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二、明所见(分二科)∵∵午一、于死生时

诸有情类临欲终没,名为死时;住在中有,名为生时。

「诸有情类临欲终没,名为死时」,这是说佛的十种智力,现在是第九科「死生智力」。「死生智力」分两科,第一科「出能见」,第二科「明所见」,就是现在念的文。能见,前面说过了,就是指天眼通说的。这一科「明所见」是天眼所见的境界。分两科,第一科「于死生时」。

「诸有情类临欲终没」,有情类就是有色、受、想、行、识生命体的众生,类就是各式各样的众生。「临欲终没」,就是接近要死亡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叫做「死时」,就是死亡的时候。「住在中有,名为生时」,这个死亡的时候就是这个色、受、想、行、识结束了。生时指什么说的呢?就是住在中有的时候,这个中有我们是讲过了,就是前一个生命结束,后一个生命开始的时候。开始的时候,这个开始还不是正式开始,就是后一个生命开始之前,有一个准备的阶段,那叫做中有,那个时候也是有生命的。所以若是后一个生命,就是正式地开始了;假设的话,后一个生命正式开始了,叫做生时。前一个生命结束了,在这两个生命的中间,也有一个生命,所以叫做中有。「住在中有」,这个中有也是有色、受、想、行、识,也是五种都具足的,五蕴具足的。在《大毗婆沙论》里面说的很详细的,就是这个中有虽然不是生命正式开始,但是它和后一个生命相似。譬如说后一个生命是老鼠,这个中有就像老鼠那样子;如果后一个生命是人,那个中有就像人那样子,但是比人小一点,所以叫做中有,在两个生命中间也有生命。等正式生命,若拿人来说,就是一个中有去投胎以后,已经投胎了,这个中有就结束了。投胎了,那是正式的生命的开始。

「住在中有,名为生时」,就是前一个生命结束了,后一个生命出现的时候,就是中有,这就叫做生时。这个若拿人来说呢,都是胎生,那么中有是怎么生?中有是化生,就是它这个业力,也就是心力,就是无而忽有;没有,就忽然间就出现了,所以它是化生。住在中有的这个时候,这叫做生时,就是生命现起的时候。这一段文是「明所见」,就是天眼所见。这个生命死亡的时候,我们肉眼也看不大清楚,医生可能会去量一量,也可能是说对了,也可能说的不对。这个生命的现起,人是不知道的,这就是要天眼,都是天眼所见。若是我们能得到天眼呢,我们也就会知道这件事,就是人死了没有断灭,它又有新的生命出现的。这件事当然是得天眼的人才能知道,得天眼呢,就是一定要有色界四禅。得到色界四禅以后,你再修神通,成功了,你才有天眼通,也可以有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都可以有。所以先要得禅定,得了禅定以后再修行,才能得神通。若是根本没有得禅定,那就没有神通这件事。所以这上面说「诸有情类临欲终没,名为死时;住在中有,名为生时」,这个若是常常学习经论的事情,当然若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你当然可以回答;这个死时间是在什么时候?生是在什么时候?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不学习经论,这个事不知道,或者听人讲也可以。

午二、于中有相(分三科)∵∵未一、恶色好色别

趣黑暗者,由二种相起如是类意生中有,如黑羺光及阴暗夜;故名恶色。趣明白者,由二种相起如是类意生中有,如晴明夜及婆罗[病-丙+尼]斯极鲜白衣;故名好色。

「趣黑暗者,由二种相起如是类意生中有,如黑羺光及阴暗夜;故名恶色」,前面是第一科「于死生时」,这是第二科「于中有相」,中有的这个时候的相貌。分三科,第一科是「恶色好色别」,有恶色、有好色的差别。

