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三、释难(分二科)∵黄一、问

问:若如是者,何因缘故,于一切法离言自性而起言说?

离言法性这一科,分三大科:第一科是理成,第二科是教证;现在是第三科释难,解释这个问题,分两科,第一科是问。

「若如是者」,若是像前面所说的,这胜义法性是离言的,是没有言说的。「何因缘故」,什么理由「于一切法离言自性而起言说」呢?它没有言说嘛,为什么又建立很多的言说呢?这是问,这个问就是个「难」,下边就回答解释这个难。

黄二、答

答:若不起言说,则不能为他说一切法离言自性,他亦不能闻如是义。若无有闻,则不能知此一切法离言自性。为欲令他闻知诸法离言自性,是故于此离言自性而起言说。

「若不起言说,则不能为他说一切法离言自性」,你说的有道理,离言自性没有言说,就不应该起言说;但是若是不建立这么多的言语,就不能为众生宣说一切法离言自性了,就不能去讲解这件事。「他亦不能闻如是义」,若是不言说,那么众生也就不会听闻这样的胜义自性。「若无有闻,则不能知此一切法离言自性」,佛菩萨没有这样开示,众生也就不会听闻了,不听闻就不会通达一切法离言自性的道理。

「为欲令他闻知诸法离言自性,是故于此离言自性而起言说」众生若不能够通达离言自性,也就不能修学圣道了;不能修学圣道,也就不能够得大涅盘无上菩提了。所以「为欲令他」,佛菩萨的慈悲心,为欲令众生听闻、通达「诸法离言自性」的道理,「是故于此离言自性而起言说」,所以建立了这么多的文句;这是回答这个问题。离言法性这一科,已经讲完了。

天二、净障门(分四科)∵∵地一、障因缘(分三科)∵∵玄一、总标

又诸愚夫,由于如是所显真如,不了知故,从是因缘,八分别转能生三事;能起一切有情世间、及器世间。

这是第二科。「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这一大科里边,有略标、有广辨,广辨这一科里边呢,分两大科,第一科是智行门,已经圆满了。现在是第二科净障门,就是清净障碍,把障碍清除,叫做净障门;分四科,第一科是障的因缘,分三科,第一科是总标。前面这个智行这一大科呢,已经说出来什么叫做离言自性、什么叫做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它的大意已经说完了,这以下又提到清净的缘起的事情。

「又诸愚夫」,就是很多的没有智慧的人,「由于如是所显真如」,因为对于前文所说的这个胜义法性,里边所显示的这个真如的道理,就是法无我的道理。「不了知故」,不明白这个真如的体相,真如的道理的原因,就是无明、就是糊涂。「从是因缘,八分别转」,由于不了知真如的道理的关系,就有八种虚妄分别现起来,这八种分别现起来,「能生三事」,能生起三种事情。不了知真如这是无明;由无明生出来八种分别;由八种分别能生三事。「能起一切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就是由无明、八种分别和三事,能现起一切有情世间,能现起有情所居住的世间,就是器世间。这个染污的缘起,就是这样子。

《披寻记》一二○六页:

有情世间器世间者:自业所感内分死生,是名有情世间。共业所感外分坏成,名器世间。由此二法,能摄一切诸戏论事,谓能取法及彼所依所取之法,是故建立二种世间。

「有情世间器世间者:自业所感内分死生,是名有情世间」,这个有情世间,就是每一个众生自己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你自己的业力造成的,你自己所造的,或者是善业,或者是恶业,或者是不动业,你造的这个业力所感,所招集来的,是「内分死生」,就是不是外边,你里边,你自家的生命体里边,是死或者是生,就是果报的开始就是生,果报的结束就是死了,它不是永久的,所以有死生,它是自业所感。「是名有情世间」,就是这里边它有心理作用、有精神作用,所以叫做有情世间。「共业所感外分坏成」,就是,不是一个众生的业力,是很多的众生共同的业力所造成的,这是外分,就是生命体以外的这一部份,这一部份也是无常的,也有坏也有成,这就叫做器世间。

「由此二法」,由于有情世间和器世间这两种法,「能摄一切诸戏论事」,能包括所有这一切的戏论的事情;这个戏论,就表示是没有真实性,只是虚妄分别,它没有真实的体性,叫做戏论。「论」也有表示言说的意思,就是一句虚妄分别的语言,有分别才有语言,有语言也就是有分别。也就是这个假立言说,假名安立的一切法,都叫做戏论事。究竟是什么叫做戏论事呢?「谓能取法及彼所依所取之法」,这个「取」在这里就是执着的意思。能执着的法,能执着的是谁呢?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识,主要是第六识。能执的心法「及彼所依」,及彼心法所依止的,就是六根。能取就是六识,「及彼所依」就是六根,所取就是六尘;这是十八界。说到阿赖耶识,那就包括在第六意识里面。「是故建立二种世间」,所以就建立这两种世间,就包括一切法了。这样说呢,这个能取法是六识,所依就是六根,六根、六识就是我们的内分的生命、这个生命体;所取的六种境界,色声香味触法,那就是器世间了。这是总标,是标出来它的大意,下边再详细解释。

玄二、列释(分二科)∵∵黄一、列八分别(分二科)∵宇一、征

云何名为八种分别?

