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二、真实作意摄(分二科)∵∵玄一、标

彼复依止胜解作意,能正趣入真实作意。

在慈愍观这一科里面分二科,第一科解释趣入。分二科,第一科是胜解作意摄,已经讲完了,现在是第二科真实作意摄。分二科,第一科是标。「彼复依止胜解作意,能正趣入真实作意。」这是标。就是这位禅师,他原来是修胜解作意的,现在呢,以胜解作意作依止处,能正趣入,就是能进步到真实作意的法门里边。这是标,下面解释。分二科,第一科正辨趣入。分二科,第一科是明作意。又分二科,第一科是举于先际。分三科,第一科数无量。

∵∵

玄二、释(分二科)∵∵黄一、正辨趣入(分二科)∵∵宇一、明作意(分二科)∵∵

宙一、举于先际(分三科)∵∵洪一、数无量

谓趣入时起是胜解;我于乃至无量有情,发起胜解,利益安乐增上意乐。

「谓趣入时」,就是说这位修行人,他趣入真实作意的时候,「起是胜解」,他内心里面,他在奢摩他里面,作这样的观想,「胜解」是观想的意思。「我于乃至无量有情」,这下边就解释胜解的相貌,「我于」这个修行人他自己自称是我,「于乃至无量有情」,一开始做胜解的观想的时候,当然是少数的有情,亲品、怨品和中庸品,乃至到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有情,「发起胜解」,他在内心里边做如是观。「利益安乐增上意乐」,他心里面观想,现出来无量无边的有情,对这些有情呢要利益他们,有利益的增上意乐,有安乐的增上意乐,就是做这样的观想。

∵∵

如是我从先际已来,所有亲品、怨品、及中庸品,落谢过去诸有情类,其数无量,甚过今者,胜解所作。

「如是我从先际以来」,这样观想呢「如是」就是前面的这个观想,「我从先际以来」:就是从无始劫以来,「所有亲品、怨品、及中庸品,落谢过去」:从久远以来,与我有亲厚感情的人或者是有仇恨的人,或者是无亲无怨的人,在今天来说呢,这些人都是落谢过去,都已经不在了。「诸有情类」,这些过去的有情类,或者是人间的人,或者是天上的人,或者是三恶道的人,所以叫做「类」。「其数无量」数目是太多了,「胜过今者胜解所作」超过今天我做观想的这个数目,比这个数目多得太多了,这是数无量。第二科是性平等。

∵∵

洪二、性平等

如是过去诸有情类,为我亲已,复为我怨;为我怨已,复为我亲;为怨亲已,复为中庸;为中庸已,复为怨亲。

本来在观想里边所现出来的有情是有亲、有怨、有非亲非怨,是不一样的,有这么多的差别,有亲、怨、非亲怨的差别。但是实在是没有差别,是平等的。怎么知道呢?「如是过去诸有情类」,他们和我的有亲厚关系,但是都是无常的,为亲厚以后呢,又变成我的怨家了,「复为我怨」。「为我怨已,复为我亲」,同我做了一个时期的怨家以后呢,又变成了一个亲厚的人,亲爱的人了。「为怨亲已」为怨为亲以后又变成一个中庸性的人,也没有亲,也没有怨了,这个情形。也可能在这一世之中有这样的变化,也可能经过多少世,前一生是怨家,这一生变成亲友、变成是个亲厚的人,或者经过多少世的变化,有这个变化。「复为中庸,为中庸已,复为怨亲」,又转回来了。

∵∵

洪三、等与乐

由是义门一切有情平等平等,无有少分亲性、怨性、及中庸性;而非真实。由是因缘,遍于三品起平等心;平等应与利益安乐。

「由是义门一切有情平等平等」,这是第三科等与乐。「由是义门」由前面这样的观想,这就是个门,由这个门就达到另一个境界去了,达到了平等的境界,就是由差别的境界进入到平等的境界,由这样的观想为义之门。「一切有情平等平等」,所有的众生和我都是一样的,今天同我是怨家,实在他以前和我是亲爱的人,今天是亲爱的,原来和我做过怨恨的人的,都是有无亲无怨的,都是这样的,所以一切有情平等平等。「无有少分亲性、怨性、及中庸性;而非真实。」没有一点的这个亲性、怨性、及中庸性这三种人不是真实的,都是真实的,是有这回事情。「由是因缘,遍于三品起平等心」,由于前面在奢摩他里这样的观想,这样的胜解,我就普遍的于三品的众生里边起平等心,大家都一样,起平等心。「平等应与利益安乐」,我平等的:不是说和我亲厚的人,我给他利益安乐;不亲厚的人、有怨恨的人,不要给他。我不是,都一样,平等应与利益安乐。

