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三、理破(分二科)丑一、嗢柁南标

今当问彼,汝何所欲?嗢柁南曰:功能无体性,摄不摄相违,有用及无用,为因成过失。

这本是第七科「自在等作者论」是分三科,第一科是「标记」,第二科是「叙因」,第三科是「理破」。现在就是第三科「理破」里面分两科,第一科是嗢柁南的标,把标的大要、要义标出来,这是分四句,其实就是四段了。

「嗢柁南曰:功能无体性,摄不摄相违」。

前面「标记」,「叙因」里面说到大自在天等是作者,就是世间上的祸或者是福,是大自在天创造的,不是人自己做的,他的思想是这样的意思。那么现在这里说「理破」,用佛法的道理来破斥他,怎么说的呢?大意也就是难问他,大自在天有创造世间的功能,这个功能是有因、无因,都是不成就的,所以叫做「功能无体性」。这是第一科。第二科「摄不摄相违」。大自在天,他是属于世间?是不属于世间呢?从道理上去看,都是相违背的,也是不能成立的。第三科「有用及无用」,这是难问大自在天他创造世间,什么原因创造的?他有用吗?是没有用而创造的呢?都是不对的。第四科「为因」,他是以自在天为因、或者是其余的为因,而创造世间,都是有过失的。这是分这么四大科来破他,这是颂的「标」,底下是「长行」的解释。

∵∵

丑二、长行释(分三科)∵∵寅一、别征诘(分四科)

卯一、由功用难(分二科)辰一、总征

自在天等变化功能,为用业方便为因?为无因耶?

这个自在天前面还有一个「汝何所欲?自在天等变化功能…」,这个金陵刻经处这个本子,缺少这么一句,「汝何所欲」。

前面是「颂」,这底下「长行」解释分三科,第一科是「别征诘」分四科,第一科是「由功用难」,也就是功能的意思,先是总问。

「自在天」或者是梵天等,「变化功能」,他们有变化世间的功能,所以世间的上的一切事,不是有情自己的业力,是天所赐予的,是天造化的。那么天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为用业方便为因?为无因耶?」这个能力的发动,它的这个能力「为用业」,这个「业」就是行动,开始行动叫做「业」;「方便」,就是方法。是「用业」为方便,用业方便这两种为因由,而这功能发出来才创造世间的吗?「为无因耶?」为不须要有业、有方便,就能有功能创造世间呢?

这是总问,底下就是第二科「别诘」,「别诘」里面,先是「用业为因难」。

∵∵

辰二、别诘(分二科)巳一、用业为因难

若用业方便为因者,唯此功能,用业方便为因,非余世间,不应道理。

若是你的想法认为自在天的功能是用「业」、用「方便」为因由,而创造世间的话,若是你的主张是这样的话。「唯此功能,用业方便为因」,唯独是自在天他的功能,自在天创造世间的功能是用业、用方便为因,这个不公平。世间上的人也可以用功能、业为方便,怎么就单独自在天他用业方便为因,「非余世间」,其余的世间人就不可以有业功能的方便创造一切,这个不公平,不应、不合道理。是这样意思,不平等因,那么破他。

∵∵

巳二、无因难

若无因者,唯此功能,无因而有,非世间物,不应道理。

这是第二个难问,「无因难」。如果说自在天创造世间的功能,不须要假藉任何的条件,他就创造了。「唯此功能,无因而有」,唯独是自在天的功能是不须要有因,这个不好,不对。其余世间人也可以「无因而有」,为什么单独你是「无因而有」呢?其余的世间非世间物,世间物不能「无因而有」,就是你的功能是「无因而有」,这个不应道理。难他的不平等。

∵∵

卯二、摄不摄难(分二科)辰一、总征

又汝何所欲?此大自在,为堕世间摄?为不摄耶?

