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十三、修果(分二科)∵∵丑一、正明修果(分五科)∵∵寅一、征∵∵

云何修果?

「云何修果?谓四沙门果,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最上阿罗汉果。」〈声闻地〉一共是分三大科,第一科是种性地,第二趣入地,第三是出离地。出离地里边分两科,第一科结前生后,第二科略广宣说。略广宣说里边分四大科,第一科离欲资粮,第二科品类建立,第三科安立瑜伽,第四科广释修相;这就把〈声闻地〉完全说完了。现在是第二科品类建立,这一科里边分两科,第一科广征,第二科别答;别答里边又分两科,第一科是嗢柁南标,第二科长行的解释;解释里面分十七科,现在是第十三科修果。前边是第十二科瑜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是修,现在说修的结果。这一科里面分两科,第一科是正明修果,分五科,第一科是征。

「云何修果?」是征。

∵∵

寅二、标∵∵

谓四沙门果。

这是第二科是标。

∵∵

寅三、列

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最上阿罗汉果。

第三科是列,下边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最上阿罗汉果,这是列。

∵∵

寅四、释(分二科)∵∵卯一、总释名(分二科)∵∵辰一、征

此中云何名沙门?云何名果?

这是第四科,解释。分两科,第一科是总释名,又分两科,第一科是征。

「此中云何名沙门?云何名果?」这是提出这两个问题。下边第二科是解释,就等于是回答了;分两科,第一科是第一义,第二科是第二义,就是分两种解释。这是第一种解释。

∵∵

辰二、释(分二科)∵∵巳一、第一义

谓圣道,名沙门。烦恼断,名果。

用这两个意思作解释。「圣道,名沙门。」前边的文曾经解释过什么叫做圣?什么叫道?解释多少遍了。但是「圣」这个字应该记住它,它是有两个意思名为圣;第一个是远离一切染污法故,叫做「圣」。圣人他的身口意决定是清净的,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行动,这一切不善法完全是没有了;当然没有烦恼,也没有烦恼的种子。第二个意思就是有无漏法,就是清净的智慧、清净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没有染污法、具足清净法,那就叫做「圣道」。

什么叫做「沙门」?沙门有二种翻译,一种翻译,就是「息」,休息的息、息灭的息,息灭一切染污法故,名为「沙门」;第二个翻译,勤息,勤修圣道、息灭一切贪瞋痴,就叫做「勤息」。现在这儿问怎么叫做沙门?就是在佛法中成就圣道了,叫做沙门

「烦恼断,名果。」前面圣道,若是单独地解释圣道,范围是广博了一点;若是下面有个烦恼断,那圣道就主要是指清净的智慧、清净的戒定慧。有了清净的戒定慧,主要还是智慧;具足了清净的智慧,就能断灭一切烦恼了,这是果。圣道的果就是断一切烦恼,这是第一个解释。

∵∵

巳二、第二义

又后生道或中或上,是前生道所生之果。

这样解释。「后生道」:就是后来的生命成就的圣道。你成就的圣道「或」者是「中」品的、「或」者是「上」品的,「是前生道所生之果」:是前一个生命所成就的圣道的果。这样子以前后的圣道论沙门果,这样解释。这个,前、后,譬如说今天的生命是后,昨天的生命就是前;今年的生命是后,前一年的生命那就是前;这是一百二十年的生命是后,这一百二十年以前的生命那是前;这么样讲也可以。总而言之,前为后的因,后为前面的果,就是这样意思。我昨天静坐的时候,整天坐得很好,今天又进了一步,那么,今天的成就实在就是昨天的果,这样子解释。

「又后生道或中或上,是前生道所生之果」。第一个解释,烦恼断名果,圣道就是因了;后面第二个解释,后生、前生,也还是那样意思。但是这个表示出来你的努力;说圣道果是你的努力的成就,是这样意思。

∵∵

卯二、别建立(分二科)∵∵辰一、问

问:何故建立如是四果。

前面是总释名,这个名是总,解释名就是总释名了;现在是别建立,这个「别」就和那个「总」相对,就是,不是只是总说名,而是一样一样地把里面的内容列出来、说出来,叫做别建立,就是分别地说出来它圣道的内容。分两科,第一科是问。