∵∵

宙二、例于后际

如从先际,如是后际,于生死中,当复流转,应知亦尔。

下面是例于后际,前边是举于先际,过去的时候。这是以先际为例,可以知道后际亦复如是。「如从先际」上面这一段的观想、胜解,从过去际是这样子,「如是后际」将来的时候,「于生死中当复流转」还在生死里流转,「应知亦尔」也是和我都是一样的,关系都是一样,没有亲厚的差别。

∵∵

宇二、释妨难(分二科)∵∵宙一、难

又我于彼先际以来,诸有情类,未曾发起慈愍之心;彼皆过去,今起慈愍,复有何益。

这是第二科释妨难,前边是明作意,明胜解作意,这个胜解作意就是真实作意。这是第二科解释妨难,分二科,第一科是难。「又我于彼先际以来」,又我与彼三种有情,从无始以来「诸有情类,未曾发起慈愍之心」,我以前没有这样修行过,所以没有发起这样的慈愍心。「彼皆过去」,以前的事情都是过去了,「今起慈愍,复有何益」,说我今天生出来这样的慈愍心,普遍的布施他们,利益安乐,但是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吗?就这么说,这是一个难问。下面解释分二科,第一科是于过去。

∵∵

宙二、释(分二科)∵∵洪一、于过去

但为除遣自心垢秽,令得清净,故起念言:当令过去诸有情类,皆得安乐。

「但为除遣自心垢秽,令得清净」,修慈愍观的目的是破出去我自己心里面的污秽,就是向来都没有发心,发利益人的心;总是有的时候希望别人倒楣,就是没有好心肠,这都是垢秽。现在在禅定里边做如是观,就是破除内心的污秽,使令内心清净而已,不是真实对于那些人有什么利益,所以你这个难问是不须要的。「故起念言」,所以,就发动了这样的胜解,「当令过去诸有情类,皆得安乐」,这就是破除自己内心的污秽而已。

∵∵

洪二、例未来

诸未来世非曾有者,亦皆令彼当得安乐。

这是第二科例未来,过去的这些有情,我对他们发了好心,那么诸未来世这些众生,「非曾有者」,他还没有出现。「亦皆令彼」,我也发出这种慈愍心,令彼当得安乐,也发这个心,使令我心里面清净。度化众生是好,令众生有利益好,先清净自己,先令自己清净。

∵∵

黄二、较量福聚

如是趣入真实作意慈愍住中,诸福滋润,诸善滋润;望前所修胜解作意,慈愍住中所获福聚;彼于百分,不及此一;彼于千分,不及此一;彼于数分、算分、计分,邬波尼杀昙分,不及此一。

这以下是第二科,较量福聚,第一科是正辨趣入,正辨你起如是的胜解的观想。现在说较量你得到什么好处了。「如是趣入真实作意」,这前面这一段文,就是说明这位禅师在奢摩他里边由胜解作意进步到真实作意里边去。「慈愍住中,诸福滋润,诸善滋润」,入到这个真实作意里边,但是这个真实作意是什么作意?是慈愍的作意。这个禅师住在慈愍作意里边,他做如是观,或者经过一个小时或者是二个小时,或者是多少时间。

「诸福滋润,诸善滋润」,就有这个福、善的滋润。这个福和善,或者是从因果来讲:「福」或者是从果说;「善」是从因说。这里面的「滋润」就是熏习,由熏习,由如是熏习,将来会得到可爱的果报,得到福果。「诸善滋润」,现在有这个慈愍的良善的心情,来熏习这一念心,熏习自己这一念心,这是在因上说,有因有果。

