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196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宗镜录法相唯识之研究

【文章作者】阙文华

【指导教师】南怀瑾

【中文关键词】宗镜录|法相唯识∵

【中文摘要】宗镜录在中国佛教史上是有其特殊的价值,而延寿禅师--宗镜录的主编,在中国佛教史上,更有其崇高不朽的地位。他的伟大不仅在于能摆脱古人习用的句法、及思想模式,代之以合于近人思维推理的方式,与表达方法;更在于能成功地融通了性相二宗。这个成就,无疑的,是由于其本身在学理和行持两方面的修养所致。因此,清世宗誉之为“震旦第一导师”,实不为过。

宗镜录所研讨的问题中,法相唯识的思想是其重点,因为延寿编纂此书的动机就是“以天台贤首慈恩三宗,互有同异,乃馆其徒之知法者,博阅义海更相质难,师以心宗之衡准平之。”(高僧传三集卷第二十八)以心宗为衡,经准平之后的法相唯识学自然与原有唯识思想有了一些形式和实质上的差异:如增加了性宗的“因门六义”、“缘起十义”、“真如受熏”等。这是一个大胆而且不平凡的尝试;虽然不是绝后,至少是空前的。然而反应却十分冷淡,“此书历宋元明以迄于今,宗门古德不乏具眼,而从未有称道赞扬,标为第一希有者”。这不能不说是佛学界的羞辱和不幸了。因此,我愿意作第一个尝试者,作宗镜录法相唯识思想的研究;然限于学力,未免有负指导教授南师怀瑾的厚望了。

本论文分九章:第一章绪论,介绍宗镜录,永明延寿大师;并述说唯识宗的渊源,及关于法相唯识的不同意见。第二章阿赖耶识,先就阿赖耶的意义、各相种类入手,而证其存在;然后研究种子、熏生的变化。第三章末那识,讨论末那识的存在、我执、与痴见慢爱等烦恼与无明。第四章前六识,分前五识及第六识而叙述之。五识与根尘的关系是为重点;意识活动力甚广,因此有特殊的重要性。五十一心所有法附属于心王,而常与意识同起,故亦论之。第五章分别讨论色法、不相应行法、及无为法。第六章述及八识万法的体性的真如,及三性与三无性。由三性三无性,而证得真如。第七章讨论知识的作用,认知的对象,及知识的正确性。是即四分、三量与三境。第八章:万事万物之起,必有因有缘。变,是生起的方式;因缘却是生起的条件;具备了这些条件事物才能生起。因之本章叙述四缘、十因、五果;并略述华严宗的“因门六义”及“缘起十义”。第九章结论,述说性宗所提的第九净识,及转识成智的修证方法,以到达二空的佛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