这第二科是列释,分两科,第一科是列八分别,这八种分别是什么呢?把它标列出来。分两科,第一科是征。

「云何名为八种分别?」若不明白真如理的关系,就生出来八种分别,什么叫做八种分别呢?这是征,下边第二科就是列出来。

宇二、列

一者、自性分别,二者、差别分别,三者、总执分别,四者、我分别,五者、我所分别,六者、爱分别,七者、非爱分别,八者、彼俱相违分别。

这八种分别列出来了,下文有解释。

黄二、释生三事(分二科)∵∵宇一、能生差别(分三科)∵∵宙一、征

云何如是八种分别能生三事?

前面第一科是列八分别,这是第二科,解释这八种分别能生三种事。分两科,第一科是能生差别,分三科,第一科是征。怎么叫做如是八种分别能生三事呢?这是征。下边第二科解释,分三科。第一科,先解释八种分别的前三种分别,分两科,第一科,能生依缘。

宙二、释(分三科)∵∵洪一、前三分别(分二科)∵∵荒一、能生依缘

谓若自性分别、若差别分别、若总执分别、此三分别能生分别戏论所依、分别戏论所缘事。

「分别所依,分别戏论所缘事」,就是生这个依缘,一个依、一个缘;八种分别里边,前三种分别,就是自性分别、差别分别和总执分别。「此三分别」能引生出来,能建立「分别戏论所依」,这个分别戏论所依,就是六根,分别戏论所缘那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界。「分别戏论所依」六根,这个根和境,六根、六境(尘),这都是因缘生法,都是依他起,所以称之为事。

《披寻记》一二○七页:

此三分别至分别戏论所缘事者:不如理思,是名分别。无义言论,是名戏论。如是分别戏论要有依缘方得生起,是名分别戏论所依分别戏论所缘事。此依缘事三分别生,谓由过去世自性等三分别为因缘故,能生现在分别所依及所缘事。

「此三分别至分别戏论所缘事者:不如理思,是名分别」,就是不合乎道理的分别、不合乎道理的思惟叫做分别;合乎道理的分别是圣人的境界,不合乎道理的思惟就是凡夫的境界,这样就包括三界内所有的心心所法,都包括在内了,那么都叫做分别,就连阿赖耶识也是在内了。「无义言论,是名戏论」,没有道理的言论,那就叫做戏论,或者说这个义是个境界,所分别的境界,所分别的境界是没有境界的,但是我们就认为有境界,加以分别,这就叫做戏论,这个所分别的境界是空无所有的,但是我们就认为是有,作种种分别,那么这就叫做戏论。

「如是分别戏论要有依缘方得生起」,这个不如理思的分别,无义的言论,这个分别戏论「要有依缘」,它也不能凭空就有分别戏论的,它要有依和缘才能现起,依和缘,刚才说「依」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若是眼识,要依眼根、以眼根为依止,耳识要以耳根为依止,乃至第六意识要以意根为依止。若是根坏了呢,这个虚妄分别就不动了,就不能动,比如说,这个眼根坏了,眼识就不起作用了,乃至意根坏了,意识也是不行,要有所依,还要有所缘的境界,也要有色声香味触法的所缘的境界,你这个分别,才能发生作用,才能分别的。那么这个所缘就是所缘缘,根就是增上缘,当然还要因缘、等无间缘,就是要有因缘才能现起,所以是「如是分别戏论要有依缘方得生起,是名分别戏论所依、分别戏论所缘事」。

「此依缘事三分别生」,这个所依、所缘,这件事,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三分别生」,就是这个自性分别、差别分别、总执分别来的,从这里来的。我们有自性分别、有差别分别、有总执分别呢,我们就熏习了种子;熏习了种子,将来这个种子,我们现在的这个生命体,终究有一天它坏了,它结束了,结束了以后,由这个自性分别、差别分别、总执分别熏习的种子,又现出来一个眼耳鼻舌身意,又现出来一个色声香味触法。

《楞严经》说:「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这个句子非常好,现在这《瑜伽师地论》就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由你内心的虚妄分别生出来的,是这么意思。「此依缘事三分别生,谓由过去世自性等三分别为因缘故,能生现在分别所依及所缘事」,这说的很明白,我们现在有这三种分别,熏习了种子,就会生起将来的所依所缘事;现在的所依所缘事,是由过去的三种分别熏习的种子所生,就是这么回事!这是能生依缘,这是第一科,下面第二科,由依缘生。