「望前所修胜解作意」,望前边所修的胜解作意,那只是慈愍作意,没有说到无始劫来的事情,这二种作意来对比,对望就是对比。「慈愍住中所获福聚」,由这个真实作意的慈愍住中所得到的功德。「彼于百分,不及此一」,彼那个胜解作意,前面的胜解作意,于此真实作意分成一百分,是真实作意分成一百分,前面那个胜解作意,还不如此百分之一,这个真实作意的功德殊胜,是这样的意思。「彼于千分不及此一」,就是把真实作意分成一千分,前面那个胜解作意还不如它的千分之一。

「彼于数分、算分、计分,邬波尼杀昙分,不及此一」。这个「数分」就是说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其一,这就是数分。「算分」,就是以强弱来计算:比如一个健康特别强的人,和一个软弱的人,二个人打架,他是斗不过这个健康的人的。所以「不及其一」,就是前面假想观的慈愍作意,那它不能和真实作意相比的。「计分」,「计」还是计算,但是以贫贱的人和富贵的人相比,那是不能比的,贫贱人不能和富贵人比,所以胜解作意,不能和真实作意相比。「邬波尼杀昙分」,就是约因果说,就是真实作意的因果和胜解作意的因果,那么也不能相比,也是不及其一分的。

∵∵

天二、例所余

余如前说。

还有一部分这里就不说了,就是那个胜进的部分,胜进的部分这里就不说了。

∵∵

《披寻记》一○五五页:

余如前说者:前不净观说趣念住及胜修习,今于此中唯说趣入,其胜修习义无差别。故指如前,余差别观,皆应准之。

「余如前说者:前不净观说趣念住及胜修习,今于此中唯说趣入,其胜修习义无差别」,这里也有胜修习的意思,所以和前边四念住胜修习无差别,「故指如前,余差别观,皆应准之」。

∵∵

亥二、缘性缘起观(分二科)∵∵天一、释趣入(分四科)∵∵地一、由取相(分二科)

玄一、标

又于缘性缘起观中,初修业者由闻思慧,增上力故分别取相。

前边是慈愍观,慈愍观说完了,这是第二科,缘性缘起观。「又于缘性缘起观中,初修业者」,就是初开始用功的人,怎么样学习这个法门呢?这里分两科,第一科释趣入分四科,第一科由取相。分两科,第一科标。「初修业者由闻思慧,增上力故分别取相」,初开始学习这个法门的人,「由闻思慧」,由于你自己肯努力拿出来时间去学习这个缘性缘起观,你学习以后,又能够专精思惟,思惟这个缘性缘起观的道理,这样子,你内心里面就成就了一个殊胜的力量。「分别取相」,你这个智慧的力量能分别这个缘性缘起的相貌,能把这个缘性缘起的相貌拿过来,显现在你的心里边,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地方是标,下面第二科解释。

∵∵

玄二、释

谓诸有情由有种种无智愚痴,现见无常,妄计为常。

「谓诸有情」,就是很多的众生,由有种种的没有智慧,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没有智慧;一百样事情,可能有一样事情有点智慧,但九十九样事情都没有智慧;我们说是这个人有智慧,那十样事情,有五样事情有智慧,那就算有智慧了,就算不错了。不容易!现在这说是种种都是没有智慧,就是愚痴不明白道理,「现见无常,妄计为常」,这个眼前的这个大的局面,很明显的就会有变化,你本身的荣华富贵会失掉的,但是总是认为我有希望,「妄计为常」。从历史上看,的确是这么回事!都是不长久的。

∵∵

现见不净,妄计为净。

这个自己所爱着的境界都是不美妙的,但是就认为是美的。

∵∵

现见其苦,妄计为乐。

根本吃了很多的苦头了,但是还认为这里面还是有乐。

∵∵

现见无我,妄计为我。

从眼耳鼻舌身意的经验上看,很多事情都不能自主的嘛!但总感觉到我能主宰,还是有我的,在这个臭皮囊里还是有个我的。这是说这个种种无智、愚痴的相貌。

∵∵

彼诸有情,有如是等种种颠倒。

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众生,有这么多的、各式各样的颠倒迷惑。

∵∵

颠倒为因,于现法受及后所生诸自体中,发起贪爱。

这个颠倒迷惑就是烦恼,以烦恼为因,于现法中,就是这一个生命,现在这个色受想行识的生命体里边,有很多的觉受;在这里就是生出贪爱心。「及后所生,诸自体中」,现在这个生命体终究有一天结束了,又生出个生命体来。那么现在这个时候呢,假设这个人,他不认为是断灭的,将来还有生命的话,他也认为在那个生命体里头,也是「发起贪爱」,「于现法受发起贪爱」,于未来的生命体也是发起贪爱。当然这是说到「于现法受后所生诸自体中」,这个「自体」就是自体爱。「现法受」,这文句上好像偏于境界受,于境界受起爱。境界受也一定有自体受;有自体受也就有境界受。所以这两方面,这两种受都是发起贪爱。