「何故建立如是四果?」什么原因建立这四种果?须陀洹果乃至最上阿罗汉果。这是问;提出来这个问也等于就是把别建立的大意标出来了。

∵∵

辰二、答(分二科)∵∵巳一、标

答:对治四种诸烦恼故。

第二科是回答,分两科,第一科是标。

「答:对治四种诸烦恼故。」什么原因安立这四种果?原因就是这样,「对治四种诸烦恼故」:就是要灭除去四种诸烦恼的原因,就是立出来四种果。这倒是很肯定。这是巳一是标,巳二解释。

∵∵

巳二、释(分二科)∵∵午一、初果(分三科)∵∵未一、明对治

谓诸无事能感恶趣往恶趣因烦恼断故,及能断彼对治生故,立预流果。

第二科解释,分两科,第一科先解释初果;解释初果里边分三科,第一科明对治,就是修四念住,修四念住是能对治,烦恼就是所对治。

「谓诸无事能感恶趣」:这先说所对治。「谓诸无事」:就是没有这件事。没有这件事,但是这个无事能感恶趣,你若做了这个无事的话,就能招感恶趣,能招感到三恶道去受果报,能这样子。「往恶趣因」:你成就这个无事,它是能令你到三恶道去的一个因;三恶道是果,你成就这个无事就是恶趣的因。「烦恼断故」:往恶趣因实在就是烦恼,所以这个无事是什么?就是烦恼。这个「烦恼断故」,就成立了初果,这个须陀洹果就是因为断了这个无事的烦恼,你就能得初果。

「及能断彼对治生故」:这个无事的烦恼是恶趣因,它不会自己消灭的。你要修学四念住,你在奢摩他里边,就是未到地定了,你在这未到地定里面修四念住;「能断彼」:就是能断彼无事烦恼。这个能断彼无事的烦恼,就是能对治、能灭的四念住,四念住的智慧成就了、现起了,烦恼就断了。这个能治和所治不是相离的,这时候就成立了这个须陀洹果,就是预流果。看《披寻记》。

∵∵

《披寻记》九八二页:

谓诸无事等者:谓若烦恼唯分别起,缘烦恼生,不缘事转,是名无事烦恼,此即见性烦恼应知。

「谓诸无事等者:谓若烦恼唯分别起,缘烦恼生,不缘事转,是名无事烦恼,此即见性烦恼应知」。「谓若烦恼」:就是说我们的烦恼,这个烦恼是怎么生起的呢?「唯分别起」:唯独是你内心这样分别,这个烦恼才现起的;你若不分别就没有这件事。所以这个烦恼就是「唯分别起」。这个烦恼是什么呢?就是我见。在这色受想行识里面执着有我、有个常恒住不变异的我,有这个我的这个执着;这个色受想行识里面没有我,但是你就分别是有我,所以叫「唯分别起」。

譬如说我们这个爱烦恼,这爱烦恼,我看见一个可爱的事情,有一个所缘境,这个所缘境能引起我们内心里面的爱、引起内心的欲,有一个所缘境的、有这么一件事的,所以那叫做有事的烦恼。我们执着有我,这个我实在没有所缘的我,引起你的烦恼;你自己愚痴认为有一个我,执着有我,这只是你内心的分别,实在没有所分别的我,作你能分别的所缘境的,所以叫做「唯分别起」,唯是你内心分别,所以叫做无事,没有这件事、没有我这件事的,「唯分别起」。

「缘烦恼生不缘事转」:这个缘实在就是因为,就是因为你内心的虚妄分别,这个我见的烦恼才现起。「不缘事转」:不是去攀缘有一个我的事,然后生出来我的烦恼,不是这么回事儿。不是真实有个我作你的所缘境,而后生出来我见的,不是的,不是那么回事儿。是名「无事烦恼」,所以这叫做无事的烦恼。

「此即见性烦恼应知」:此即是有爱性的烦恼,有见性的烦恼,这就是你内心的分别;这个见就是内心的分别。内心的分别的体性作那个烦恼的体性,你内心的分别作烦恼的体性,你若不分别就没有这件事,这是这样的烦恼,「应知」,所以无事的烦恼。

得了圣道断了我见,你成就的无我的智慧不退,成就了以后就不会再退掉,原因就在这里,就是因为根本没有我,所以你成就了无我的智慧不会再失掉的。就是因这样的原因立预流果,预流果就是这么成就的;这里面看出来一能一所,能对治的无我的智慧现起,这个原因,灭除了我执,就是这样子成立了预流果。预者入也,出入的入,入于圣流、入于圣道,这么一个果。

