第七个是「智者内证」。这个「智者」是什么呢?就是佛和佛的弟子,这些阿罗汉、这些得圣道的这些菩萨。佛和佛的弟子,这些人都是智者,这些智者他们已经这样子成就了这个法,就是已经有这么多的圣人这样成就了的。那么这一共是七样,就是这样来念佛所说的正法。

从这一共七样来看,第一个「善说」是佛说的,底下「现见」都是讲修行的事,最后一个「智者内证」就是已经有这样成功了的人。从这上看呢,修学圣道不是个难事,不是很难的事情,是可以成就的,而且表示现在就可以成就;「现见、应时」,不是等到将来成就的。在这个《阿含经》上和《般若经》、《宝积经》这些经论上看,得圣道的人,就是听佛说一坐佛法,这一坐说的法,当时就有人得道。在我们出家人的戒律上看,他在安居中;三个月九十天的安居得初果了、得二果、得三果、得四果、得四禅八定了;也有人七天得初果,有人两个七,有人多少个七;但也有人没有成功,也是有。那么这样子去念佛所说的正法,就感觉到不是很难,得圣道不是很难的事情。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你先要学习通达,通达了「观法无我」这事你通达了,然后你这样去观,它就是容易成就。「观一切法空」也是一样,你要明白什么叫做「空」,然后观这空是很现成的事情。加上了戒、定的增上缘,这个智慧是容易成就的。所以念法的时候能使令你有信心,有坚强的信心。

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僧随念」就是念随佛修学圣道的这些人,他们已经得初果了、得二果、得三果、得四果了,有无漏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样念。这是三宝,三宝这都指圣人说的;僧宝这个地方,是指入圣道的人说的,没入圣道的人是僧,而不能说是宝。在《阿毗达磨论》上倒是很明显的标示出来这个意思。

所以于「佛法僧随念之行」,念佛、念法、念僧的时候能令我们的心清净,生欢喜心,这心就不沈没了;心不沈没的时候,这止观的境界就可以现前,这样意思。「佛法僧随念之行,名归依随念」。

「于趣涅盘行、趣资财行、趣生天行,随念之行,名证随念」,这个「趣涅盘行」,应该说就是佛的八正道就是趣涅盘行。但在六随念里边,佛、法、僧,第四个就是戒,这个「戒」是趣涅盘行,就是它能向前进到涅盘那里去,这个戒是「趣涅盘行」。而这个六随念「念戒」的这个时候,是在忆念自己的戒是清净的;这个轻戒、重戒我都持得很清净生欢喜心,那么这样子为智者所赞,为有智慧的人所赞叹,他不诃责我而能赞叹我,那么这就是念戒,叫「戒随念」,也是生欢喜心。

佛、法、僧、戒、「念舍」,这六随念里面第五个是「舍」。「舍」是什么呢?就是我能够破除去悭吝心、悭贪的心;我能得到清净的财、我能够布施去帮助他人,所以叫做「舍」,这个「舍」是这个意思,这是第五。

第六个是什么呢?「念天」。六随念最后是「念天」;这个「天」就指四大王众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就是六欲天。念这六欲天怎么念法呢?是念六欲天的人,为什么他们能够往生到天上去呢?他们有信、戒、闻、舍、慧,加惭、愧就是七个。就是他对佛法僧有信心;「戒」、他也有戒;「闻」、他能听闻佛法,听闻苦、空、无常、无我的佛法;「舍」、他也有舍的功德,有布施的功德;有「慧」,就是通达四谛的道理,感觉到人生是苦、是无常、是无我的,有这种认识。他有这样的功德的时候他就能生到天上去。那么这个比丘能这样观察的时候,也观察自己我也有这样功德,所以我要死了以后我也能生到天上去,这比丘这样思惟。信、戒、闻、舍、慧,那么这样念天,念天是这样念法的。

这样说这个「趣涅盘行」就应该属那个「戒」。「趣资财行」就是那个「舍」。「趣生天行」就是「念天」。我也具足了信、戒、闻、舍、慧。我们初学佛法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要具足这五种功德;对于佛法僧要有信心;第二个要持戒清净;第三要多闻,多闻佛法;再有舍、要弃舍悭贪的垢;慧、就是要通达四谛,苦集灭道四谛的道理,但简单的说就是通达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要心里面能够有这样的正念。那么具足了这正念,当然这五种念也还是有深有浅的。

这样子这叫做「趣涅盘行、趣资财行、趣生天行,随念之行,名证随念」,就是自己成就了这样功德,而能这样随顺的忆念。这是在(陵本十四卷二十页)里面有解说,「如是名为六种随念」。「谓由此故,修六随念」这文是这样意思。