∵∵

由贪爱故,造作种种生根本业。

由于自己有贪爱,贪爱的时候一定是不足,有所不足,所以要进一步的去争取,进一步那就要采取行动,所以造作了各式各样的业力。这个业力是将来的生命生起的因缘,所以叫做「种种生根本业」。以业为因而得果,所以业就是根本了。但是业的生起呢,以贪爱为根本,贪爱就是烦恼,所以是贪爱和业和果报,惑、业、苦。

∵∵

此烦恼业为因缘故,感得当来纯大苦蕴。

前面因烦恼而有业,因烦恼业为因缘故,就是招感了将来的纯大苦蕴,得到的那个色受想行识是苦恼的境界,但是人还想要庆祝一番。

∵∵

《披寻记》一○五五页:

由贪爱故造作种种生根本业者,爱有三种,谓欲爱、色爱、及无色爱,由此三爱近感当生,是故偏说造作种种生根本业。又复无明缘行及受缘爱,于尔所时,无明与爱非不俱有,然由无明发业为初,贪爱润生,最后究竟,是故当知造作种种生根本业于中非不说有无明,但约究竟,说由贪爱。

「由贪爱故造作种种生根本业者,爱有三种,谓欲爱、色爱、及无色爱,由此三爱近感当生,是故偏说造作种种生根本业」。「近感当生」,就是距离这个生命最近的,就是下一生,是故偏说造作种种生根本业。「又复无明缘行及受缘爱,于尔所时,无明与爱非不俱有」,说无明缘行的时候,没有爱吗?也是有爱。这个受缘爱的时候没有无明吗?也是有,都是非不俱有。「然由无明发业为初」,然而发业的是在无明这一方面它的力量,它的作用大,就是无明发业为初。「贪爱润生」,贪爱它能帮助你去受生死去,就是无明造的业,那个业还不一定得果报,若有这个贪爱的时候呢,来帮助那个业,业才能得果报。贪爱在润生这一方面说,无明就在发业这一方面说。「最后究竟」,这个贪爱能使令这个业最后圆满了,有招感果报的力量,这是由爱来的。所以虽然过去由无明造了业,你现在得阿罗汉道了,就没有爱了,没有爱呢,那个业就不能得果报,所以有这么一个差别。「是故当知造作种种生根本业,于中非不说有无明,但约究竟,说由贪爱」。

∵∵

地二、起胜解(分二科)∵∵玄一、标

彼既善取如是相已,复于其内发起胜解。

这是第二起胜解。前边第一科是取相,由闻思慧增上力故,能够取得缘性缘起的相貌,就是由惑业苦这样流转生死,就是这个相貌。所以下面起胜解就是开始修行了,分两科,第一科是标。

「彼既善取如是相已」,说是那个修行人,他既然能够取得缘起的相貌,「复于其内发起胜解」,那他在奢摩他里边,在他心里面又发起胜解的观想。这是标,下边就解释。分两科,第一科是于自。分两科,第一科是正生。

∵∵

玄二、释(分二科)∵∵黄一、于自(分二科)∵∵宇一、正生

谓我今此纯大苦蕴亦如是生。

前边说到取相的时候,是说诸有情,一切众生,但我本人也不能例外地「我今此纯大苦蕴亦如是生」。我这个纯是个大苦恼的这个生命体,也是无明缘行、行缘识、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也是这样现起的,没有例外的。这是说生,下面说已生。

∵∵

宇二、已生

又我自体,无边无际,从先际来初不可知,亦如是生。

「又我自体,无边无际」,这是说,我这个生命也是很多的,并不只是这一个生命,很多的。怎么很多呢?「从先际来初不可知」,从无始劫以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可知!推不到那个第一因的。「亦如是生」,从久远来就是这么生的,不只是今天,所以这个生是很多的。

∵∵

黄二、于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