什么是恶色呢?就是「趣黑闇者」,在中有的这个时候,如果是恶色的时候,就是感觉没有光明,不看见光,是黑暗的境界。这个黑暗的境界里边「由二种相」,由两种相貌现起这一类的情形。就是「意生中有」,这个中有实在是业力变现的。说是你能够受持五戒十善,那么你就可以做人,也可能生天,那就是你的业力的变现,而业力不能离开心独立;不能离开了心,另外有业力独立的地方,所以还是心。所以叫「意生」,就是你心变现的。这个事情就是很怪,就是你若做恶业的时候……这个十二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我这个心它就这样虚妄分别。为什么会这样虚妄分别?行缘识,就是这个业力,业力叫你这个心这样分别。本来也没有猛火,但是心里面就看见有猛火了,它心就这样分别有猛火。为什么这样子?行缘识。

「意生中有,如黑羺光」,这个羺是羊,这个羊是指蒙古的羊,蒙古的羊是黑色的羊,那个黑色里边有个黑色的光,所以叫做「黑羺光」。就是这个「意生中有」这个中有,就像那个黑色的羊似的,这就是做恶业所变现了。「及阴暗夜」,就是阴暗的夜,不见有月光,也不看见有星光,星宿的光明,就是阴暗,天很暗的。这由这两种相:一个黑羺光的相,一个阴暗夜的相,这就叫做「恶色」,这就是恶业变现的境界。

「趣明白者,由二种相起如是类意生中有」,前面说是趣黑暗,这个是趣明白。趣就是向前进,向前进的这个境界是明白的。「由二种相起如是类意生中有」,现出来这样的种类的意生中有。「如晴明夜」,就像没有云雾,只是有月光明,这个夜。「及婆罗〔病-丙+尼〕斯极鲜白衣」,这个婆罗〔病-丙+尼〕就是鹿野苑,那个地方产的那个极鲜白的衣服,「故名好色」。这样子就是,「晴明夜」,就这个大环境是有光明的,它本身的这个意生身,这个中有,实在是鲜白的,不是黑羺光,不是那个,「故名好色」。这是恶色和好色的差别。下面第二科是「下劣胜妙别」。

未二、下劣胜妙别

诸恶色者,说名为劣;诸好色者,说名为妙。

就是前面说这个「恶色」就是黑暗的境界,那是最下劣的。「好色」,美好的颜色,也就是晴明夜极鲜白的衣服的相貌,这是好色,这是「说名为妙」。这个「妙」,就是叫做好色的意思。那么这是说大概的分这么两类:一个恶色,一个好色的差别;就是一个善,一个恶的境界。下面第三科恶趣、善趣的差别。分两科,第一科「总标能往」。

未三、恶趣善趣别(分二科)∵∵申一、总标能往

诸下劣者,名往恶趣;诸胜妙者,名往善趣。

「诸下劣者,名往恶趣」,就是造恶业,下劣的这个中阴身,这个中有,现出那种行相来,那就表示是到三恶道去了,「名往恶趣」。「诸胜妙者,名往善趣」,在中有的时候是个晴明夜鲜白的行相,这个中有本身是个鲜白的行相,那就表示这个有情是到善趣去了,到人或者天的境界去了。这是佛的天眼通能见到这个境界的。

申二、别释其相(分二科)∵∵酉一、恶趣摄(分二科)∵∵戌一、辨种种(分二科)

亥一、若由此生(分二科)∵∵天一、明作业(分二科)∵地一、由坏戒

所有坏戒,及彼等起,说名成就诸身语意三种恶行。

这下面是第二科「别释其相」。前面第一科「总标能往」,第一科总标能往的有善、有恶的不同,现在别释它的相貌。分两科,第一科说「恶趣摄」。又分两科,第一科「辨种种」。又分两科,第一科是「若由此生」。又分两科,第一科「明作业」。又分两科,第一科「由坏戒」。