「又依自增上生事及决定胜事」,这底下解释这个「或复思惟随一妙事」这个怎么解释呢?就是「又依自增上生事」,这个「增上生」这句话就是属于人天善法;说我现在是人,我在人的世界我有这么样一个程度,但是我希望我能够具足了六随念,具足了五戒十善,使令我将来的生命还好过现在,比现在还能够如意,叫「增上生」,就是殊胜的生命,更圆满的生命。我不能修这个出世间的圣道,但是我世间上的这个生命,我能得到一个更圆满的生命;不但是不堕落三恶道,在人天里面我也感觉到特别的殊胜,那叫做「增上生事」。「自增上生事及决定胜事」,这个「决定胜」就是出世间的圣道。「增上生」这件事不是「决定胜」,因为有可能我生到天上去,或者再来人间享受宝贵,又可能迷惑了,对于佛法没有信心也可能做恶事,有可能会跌倒了有可能又跑到三恶道去了,所以不是决定胜利的。若是你能修学无漏的戒定慧,那得了圣道,那一定是胜利而不会再退下来的,所以叫做「决定胜」。

「又依自增上生事及决定胜事,谓已身财宝盛事作意思惟发生欢喜,是名思惟随一妙事」,这里解释这个「增上生事」。「谓已身财宝盛事」,谓自己所成就的圣财,「财宝」不是世间的财宝,就是在佛法里面得到的信、戒、闻、舍、慧,这是财宝,这是一个殊胜的作意,在这个殊胜的事情上作意。「思惟发生欢喜」,我原来是很普通通的人,我现在发财了,我有了圣财;信、戒、闻、舍、慧;我将来不会跑到三恶道去,一定在人间或在天上享受这种清净的富乐,那么心里就生欢喜心。

这个是从佛法讲善恶的缘起来观察,而不是强调、不是注重现在的安乐,不是注重眼前的安乐,而是注重将来的生命;我将来我能够有更好的成就,注重这件事。如果只注重现在,将来若是不注意的话,那是危险的,可能苦恼了。这样子思惟就发生了欢喜心。所以「或复思惟随一妙事」发生欢喜心,「是名思惟随一妙事」。

「如是思惟随顺修道诸欢喜事,随顺证得极清净道及果功德,名顺清净作意」,那么这个就是属于那个「决定胜」的事情。这样的思惟「随顺修道」,那就是戒定慧了、就是八正道,那么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欢喜的事情。「随顺证得极清净道」,前边是说自己这样学习修行,这一句话是「证得」,你成就了初果、二果、三果,这殊胜的清净的功德。「及果功德」就是已经成就了果的功德;有因的功德,有果的功德。那么这加起来名「顺清净作意」,这样叫做「顺清净作意」。

∵∵

寅十九、顺观察作意

顺观察作意者:谓由此故,观诸烦恼断与未断;或复观察自己所证,及先所观诸法道理。

这是第十九科「顺观察作意」。这个「顺观察作意」是什么意思呢?「谓由此故」,谓这个修行人,他修行了七天、或者修行了三年、或修行多久了,他有点成就;有成就的时候,他不认为自己决定是有成就,他很谨慎地先观察自己。「谓由此故」,由此顺观察作意故,「观诸烦恼断与未断」,这个人有没有修行其中主要的一个相貌就是断没断烦恼,这个经论上是这样讲,就是观察自己这个贪嗔痴的烦恼是断了呢?是没有断?这叫做「顺观察作意」。观察这个烦恼是断、是没有断?那怎么样观察呢?就是把自己这个分别心,观察这个色声香味触接触,内心与色声香味触接触的时候,看内心里面怎么反应,就知道是断、是没断了。

「或复观察自己所证,及先所观诸法道理」,或者是再观察自己所成就的功德。所成就的功德是各式各样情形,完全是不一样的;那么你成就了禅定的功德了,你成就了欲界定、未到地定、乃至四禅八定的功德了,你成就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了,种种的功德,或者是你把《大般若经》背下来了,把《华严经》背下来了,那么这都是「自己所证」。「及先所观诸法道理」,或者是你以前所修行的法门,观察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你观察这样的道理,你观察地很顺,而没有昏沈也没有掉举,而能够忍可于心,「观察道理」。那么从这些事情的观察,就知道自己烦恼是断是没有断?成就了多少地功德?这叫做「顺观察作意」。

∵∵

寅二十、力励运转作意

力励运转作意者:谓修始业未得作意者所有作意。

这是第二十科「力励运转作意」。「谓修始业未得作意者所有作意」;「谓修始业者」就是才开始修学圣道的人,就是我们从文字的佛法上的修习,达到了一个程度以后,你正式地修止观了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因为我们无始劫来的烦恼很刚强的,你若想要用止观的法门来调伏这个烦恼的时候,要「力励运转作意」,你要特别地用力量,特别地要用力量。用力量的时候,「运转」就是用止来调伏,或者是用观来调伏,或者是用不净观、或者是持息念、或者是慈悲观、或者什么什么…,就是多方面地来调伏这个贪嗔痴的烦恼,这叫做「始业」,才开始修这个圣道的业,修学圣业。

「未得作意者」,他还没得到未到地定,还没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还没成就;这个时候,这初开始用功修行都在欲界定里面,还没能得到未到地定,叫「未得作意」,后边有解释。这个时候叫「力励运转作意」,初开始用功修行的时候,是辛苦一点,要「力励运转作意」。「所有作意」,这个修行人他内心的作意,叫「力励运转作意」。

∵∵

寅二十一、有间运转作意

有间运转作意者:谓已得作意,于上慢缓修加行者所有作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