∵∵

未二、会经说(分二科)∵∵申一、释义(分三科)∵∵酉一、标

而薄伽梵说:永断三结立此果者:谓依三品有三种结,障碍圣道令不生故。

前边是第一科,第一科的解释,明对治,有能对治、有所对治,来解释为什么成立预流果。现在第二科是会经说,就是和经上说的这预流果的道理相会合一下。分两科,第一科是释义,分三科,第一科是标。

「而薄伽梵说:永断三结立此果者」,这个《阿含经》里边,薄伽梵就指佛陀,有的翻个世尊,它的翻译意思很多。「薄伽梵说:永断三结」:永断三种烦恼,立预流果的,经上是这么说的。这是标。

「谓依三品有三种结,障碍圣道令不生故。」永断三结这话什么意思?「谓依三品有三种结」:有三类的事情,这里面有三种的烦恼。这个结就是烦恼,能令你与苦恼的事情会合,叫结。这三种烦恼障碍圣道,障碍你的无我的圣道,使令它不现起,是这样意思。这是标,下边第二科是列。

∵∵

酉二、列

一、在家品。二、恶说法毗奈耶品。三、善说法毗奈耶品。

依三品,那三品呢?「一」是「在家品」:这个人是属于在家人,不是出家人。「二、恶说法毗奈耶品」:第二类是外道,他说的法是有过失的、有罪过的,叫恶说法毗奈耶。这个毗奈耶翻个「灭」,或者翻个「律」;就是一个法、一个律,这种法、这种律是有过失的、有罪过的,所以叫「恶说法毗奈耶品」。「三、善说法毗奈耶品」:这个善说法,这就是佛教了,这样的法和律是有功德的,所以叫善说法毗奈耶。善说的法、律,善说法、善说律。这是三品,这是列,下面第三科就是解释,解释分三科,第一科萨迦耶见。

∵∵

酉三、释(分三科)∵∵戌一、萨迦耶见

依在家品,有萨迦耶见。由此见故,先生布畏,最初不欲发趣圣道。

这个三品、三种烦恼障碍圣道,现在先说第一种。

「依在家品,有萨迦耶见」:就是执着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识里面有我、我所见,叫萨迦耶见。「由此见故,先生布畏」:由于此人有这样的我见,我、我所见的关系,「先生布畏」,若是来到佛法里面,讲无我论,他就恐布了;他最初先发生了布畏的心,有点害怕,没有我这件事是很可恐怖的,这样意思。「最初不欲发趣圣道」:一开始来到佛教里面,一开始接触佛教的时候,就是不欢喜,不欢喜发心「趣向圣道」想要得无我的智慧,不想做这件事、不欢喜这件事。

∵∵

戌二、戒禁取

依恶说法毗奈耶品,有戒禁取。由此取故,虽已发趣,而行邪僻。由是不能生起圣道。

这是第二个解释戒禁取这个烦恼。

「依恶说法」:这个人他不愿意、不欢喜佛法,他不欲发趣圣道,也就等于说退出佛教,从佛教里面退出去了,不喜欢佛法。那么他喜欢什么呢?「依恶说法毗奈耶品」这个「依」实在也就是欢喜。他欢喜佛法以外的外道,外道说的法、律他欢喜。那么外道说的什么呢?就是有戒禁取、或者是外道的那些制度、外道的规则、外道的戒律、或外道修学禅定都在内,都是属于戒禁取;这个事情不可以做,这个事情不可以做,当然也有说你要这样做、你要这样做,这些事情,那么这叫做「戒禁取」。这个「取」:就是执着、爱着外道的这一切的它的教义、它的规则。

「由此取故,虽已发趣而行邪僻」:由这样的戒禁取的烦恼,你爱着外道的法、律,虽然这个人他也有心、发出离心了,他感觉人生是苦,他想要得涅盘乐,他有这种想法。「而行邪僻」:但是他的行动是不合道理的,是有过失的,「而行邪僻」。