「所有坏戒,及彼等起」,这个中有他在生前的时候,也可能是在人间,那么他没有做好事,他坏戒,他坏了他的品德,他做杀盗淫妄的事情,做了很多。他有很大的自在力,他要做恶事,没有人能障碍,所以就坏了戒。「及彼等起」,及彼坏戒的时候,所现起各式各样的罪过。这个「等」这个字,是各式各样差别,各式各样的情形,叫做等。各式各样的罪过的事情的现起,「说名成就诸身语意三种恶行」,这就是详细地说出来这个坏戒的事情。就是他成就了,或者是身恶行,或者语恶行,或者意恶行,这三种有罪过的活动。

《披寻记》一六四八页:

所有坏戒及彼等起等者:所受先坏,是名坏戒。由贪瞋痴为因缘故,能起身语不善业思,名彼等起。成就十种不善业道,名身语意三种恶行。

「所有坏戒及彼等起等者:所受先坏,是名坏戒」,就是他以前他受过三归五戒,不是在中阴的时候,是在中阴之前,他坏了这个戒,破了戒。「由贪瞋痴为因缘故」,为什么会坏戒呢?就是因为贪心,就是因为瞋心,因为愚痴心,因为烦恼来的。因为心里面有贪、心里面有瞋、有愚痴为因缘故,所以会破戒了。所以「能起身语不善业思」,思这个字就是有目的的,内心里面有目的,想要做这件事。这样内心有目的的意愿,发动在身语上,这时候这个罪过的事情就出现了,「名彼等起」。「成就十种不善业道,名身语意三种恶行」,就是这个身三、口四、意三,加起来就是十种,但是这是属于不善业道,有罪过的事情。

这个我们出了家的人,出了家的人,但是初出家不能说就是圣人嘛!不是圣人的现象,就是心里面有贪瞋痴,就是这样子。但是出了家以后,如果你不学习戒定慧,说我学习戒了,学习戒,也可能你能制止你三业的不清净吧!如果能制止也好。但是佛教我们,你学习了戒,持戒清净,同时也要学习定,同时也要学习慧。用这个戒、定、慧来制伏内心的贪瞋痴,能制伏杀、盗、淫、妄,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你心里面没有贪、瞋、痴,就不会再去做十不善业道,就不会做这些恶事。如果说我就是到佛学院去学学佛法,是我师父叫我来的,不是我本意这么样。说是我师父不叫我来,我偏要来,我欢喜学习,我只是学习而已,但是我不想静坐,我不想修学止观。不修学止观,你的贪瞋痴能制伏否?能调伏吗?我看不能,这个贪瞋痴没有办法调伏。没有办法调伏,也可能有惭愧心稍好一点,但是情形严重了,惭愧心就没有了,那么你的贪、瞋、痴就发动在身语上,就做了很多罪过的事情。但是你若福报大呢,没有人能够障碍你,你还是可以做很多恶事。

但是照理说,我们发心出家呢,应该有这个意愿,就是我不想要做凡夫,我想要做圣人,但是怎么样去不做凡夫,做圣人,这个方法怎么办呢?方法就是要学习经律论。学习经律论,你若不静坐,没有用,你不能够调伏自己,一定要静坐,不管谁做你师父。你就是拜佛为师,你还是自己要修学戒定慧。不能说我拜佛做我师父,我不用修学戒定慧,不行。你不修学戒定慧,一样是随顺因果去安排你的前途,不管是拜谁做师父,道理是一样的。但是其中有一样事情我在想呢,初开始要有愿,要有圣道的愿,我希望得圣道,我不愿意做凡夫。不愿意做凡夫,这也是个愿;我想要做圣人,这也是个愿,一定要有愿。如果说我没有愿的话,没有愿的时候,到佛学院学习也可以,不学习也可以。学习,我不修行也可以,因为我不想得圣道嘛!那这是另一回事。