荒二、由依缘生

谓色等想事,为依缘故,名想言说所摄、名想言说所显分别戏论、即于此事分别计度非一众多品类差别。

前面是说这个依缘是怎么来的,现在有了依缘以后,又会有什么事情?所以这样讲。「谓色等想事,为依缘故」,这个色(等),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这些事情,这个「想事」,前面我们是解释过,这个想,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想」即是名,就是这个名言的名,因为你若没有想,就不能有名,要有想才有名,可也是有名也就会有想,所以说「想」也就是说名,说名也就是说「想」。这些「色等想事」,深一点讲呢,这个色是想所现的影像,所以叫「色等」就是想事,一切法都是心的分别,所以一切法皆是想事,这一切法都是有名言的事情,都是名言而已。

「为依缘故」,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是依,色声香味触法是缘,这些都是名言的事情,都是想事。眼耳鼻舌身这是色,色声香味触也是色,眼耳鼻舌身意的「意」就是想,是心法了;那么色声香味触法的「法」是包括了一切法,所以这个想事就是「依缘故」,依缘的缘故。「名想言说」,为依缘故,所以也就会又发出来「名想言说」,由于名想,又会发出来言说,又会发出来名想,「名想言说」;这里或者这么解释,由于有名,有各式各样的名句,所以你内心里面可以有思想,有了思想,就会发出来各式各样的言说,你若没有名,你心里面不能思想,你心里面不能思想,就不会说话,「名为先故想,想为先故说」,就是名、想、言说,都是因为有依缘的关系,就会有这件事,也可以这么说。

「名想言说所摄」,这是一句,「名想言说所显」,这是又一句,这两句话意思不一样,但彼此有关系;但还是不一样,就是「名想言说所摄」,是属于这一类的事情,《披寻记》有解释。「名想言说所显」,就是你有了名想言说的时候呢,就会显示你内心的思想,就能显示出来,就是可以和其他的人沟通。这是两句话,「名想言说所摄」、「名想言说所显」。「分别戏论」,就是因为你有名想言说,你内心里面就会有各式各样的分别,也会发出来各式各样的戏论。

「即于此事分别计度」,这个名想言说显示的各式各样的分别,各式各样的戏论,我们这个愚夫,没有智慧的众生,就在这些事上分别计度、执着,各式各样的执着,「非一众多品类差别」,不是很少的,是很多很多的,「品」就是类,各式各样的类别不同,或者是人间的事情、或者是天上的事情、或者是三恶道的事情,过去的事情、未来的事情、现在的事情,或者是善、或者是恶、或者是非善非恶,各式各样的差别的这些戏论、执着,就是因为有了依缘,就会有这么多事情。

《披寻记》一二○七页:

谓色等想事至品类差别者:此中更释三种分别因缘道理,谓依缘事,从分别生,分别亦由依缘事生,展转为因而生起故,名为先故想,想为先故说,是名分别戏论生起次第。然有二别:若婴儿等不善名言者所有分别戏论,是名名想言说所摄,谓由言说随眠之所摄故。若诸根成熟,善名言者所有分别戏论,是名名想言说所显,谓由言说随觉所显了故。由彼种种分别戏论,即于此依缘事分别计度,或执自性,或执差别,或总执我及余假法,各有非一众多品类差别,如下自释。

「谓色等想事至品类差别者」,这是把这一段文,重把它标出来。「此中更释三种分别因缘道理」,就解释这三种分别彼此互为因缘的道理、互相有关涉的道理。「谓依缘事,从分别生」,这就是由三种分别生出来这个依缘的事情。「分别亦由依缘事生」,而我们这三种分别呢,也是由依缘的事情生起的,你也生我、我也生你,就是互相生起。「展转为因而生起故」,就是互相的为因缘,我为你作因缘,你生起了;你为我作因缘,我生起了。「展转为因而生起故」,就是过去世的分别为现在世的依缘作因缘,现在的依缘又为分别作因缘,又会生起分别。

「名为先故想,想为先故说,是名分别戏论生起次第」,这句话,在唯识的著作里面常常提到;「名为先故想,想为先故说」这句话「是名分别戏论」生起的次第,生起的次第就是这样子。就是先要有名,而后才有思想,先要有思想而后才能说话,这也是一个次第。前面说呢,有过去世三种分别,才有现在的依缘;现在的依缘现起了,才会有各式各样分别,这都是生起的次第。说什么是最初的那个因缘呢?没有最初这件事,就是你向前推,永久就是这样子。「然有二别」,但是这里边有两种分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