「由是不能生起圣道」:虽然是发趣,有了出离心,但是不能生起圣道,因为他的行动不合法,这是第二,下面说第三。

∵∵

戌三、疑

依善说法毗奈耶品,有疑。由此疑故,虽已发趣,不行邪僻;而于正道未串习故,于如实见所知事中犹豫疑惑,障碍圣道不令生起。

这个补特伽罗他发趣圣道来到佛法里面来,不到外道那里去;「依善说法毗奈耶品」:他来到,依止,以佛教的法、律为他的依止处,但是他还有疑惑,他对于佛法有疑惑。「由此疑故,虽已发趣」:由于他有这样的疑惑心,对于佛有疑惑,对于佛说的法有疑惑,他认为这是正道吗?是可以相信吗?他有这样的疑惑,所以虽然发趣了、虽然有了出离心了,也「不行邪僻」,没有去学习外道的法、律,没有这样;「而于正道未串习故」:但是对于佛法里面的正道,他还没能够连续不断地学习,他不能,因为他对于佛法有疑惑。

「于如实见所知事中,犹豫疑惑」:对于如实见、如实知的事情里面,就是佛和阿罗汉这些佛教的圣人,得到的清净的智慧所见的真理,这个清净心所知道的一切缘起的圣道的事情、世间的因果的事情、出世间的因果的事情,「所知事」。这个「如实见」或者说是指涅盘,「所知事」就指世俗谛的苦集灭道。在这里边「犹豫疑惑」:他心里面有疑惑、犹豫不决。因为有这样疑惑,「障碍圣道不令生起」:障碍他这个戒、定、慧的圣道,不令它生起,他这个疑惑心叫它不能生起,他不能够发起正式地学习佛法,不能。这一科是释义,经上说到:「唯依三品有三种结,障碍圣道不令生起」,这个意思解释完了。下面第二科结立。

∵∵

申二、结立

由是因缘,唯说断此,立预流果。

由于前面这三品三种结的因缘,佛陀在经里面只是说断此三种烦恼,「永断三结立预流果」,这原因就是这样子,经上这么说的;「结立」。这里说的,是说「谓诸无事能感恶趣往恶趣因烦恼断故,及能断彼对治生故,立预流果」,本《瑜伽师地论》的态度是这样子立预流果,和经上说的意思也是相和,并没有矛盾,所以是会经说。「由是因缘,唯说断此,立预流果」,这是结立。下面第三科是显彼生,第一科明对治,第二科会经说,现在第三科显彼生。

∵∵

未三、显彼生

此预流果,极余七有;由是因缘,多生相续。

这是显彼生。这个预流果这个圣人,对于了脱生死这件事达到什么程度了呢?「极余七有」:他现在是得圣道了,他将来最多,这个「极」是最多,最多剩下了七番生死,他就得涅盘了,就是这么意思。「由是因缘,多生相续」:由此为因缘,他这个烦恼没有完全断嘛,只是断了这三种烦恼,身见、戒取、疑,断除萨迦耶见、断除戒禁取、断除疑。断除这三种烦恼,还有很多烦恼没有断;那些烦恼还令他在生死里边最多要受七番生死,就可以得涅盘了。

当然这话的意思,就是有的预流果还不会受七番生死,他可能受四番、或者三番,不是一定要七番生死,他最多是受七番生死,是这个意思;「由是因缘多生相续」由于他的烦恼还没有完全断除去的关系,他还有多少生死相续下去的,他还有这件事的。这是显彼生,显示预流果还有生死要受苦的。

∵∵

午二、余果(分二科)∵∵未一、明对治(分三科)∵∵申一、一来果(分二科)∵∵酉一、标

若断再生相续烦恼,生无重续,立一来果。

须陀洹果解释完了,现在解释其余的三个果。分两科,第一科明对治,分三科,第一科明一来果,又分两科,第一科是标。

「若断再生相续烦恼」:若是这个预流果这个人,他继续不断地努力修四念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继续努力这么修行;修行了就有了功效了,能断除去再生相续的烦恼。他断除去了见烦恼,但是他还有爱烦恼;这爱烦恼有欲界的爱烦恼、色界的爱烦恼、无色界的爱烦恼,现在是说欲界的爱烦恼。欲界的爱烦恼一共有九品;这个烦恼使令你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使令你无穷无尽地延续下去;现在须陀洹果就是有决定性了,就是再有七番生死,不会受第八番生死的,不会,受七番生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