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

列表

佛法僧之‘法’,与万法唯识之‘法’,有何不同?(周邦道)

唯识“佛法僧之‘法’,与万法唯识之‘法’,有何不同?(周邦道)”。问:佛法僧之‘法’,与万法唯识之‘法’,有何不同?(周邦道)答:三宝之法字,就简单言,是专指佛之经典;万法唯识之法字,则世出世间一切事理,统括在内,此其小不同处。...

俗学‘唯心论’是否由佛学唯识论变出来的?两论有何差异?有何特征?(黄槐庭)

唯识“俗学‘唯心论’是否由佛学唯识论变出来的?两论有何差异?有何特征?(黄槐庭)”。问:俗学‘唯心论’是否由佛学唯识论变出来的?两论有何差异?有何特征?(黄槐庭)答:唯心论者,亦非一人,是否有人从唯识演变而出,此是考据问题,必有一番深切工作,方可以言是否,我未从事于此也。论其异同,可说大体相近,惟精粗及相似彻底有别耳。如帛菜‘实在论之心观’,霍尔脱‘论心’皆主心外有境,而亚里士多德...

第六节∵法相宗(佛教各宗概况)

唯识“第六节∵法相宗(佛教各宗概况)”。第六节∵法相宗佛灭八、九百年间,弥勒菩萨应无著菩萨的请求,从兜率天降在中天竺阿瑜遮国内瑜遮那讲堂,宣说《瑜伽师地论》等,而树立唯识、法相的教义。无著菩萨复自造《集论》,明一切法相,授弟子师子觉选择,故后成为法相系。又造《摄大乘论》,明唯识之理,授其弟世亲选择,故后成为唯识系。然识为能唯,相为所唯,互...

92.法相宗是如何指示修行用功的几个阶段的?

唯识“92.法相宗是如何指示修行用功的几个阶段的?”。92.问:法相宗是如何指示修行用功的几个阶段的?答:法相宗说得很清爽,初悟得者只到法界初境欢喜地,是登初地菩萨位,后面还有十地呢!所以要在境上磨练,好好保护用功,不得放逸。有人以为开悟了,就什么都不在乎了,喝酒、抽烟、吃肉都来了,放任自流。真到了这个地步吗?没有,那是胡来。离最后究竟还差得远呢!我们...

130.修行如何与中道法相应?请慈悲开示!

唯识“130.修行如何与中道法相应?请慈悲开示!”。130、修行如何与中道法相应?请慈悲开示!∵∵中道(梵语madhyama—pratipad,巴利语majjhima—patipada)。即离开两边之极端、邪执,为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或观点、方法。∵∵中道系佛教之根本立场,于大小二乘,广受重视,故其意义虽各有深浅,但各宗以此语,表示其教理之...

55.∵法相以众缘所成,故当体即空,法性乃万有之本体,不假众缘,何以法性亦空?

唯识“55.∵法相以众缘所成,故当体即空,法性乃万有之本体,不假众缘,何以法性亦空?”。55.∵法相以众缘所成,故当体即空,法性乃万有之本体,不假众缘,何以法性亦空?法相当体即空,法性亦空,丝毫无差,有为法与无为法皆空性,有相无相亦空性,色心二法亦空性,诸法所成因空而立,不空诸法不得而成。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法则不成。”华严经云:“有相无相无差别,至于究竟...

47.∵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与识有何差别?

唯识“47.∵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与识有何差别?”。47.∵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与识有何差别?唯心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所变现出来的。唯识就是世间诸法,皆唯心识所现,因一切法皆不离心识,故名唯识。其实唯心与唯识仅是异名同义,在经论中时而唯心,时而唯识;转妄心为真心,转妄识为真智,这都是佛菩萨,历代祖师为化度众生权宜方便所施设,无非令六道众生...

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李四龙]

唯识“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李四龙]”。2009年1月27日中观学和唯识学是大乘佛教的两大最重要思想体系。一般认为,唯识学的出现晚于中观学,在印度佛教史上,中观与唯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行不悖,双方就了义不了义互诤不断。中观主旨是般若性空,万法假有;唯识主旨是唯识无境,内识实有。据玄奘《成唯识论》和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内容判断,唯识学的出现...

唯识宗、禅宗对“境界”理论的构建作用

唯识“唯识宗、禅宗对“境界”理论的构建作用”。2009年7月30日∵∵∵“境界”是中国文艺批评中最重要的理论范畴。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称:“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采其本也。”王国维的“境界”说把中国传统文艺批评的“意境”理论提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审美层次。王国维先生对“境界”与“意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