若有愿的时候呢,会有什么表示呢?会爱惜光阴,感觉到光阴很宝贵,日常生活的事情过得去就好了。譬如说是佛在世的时候,这个比丘,比丘尼也好,大家都是乞食,托钵乞食,你向人家要一碗饭吃,其实就是向人要饭吃。要饭吃,人家给什么就好了,就是这件事就应付过去就好了。要爱惜时间,要多静坐,要学习静坐,就是这么回事。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到其他不重要的事情上,那么你静坐的时间就被占去了,没有时间静坐了,那件事你心里面不痛吗?你心里不痛啊?心里应该是感觉痛啊!为什么感觉痛?你如果戒定慧不成就,你中阴身出现的时候,你能够保证你不到三恶道去啊?这个颠倒迷惑的境界出现的时候,你能保证你持戒清净啊?能保证这件事吗?我看不能保证的!我们,尤其是年轻的出家,你的时间很多,这个宝贵的时间就在你手里头,你若空过了,空过就完了,这一生就完了,将来怎么样不知道,不知道的。所以要发心这句话怎么讲?就是要发愿,我决定要修学戒定慧,要发愿,有愿而后才能有行,有行而后能得果;愿、行、果,就是这样子。

现在经上这是说,这不是说凡夫,是说佛,佛这个天眼能看见这个境界。「所有坏戒,及彼等起,说名成就诸身语意三种恶行」,这是说佛能看见这个境界。「所受先坏,是名坏戒。由贪瞋痴为因缘故,能起身语不善业思」,这个思就是内心里面有目的,要采取行动,就是这个力量叫做思。由这个思发动了身语,就造成了十恶业道,「名彼等起」。「成就十种不善业道,名身语意三种恶行」。这是「由坏戒」,下面第二科「由坏见」。分两科,第一科「标二种」。

地二、由坏见(分二科)∵玄一、标二种

有二邪见。谓坏见者所成邪见,诽谤一切;及住彼意,异品类者,所成邪见,诽谤贤圣。如是皆名,谤贤圣者。

「有二邪见。谓坏见者所成邪见,诽谤一切;及住彼意」,有两种邪见,就是他内心里面,现在不是说他表现在身语的行动,是说他思想里面有问题。「谓坏见者」,就是破坏了自己的正见,他成就了邪知见。这个邪知见是什么呢?「诽谤一切」,就是诽谤一切善法的因果的道理。你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不相信这个事情。「及住彼意」,他有了这样的邪知邪见,就是安住在那里不变动,你告诉他你这个思想是错误的,他不承认的,这是一种邪见。「异品类者,所成邪见」,和这个又不同,另一类所成的邪知邪见,「诽谤贤圣」,不承认有贤圣的差别,不承认有这回事。「如是皆名,谤贤圣者」,这两种邪见都是毁谤贤圣人的。

《披寻记》一六四九页:

有二邪见等者:此说邪见业道有二差别,如有一类大乘恶取空者,名坏见者所成邪见。又如外道空见论者,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广说乃至世间无有真阿罗汉,名住彼意异品类者所成邪见。如是二种差别应知。

「有二邪见等者:此说邪见业道有二差别」,哪两种呢?「如有一类大乘恶取空者」,有一类他是在大乘佛法里面学习大乘佛法,大乘恶趣空者。大乘佛法说一切法空,但是那是善取空,而这个是恶取空。这个说一切法空,不管是《中观》说一切法空也好,《唯识》说一切法空也好,都是承认有因果的,这个因果是有,而一切法都是空的,空、有是不相妨碍的。现在这个恶取空者只取着一切法空,破坏因果的成立,那么这就变成邪见了。这是一类大乘佛教徒,他还承认他是佛教徒,但是他的思想是这样子,认为一切法都是空的,空的就没有善恶因果了。「名坏见者」,这是破坏了正见的人,所成的邪知邪见。