前面颂上的第一句「功能无体性」说完了,这底下是第二句,就是第二科卯二「摄不摄难」,分两科,第一科是「总征」总问。

「又汝何所欲?」你想怎么地,你欢喜什么呢?「此大自在,为堕世间摄」,这是不平等因论者就是自在天等作者论,是人间的人。这个人主张是大自在天创造宇宙万物的,所以现在说话讨论的对象还是人间的人。

「又汝何所欲?此大自在,为堕世间?」这个大自在天,他是落于世间法之内,为世间法所摄呢?「为不摄耶?」或者超越世间,不属于世间呢?

说世间人,我们这世间人是这样,他不是世间人,他是超越的,他究竟怎么回事?这是总问。底下「别诘」,第一个是「摄难」。

∵∵

辰二、别诘(分二科)巳一、摄难

若言摄者,此大自在,则同世法,而能遍生世间,不应道理。

如果你的思想认为大自在天也是属于世间法的,也都是因缘生法,也都有生有死的这种事情,这样子。若这样的话,这大自在天就同于世间法一样,都是无常变化的。「而能遍生世间,不应道理」,世间上事情,每一样事情的出现都有它各别的因缘的,没有一件事不是一切法生起的因缘,世间上都是这样子。而你现在大自在天既然是同于世间法,「而能遍生世间」是不合道理,这一段完了。

底下「若不摄者…」,这是第二段是「不摄难」。

∵∵

巳二、不摄难

若不摄者,则是解脱,而言能生世间,不应道理。

「若不摄者,则是解脱」。如果说大自在天他不是凡人,不是世间人,他超越世间的,他是没有生死的,他已经大自在了、得解脱了,就是解脱的人,解脱的人就是圣人了。那么圣人是…,「而言能生世间,不应道理」,而说他能生世间,世间上的有漏的、苦恼的境界,由他创造出来,这是不合道理。他应该创造清净的清净法、安乐法,令一切众生得大解脱才对,怎么变化出来很多的苦恼、很多的陷阱让众生受苦,这是不对的。所以「能生世间不应道理」,这是第二段完了。

∵∵

卯三、有用无用难(分二科)辰一、总征

又汝何所欲?为有用故变生世间?为无用耶?

第三段「有用无用难」,这里分两科,第一科也是「总征」。

「又汝何所欲?为有用故变生世间?」大自在天他创造…世间上的一切是他创造的,世间上的事情通常是这件事有用、有作用,我须要,有这种须要才做这件事。那么大自在天他来创造世界,创造世间上的事情,是不是大自在天有这种须要,他须要这件事才创造。「为有用故变生世间?为无用耶?」是没有用,他就来做这件事,做这个没有用的事吗?

这是总问,这底下「若有用者…」,「别诘」,底下是「有用难」。

∵∵

辰二、别诘(分二科)巳一、有用难

若有用者,则于彼用无有自在,而于世间有自在者,不应道理。

如果说大自在天创造这个世间,大自在天有这种须要,他有这个须要,那么他就做这个事。「则于彼用,无有自在」,那他就是对于这个用处的事情;有这个用处、有这个须要这件事,他就没有自在力。他叫做大自在应该是自在,他若是有须要做这件事,那他就是不自在。

人到无求品自高,你若有所求,你就要低头了,那就是不自在了。所以你还要有所求,还有所缺,须要做这件事,那你就是不自在了,「则于彼用无有自在」,你就是不自在了。

一切物都是满足的,更无所求,这人才是自在。你还要有所求、还有缺,还须要造一个东西,做这件事来补足一下,那就是不自在,「则于彼用,无有自在」,那怎么能叫做大自在呢?「而于世间有自在者,不应道理」,你原来是不自在,你说你于世间有自在,这是不应道理。这一段。

∵∵

巳二、无用难

若无用者,无有所须,而生世间,不应道理。

说是「若是无用」,大自在天什么都是满足的,不须要再做什么事情。「无有所须」,更无所须了,那你无事生非,而无端的造出很多的事情,那这个人是不是神经病了呢?是不是?不应道理。这是变成了有愚痴狂乱的人了,所以是「而生世间,不应道理」。

∵∵

卯四、为因性难(分二科)辰一、总征

又汝何所欲?此所出生,为唯大自在为因?为亦取余为因耶?

