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与素食

◎罗伟国∵/梁川

放生与素食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行为规范,其出发点,都是人类善良的本性。

佛门以慈悲为怀,提倡放生,鼓励人们在适当的时候,将捕来的鱼、抓来的鸟及一切羁禁的动物,都予以释放。放生的目的,在于积德,是利己的,因而可以看作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行为;但它在客观上,却起了保护动物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佛教反对杀生,提倡吃素,并将其列入戒律之中。出家人是素食主义的忠实执行者、实践者。在家信徒在必要的时候、一定的场合,也需要吃素,但没有出家人那样严格。

放生也好,素食也好,无论从宗教的角度,还是从环保的角度、养生的角度来看,都有其积极意义。在现实的生活中,无论我们如何呐喊、呼吁,总有人伤天害理,我行我素;无论我们如何教育、开导,总有人充耳不闻,自说自话。放生与素食,总有人在大力宣扬,并且身体力行;也总有人背道而驰,甚至大开杀戒。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人类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放生的善举,由来已久,试举几例——

隋代,在翠黛如屏、风景宜人的天台山,有一座寺院,住持法号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有感于当时人心过分残酷,为了贪图口福而大开杀戒,屠杀生灵,并以得到美食而沾沾自喜。为了教化人们,他决定建造天台山海曲为放生池,为此而到处奔走,托钵募缘。

他花了大量心血,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募化到了建造放生池的资金,开始雇人凿池。许多人不理解,认为他干的是又花钱、又费力的傻事,笑他是个“愚痴和尚”。

面对人们的挖苦、讥讽,智者大师毫不在乎,继续主持凿放生池的工程。每当工余休息的时候,他便向参加工程的民工宣讲佛法,深入浅出地说道:“佛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别看一条鱼、一尾虾、一只蟹,都可能成佛。再说野兽,也是有佛性的。那些老虎、狮子、豺狼等猛兽,有时会出来伤害人,甚至把人给吃了,被害者的亲属因此而十分哀伤;同样,我们人类捕鱼捉虾吃螃蟹,其他水族不也要悲伤吗?”

民工们听他这样一说,也都明白了一些佛法的粗浅道理,认识到建造放生池意义非同寻常,所以干起活来不觉苦、不觉累,而且越来越有劲了。

放生池竣工后,智者大师动员人们在此放生鱼类。他还给前来放生者授三皈戒,说大法以结法缘——这是仿照《金光明经》所说流水长者救生之事,也就成了放生会的滥觞。

其实放生之事,最早并非出于佛门。《列子·说符篇》记载:“邯郸民正旦献鸠于赵简子。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看来是赵简子开了放生的先河。

春秋时代,郑国有一位叫子产的大夫,经常帮助穷人,在民间很有威信。他为人仁厚,心地善良,不喜欢杀生。

一天,有位朋友送来几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这种鱼由于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而被人视为餐桌上的珍品。所以,子产接过朋友的这一礼物,连声道谢。随后,他吩咐仆人道:“你去把这些鱼,送到院中水池里养起来。”

仆人说:“大人,这是客人送给您老人家食用的珍品,放在水池里畜养,可能因为换了水土而使鱼的味儿走样,吃起来就不那么鲜美了。”

子产笑道:“我是主人,叫你做甚么,你就去做甚么,何必多事呢?我不能为了一饱口福,而忍心去把活生生的鱼杀死。”

仆人不敢再多说甚么,把鱼送到水池里放生去了。

子产不是佛教徒,他的放生,完全是因为不忍杀生,不含宗教意味。

南朝梁代,放生已是一种重要的慈善之举,《陔余丛考》的说法是——

然考《艺文类聚》,梁元帝时,荆州有放生亭碑,则唐以前已有之。

又:《南史》梁武帝时,谢微为《放生文》见赏于世。盖梁武帝奉佛戒杀,至以而为牺牲,则放生起于是时无疑。

到了唐代,放生已经十分盛行,官方甚至下令置放生池以修功德。如《佛祖统纪》对此就有详尽的记叙——

《光明经》述流水长者救鱼十千,天子报德,此缘起也;智者买断笆梁,悉罢江上采捕,此立法也;赴计诩狱中之难,报修善堂上之恩,此显验也。

唐肃宗乾元二年诏天下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本朝真宗天禧元年诏复天下放生池,沿江淮州郡上下水五里并禁采捕。慈云奏西湖为放生池,以四月八日会郡人纵鱼鸟。法智于南湖以佛生日放鱼鸟祝圣人寿……

看来不仅佛门提倡放生,世俗社会也很重视这一善举,如上所引,官方甚至将其作为行政命令贯彻下去。不少文人也饱蘸慈悲之墨,极力赞颂放生。唐代着名书法家颜真卿,为皇帝下诏置放生池之事,撰写碑文云:“环地为池,周天布泽,动植依仁,飞潜受护。”宋代王钦若于天禧年间,奏以杭州西湖为祝圣放生池。大文豪苏轼,上奏“西湖不可废”,共有五条理由,“放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放生有一定的时间(佛经中有“三节放生”之说:一是在岁末,二是在夏满,三是在父母的忌辰。),但善念却应该时时刻刻都有,尤其是爱护动物、拯救动物,是不能挑时间、等日子的。

佛教提倡放生,过去寺院中备有放生器,暂养施主买来放生的鱼类,然后将它们放入泉溪中、池塘里、河?内,使之重新获得自由,逃脱灾厄。现在全国好多有条件的寺院,都设有放生池。如苏州西园的放生池,在江南享有盛名,其中放养的鱼儿,在香客游人面前,显得特别欢快。

没有放生池的寺庙,也有办法放生。如上海龙华寺的做法是:僧人或其他善男信女要求放生,可以登记付款,积到一定的数目,便由寺院集中买来鱼或鸟放生。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善男信女,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下钱来,买鱼、买鸟放生。别人也许会为他们想不通,他们却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看来放生不仅仅是一种善举,它有着深刻的宗教意义、哲学意义、社会意义和环保意义,会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和飞跃。

随便甚么事,当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时,干起来就容易了——保护动物也是如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