「又如外道空见论者」,这个他不是佛教徒,他是外道空见论者。「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就是现起这样的思想,他又「立如是论」,成立这样的言论。见是在心里面说,论是在发表成言论这一方面说的。「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广说乃至世间无有真阿罗汉,名住彼意异品类者所成邪见」,这里说的很详细。「无有施与」,他不承认有做功德的事情;这个「施与」,就是贫苦的人,对他有所帮助,叫做施与。这个「爱养」,就是彼此间有感情,相爱的人;我爱我的父母,我爱我的兄弟姊妹,我对他有所布施,有所供给,叫做爱养。这个「祠祀」,是说有德行的人,有德行的人不要说是他在世的人,他死掉的时候,人都还是祭祀他、恭敬他、礼拜他,那叫做祠祀。现在这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的外道的空见论者,他否定这一切。你做这个施与、爱养、祠祀的这些功德,都是白做了,没有用的,就是没有这个善恶因果的问题,不承认有这件事。

「广说乃至世间无有真阿罗汉」,他这个外道的空见论者,如果再详细说呢,乃至世间没有真阿罗汉。这个外道的空见论者,他认为他自己就是阿罗汉,这个当然也有的人就是邪知邪见,胡说八道,破坏善法,有这种人。也有的外道,他也用功修行,也静坐的;静坐,他也有一点特殊的境界现前的时候,他就认为他是阿罗汉。认为是阿罗汉,但是实在不能够入涅盘,因为他没有能断爱烦恼,也没有能断见烦恼,烦恼还在。临命终的时候,这个中有就出现了,还是要流转生死的,那么他就认为这就是没有阿罗汉。若有阿罗汉,应该入无余涅盘嘛,哪有中有的这件事呢?所以广说乃至世间没有真实的阿罗汉。「名住彼意异品类者」,就是这样的人是安住在这种邪知邪见的「异品」,不同于有正知正见的人,所以他所成的邪见是这样子。「如是二种差别应知」,有这两种邪知邪见应知。

玄二、显等起

由邪见故,计着邪因及以邪果;由此为缘,造作邪业。造邪业故,所有法受,或现受乐,于当来世受苦异熟;或现受苦,于当来世受苦异熟,是故复说起诸邪见业法受因。

「由邪见故,计着邪因及以邪果」,这是第二科。前面第一科标出来这两种邪知邪见,这里边「显等起」,显示他们现出来的过失。

「由邪见故」,由于这个人他有这样的邪知见的思想,「计着邪因及以邪果」,他就执着那个邪恶的事情能得涅盘,能生天。「及以邪果」,说是你持牛狗戒能生天,有这样的事情。他自己当然也没有能够学习佛法,他心里面有多少境界,他就认为得阿罗汉了,就是这样子。认为是得了四禅八定了,实在不是,所以这是「计着邪因及以邪果」。

「由此为缘,造作邪业」,由于他内心里面有这个邪见为因缘,所以造了很多错误的有罪过的事情。「造邪业故,所有法受,或现受乐,于当来世受苦异熟」,他造了很多有罪过的事情,那么他做什么事情,当然这件事在心里面有所动作的时候,他就会有一个结果的。「所有法受」,就是你所造的业,所出现的事情,在你心里面有感觉的。这个「法受」,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有受,有接受这个出现的境界,实在就是心受。「或现受乐」,或者这个时候他出现乐受。这个他前生也是造了很多的福业,他今生虽然做了罪过的事情,前生的福业还能得乐果,所以还能有乐受。但是你现在造了很多罪过的事情,「于当来世受苦异熟」,一定有苦的果报现前了。

「或现受苦,于当来世受苦异熟」,或者是你现在就受苦报,受了苦的果报,于当来世又受苦的果报,或者是这样子。「是故复说起诸邪见业法受因」,所以这里面又说,这个众生起诸邪见,邪见的行动就是业,他将来一定要受苦。现在是做了邪见的业,是因,将来会受苦果的。

《披寻记》一六四九页:

起诸邪见业法受因者:谓起邪见造作邪业及现法受,能为当来苦异熟因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