这是第四科「为因性难」也是分两科,第一科是「总征」。

「又汝何所欲?此所出生,为唯大自在为因?」说你这个大自在他有这种功能,能出生世界上一切的万物,万事万物都是由大自在出生的,那么他怎么样出生法呢?「为唯大自在为因」,只是唯独是大自在天,他就是出生世间的因呢?「为亦取余为因耶?」为也是大自在天本身还不能,力量还不够,还要取其他的条件做因由,才能出生世间呢?这样问。

这是总问,底下「别诘」,别诘分两科,第一科「唯大自在为因难」。

∵∵

辰二、别诘(分二科)巳一、唯大自在为因难

若唯大自在为因者,是则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出生;若时有出生,是时则有大自在;而言出生用大自在为因者,不应道理。

「若唯大自在为因者」,如果说就唯独大自在本身就是出生世间的因由就够了,不须要另外再假藉其他的什么条件,不须要。若是这样的话,「是则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出生」,若是这样的话,那就要那个时候,若那个时候有大自在的话,「是时则有」世间「出生」了。因为不须要假藉别的因缘,若假藉别的因缘,那个因缘够,那还好,如果不够就得等待了。现在不须要别的因缘,你这因缘是现成的,只要有你就可以出生世间了。

「若时有出生」,若是这个时候有世间万事万物出现,这个时候就是有大自在,一定是这样子。这样子说,大自在和出生的世间,都是本来有的了,大自在天是本来有的,本来就是常有的,那么世间也应该是常有的。

「而言出生用大自在为因者,不应道理」。而你是说世间的出生要用大自在为因,那可见就和原来这个意思就不符合了。「用大自在为因」,世间上出现的事情,古代的时候没有飞机,现在有飞机了,那么就是…可见是古代时候,你这个自在力不够,是后来出现的,这是不对的。这个万事都有变化、都有生灭变化,有时有、有时无,那么这个和原来这个定义就不对了。若是有大自在,「是时则有出生,若时有出生,是时则有大自在」,那么这个万物应该一齐都有了,而后有说又坏了,坏了又再有,那就和这个意思不对了,「而言出生用大自在为因者,不应道理」。

∵∵

巳二、亦取余为因难(分二科)午一、更征

若言亦取余为因者,此唯取乐欲为因?为除乐欲更取余为因?

这是第二个「亦取余为因难」,前面「唯大自在为因难」,这是亦取余为因难,分二科「更征」。

「若言亦取余为因者」,若是你感觉到单独是大自在为因,对于世间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有时有、有时无,这个有点困难。那么这个你若说「亦取余」,你须要凭借其余的因素才能出生世间,如果你改变主意,是这样意思的话。「此唯取乐欲为因?为除乐欲更取余为因?」那么这样的话,「取余为因」这个「余」究竟是谁呢?或者是这样子,「此唯取乐欲」,就是大自在天他欢喜,我欢喜,我要这样子,就这个心理就是因?「为除乐欲」,更取其他法为因呢?

这是「更征」,底下「别诘」,「唯取大自在为因难」。

∵∵

午二、别诘(分二科)未一、唯取乐欲为因难(分二科)∵申一、更征

若唯取乐欲为因者,此乐欲为唯取大自在为因?为亦取余为因耶?

「若唯取乐欲为因者」,若是你的想法是这样,唯独乐欲为因。「此乐欲为唯取大自在为因?为亦取余为因耶?」这底下再问,就是再问他。「若唯取乐欲为因」,这是取乐欲为因,「此乐欲为唯取大自在为因?为亦取余为因耶?」又追问,你这「乐欲」,唯独是以大自在为「乐欲的因」呢?「为亦取余为因?」你还要取余法为乐欲的因呢?这个是追问这个乐欲以何为因?

