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十念与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

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一念十念往生何者为正

如佛所说,谤佛毁经,打僧骂尊,五逆四重,皆一念恶业成,堕无间狱,犹如箭射。今之念佛生于净土,亦一念善业成,即登极乐,犹如屈臂。前一念五阴灭,后一念五阴生。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尚不须两念,岂要至十念哉。打僧骂尊,虽非正逆,是五逆之类也。又一念者。如经云,爱酪沙弥,生一念爱心,后生酪中作虫。又大萨婆长者妻,坐对明镜,自爱其身。海风破船,生故尸中作虫。嬉戏往来,不离其所,斯皆一念,非十念也。又大无量寿经,明一念念佛,皆得往生。观经十念,良有以也,盖为遘疾□羸,力微心劣,故须十称弥陀,以助其念。若心盛不昧一念生焉。亦犹栽植丝发,其茂百围也。(《念佛三昧宝王论》)

问:西方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土这样远,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怎样就会生得到呢?

答: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融合的缘故。第一种是佛力,就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受信愿念佛的众生,往生西方的佛力不可思议。第二种是心力,就是我们众生各人现前这一念的心。对于这一念心有三义:(一)是心体,这一念心的本体,与诸佛是相同的,没有丝毫的差别。(二)是心量,这一念心量,广大无边。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心量是广大无边的。(三)是心具,这一念的心,具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十种法界,而这十种法界,又是这一念的心所造成功的,我们大家每个人自己这一念的心,有这样的无穷无尽的大妙用的缘故,所以才说众生心力不可思议。第三种是法力,就是信愿念佛感应道交的法力不可思议。凡真信、切愿、至诚念阿弥陀佛的洪名,那佛力、法力、众生心力,这三种不可思议的力,统统融合在一句阿弥陀佛的洪名里头了。因为有这三种不可思议的力,融合于一念的缘故,所以临终一念的心,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古人说:‘会三力于同时,收成功于一念。’就是这种道理了。(妙真法师《饬终须知》临终一念往生西方说)

临终一念可以往生

承询‘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何以临终一念亦得往生?此问切要。盖信愿持名之功德,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正如蕅益大师所示:‘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盖直指称名即是多善根多福德。蕅师所示,正与古经相符。六朝襄阳石经于‘一心不乱’下,尚有二十一字,文为‘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古灵芝、大估诸师皆尊石经。幽溪大师更谓今经讹脱,读经者应补入此二十一字。若补入此二十一字则《阿弥陀经》与《大经》之十念必生,《观经》之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往生,《宝王论》之临终一念得生,均一味无殊矣。

称名妙法,以佛果德作我因心,故我因心顿显果德。蕅益大师谓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一念亦得往生。夏师云:‘念佛即是自心现。’古云:‘一声佛号一声心。’盖信愿称名时,即是当人妙明真心显现之时,故其功德微妙难思。莲池大师谓《观经》临终十念得生,因念者顿契理一心故,故必得往生也。至于近世念佛者多,而往生者罕睹,皆以信愿有缺故。蕅益大师曰:‘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得往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摘录于黄念祖居士《谷响集》)

念佛往生全在临终的最后一念,但彻悟禅师念佛法语说:‘应当不断检查自己平时所起的意念,与十法界哪一界相应多,这样就能清醒地看到今后自己会走到哪条道路上去。’这两个说法有矛盾吗?

完全没有矛盾,它说明了用功的方法。临终所起之念,全从平时习惯而来。(李炳南原着《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