底下是「别诘」。

∵∵

申二、别诘(分二科)酉一、唯取大自在为因难

若唯取大自在为因者,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乐欲;若时有乐欲是时则有大自在,便应无始常有出生,此亦不应道理。

「若唯取大自在为因者」唯大自在为乐欲之因。「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乐欲;若时有乐欲,是时则有大自在」,他们二个是分不开的。若是这样的话呢,「便应无始常有出生,此亦不应道理」。这就应该从无始…因为大自在天不是因缘所生法,那么大自在天的乐欲也应该从无始以来就有,这样子就应该从无始以来,世间上一切事情都出现了,不应该现在又出现一件事,这是不对的,所以「此亦不应道理」。这是第一科,底下第二科。

∵∵

酉二、亦取余为因难

若言亦取余为因者,此因不可得故,不应道理。

「若言亦取余为因者」,不但是大自在天,「亦取余为因」,若是取余为因,不但是大自在天为因,也不但是乐欲为因,还有其他的法为因,才出生一切世间的。若这样的话,你是这样子,世间万物也应该这样子,世间万物每一个众生他也可以取因,他也可以有乐欲,或者他有其他的条件,也可以创造什么事情,那么单独你是这样子,这是不对,不合道理嘛!

「此因不可得故」,这个因不能成立。这个「此因不可得」,或说是不能成立,或者说你在创造万事万物,万事万物才出现。你在创造之前,准备因缘的时候没有万事万物,那么这就是你的一个乐欲,你「取余为因」还有什么呢?另外没有嘛!「此因是不可得」的,不可得的,那么你就不能创造万物了,你说你能创造出生世间是不应道理,或者这么讲。

∵∵

未二、彼欲无有自在难

又于彼欲无有自在,而言于世间物有自在者,不应道理。

前面是第一科「唯取乐欲为因难」,这是第一段解释完了。现在第二段「彼欲无有自在难」,这一段意思和前面是一样。

「又于彼欲无有自在」,又你说这大自在天有乐欲,他若是有乐欲的话,心里面还有所求。我还欢喜这个、欢喜那个,还有所求,那么就是他不自在,他有所求就是有所少、有所不足,有所不足就是不自在。他若有欲,他就不自在。「而言于世间物有自在者,不应道理」,这就是自相矛盾了,不应道理。

∵∵

寅二、结略义

如是由功用故,摄不摄故,有用无用故,为因性故,皆不应理。

这是第二科,寅一是「别征诘」,现在是寅二「结略义」,就是把这一段的要义啊,把它提出来做一个结束、做一个结论。

「如是由功用故」第一段那个功能,第二个是「摄不摄故」,第三是「有用无用故」,第四是「为因性故」,皆不应理,都是不合道理的。

∵∵

寅三、总斥非

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第三科是「总斥非」,你这自在是万物的作者啊,这个说法是不合道理的。

∵∵

癸八、害为正法论(分四科)子一、标计

害为正法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于彼祠中,咒术为先,害诸生命,若能祀者,若所害者,若诸助伴,如是一切皆得生天。

这十六大科里面现在是第八科「害为正法论」,「害」、杀害是一种罪恶的事情,是非法,但是这个邪知邪见的人认为「害」是正法,「害为正法论」。这一科是「标计」。这「害为正法论者」,是怎么回事情呢?

「谓如」,就是说有一类的人,或者是沙门、或者是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于彼祠中,咒术为先」,若在那个地方,就是供奉天、祭祀天的地方,祭祀天的地方,怎么祭祀法呢?要杀羊或者是杀牛,印度可能不杀牛,那就是杀生物了,或者是杀猪、或者是杀什么…,做这件恶事的时候,先是念咒,有「咒术为先」,先念这个咒术,用这个咒的方法来做这件事。念了咒以后,然后再害诸生命,各式各样的生命要杀死它,杀死它用这个众生的肉来祭祀天。这样做了以后,「若能祀者」,能祭祀的人,若所杀害的众生,「若诸助伴」,大家合作的帮忙的人,这一切的人。「如是一切皆得生天」,就都生到天上去享福去了。能祭祀的人,他所杀害的众生,杀害的众生也生天了,帮忙的人也生天了,这叫「害为正法论」。

这是「标计」,底下第二科是「叙因」,先是「问」。

∵∵

子二、叙因(分二科)丑一、问

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这是「问」,底下回答。

∵∵

丑二、答(分二科)寅一、明所由

答:此违理论,谄诳所起,不由观察道理建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