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

【文献属性】[***]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2002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3年

【文章标题】唐代茶诗研究

【文章作者】林珍莹∵

【指导教师】庄雅州∵

【文章页数】310页

【中文关键词】唐代|茶|茶诗|茶道∵

【英文关键词】Tang∵Dansty∵;∵Tea∵;∵Tea∵Poetry∵;∵Tea∵Tao∵

【中文摘要】本论文以涉及茶事之唐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化内涵、茶道思想与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形成之背景。

∵论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绪论〉说明本文研究之必要性、相关研究现况、以及本文的研究重点和方法。同时对唐以前之茶诗作一回顾,概论其对唐代茶诗之影响;对唐代茶诗作一鸟瞰,以明其确有可观之处。

∵第二章〈唐代茶诗形成之背景〉运用历史研究法,纵向地掌握饮茶的历史嬗变以及文学本身的发展脉络,同时横向地考察有唐的文化背景和诗人选择茗饮的内在动机,以归纳唐代茶诗形成的主因。

∵第三章〈唐代诗人与茶之结缘〉本章在分析唐代诗人与茶深入结识之因缘,实亦说明了唐代茶诗之文化内涵之所以丰富、其反映层面之所以广泛的原因。

∵第四章〈唐代重要茶诗作家概述〉采质量兼重之原则,分期介绍唐代重要之茶诗作家及其作品特色。

∵第五章〈唐代茶诗之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唐代茶诗的内容,研究结果发现:唐代茶诗所反映之茶文化层面包含文人、宫廷、佛道和平民等四大方面,各具特色,此四大层面构成了唐代丰富多姿的饮茶文化,也证明了饮茶在唐代已然是雅俗皆好之道。另一方面,透过此章之探讨,还发现到唐代文人补充了陆羽《茶经》在品茶方面的不足,丰富了饮茶的美感情韵,使得饮茶再进一步发展成休闲艺术;而唐代文人对品茗情境的用心经营,实启发了后代文人,并影响至今。此为唐代文人对饮茶的一大历史贡献。

∵第六章〈唐代茶诗之茶道思想〉由思想层面来探讨唐代茶诗所透显的茶道精神,发现其茶道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而融汇了儒、释、道诸家之精神,正反映了唐代调和融汇三家思想的学术倾向。

∵第七章〈唐代茶诗之艺术特色〉从整体上来看唐代茶诗的艺术表现,可以发现到以下共同的特色:雅化生活的诗歌情趣、不拘一格的诗体运用、直叙晓畅的诗歌语言、理性内省的诗歌精神及清幽闲适的诗歌意境。不仅具体而微地反映着中晚唐的诗歌风貌,也下开了宋诗取材生活化、以文为诗、理性思辨的先河。

∵第八章〈结论〉综合各章之论述而为唐代茶诗作一总体性的评价。∵

【论文目次】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导言∵1

第一节∵唐以前之茶诗∵4

第二节∵唐代茶诗概述∵8

第二章唐代茶诗形成之背景∵13

第一节唐以前之饮茶历史13

第二节唐代茶风兴盛16

第三节饮茶符合文人之心理需求20

第三节∵茶诗同味25

第三章唐代诗人与茶之结缘∵33

第一节结交僧道访游寺观33

第二节深知茶效选择茗饮38

第三节以茶会友增进情谊44

第四节爱茶种茶嗜茶成癖48

第五节督造贡茶亲触茶事50

第四章唐代重要茶诗作家概述∵53

第一节∵盛唐茶诗作家-王维李白杜甫53

第二节∵中唐茶诗作家-陆羽白居易皎然刘禹锡张籍孟郊王建钱起56

第三节晚唐茶诗作家-皮日休陆龟蒙齐己贯休杜牧薛能黄滔李洞李中72

第五章唐代茶诗之文化内涵∵87

第一节涂写唐代文人之饮茶生活87

一、品味闲适89

二、饮茶读书96

三、茶诗同行∵100

四、啜茶清谈∵105

五、烹茶待客∵∵109

六、茶伴行旅∵∵112

七、以茶送别115

第二节彰显唐代文人之饮茶情趣118

一、幽野潇洒的择薪方式118

二、意蕴无穷的取水之道124

三、文雅隽永的煎饮过程130

四、高逸深远的茶烟歌咏140

五、爱赏不已的茶瓯持玩144

第三节呈现唐代文人之品茗情境149

一、环境150

1、在建筑物中进行-书院书斋幽斋竹斋堂屋茗舍∵茶房茶轩禅房茶亭

茶棚150

2、在户外进行-竹林烹茗松下品茗花间啜茗

野外煮茗∵园林煎茗153

二、人境158

1、独饮159

2、对啜161

3、茶会162

三、艺境167

1、听琴168

2、奕棋169

3、观书画171

4、赏歌舞174

四、心境176

第四节宫廷、佛道、平民茶文化之表现179

一、宫廷茶文化179

二、佛道茶文化188

三、平民茶文化197

第六章唐代茶诗之茶道思想∵209

第一节以茶怡情210

第二节和谐平静212

第三节随遇而安214

第四节淡泊俭约216

第五节崇尚自然220

第六节悲天悯人224

第七节茶禅一味226

第七章∵唐代茶诗之艺术特色∵231

第一节雅化生活的诗歌情趣231

第二节不拘一格的诗体运用233

第三节直叙晓畅的诗歌语言240

第四节理性内省的诗歌精神246

第五节清幽闲适的诗歌意境248

第八章结论∵255

第一节就诗歌本身之价值而言255

一、清幽闲适的诗境令人神往255

二、具体而微反映中晚唐诗歌之风貌256

三、深具「承先启后」之时代意义257

第二节就文化反映之层面而言258

一、反映唐代茶文化之层面广泛具有史料参考之价值258

二、藉以窥知中唐以后文人之生命情调与生活型态259

三、据以考察唐代以下茶道及茶道思想的发展261

参考文献∵263

附录-唐代茶诗目录∵275∵

【参考文献】

壹、茶学专着

于良子:《谈艺》,浙江摄影出版社,二○○一年五月

田艺蘅(明):《煮泉小品》

王玲:《中国茶文化》,北京:中国书店,一九九二年十二月

王河:《茶典逸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八月

王国安、要英编着:《茶与中国文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二○○一年六月

朱自振、陈祖规编:《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北京:农业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朱小明:《茶史茶典》,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年七月

朱自振、沈汉着:《中国茶酒文化史》,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余悦:《问俗》,浙江摄影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二月

余悦:《茶路历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八月

阮浩耕编着:《茶之文史百题》,浙江摄影出版社,二○○一年七月

林清玄:《茶味禅心》,台北:圆神出版社有限公司,二○○○年十一月

林治:《中国茶道》,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二○○一年六月

吴智和、许贤瑶主编:《中国茶书提要》,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年

吴旭霞:《茶馆闲情》,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八月

姚国坤、王存礼、程启坤:《中国茶文化》,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一月

胡建程、浩耕合着:《纪茗》,浙江摄影出版社,二○○○年二月

范增平:《茶艺学》,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二○○○年六月

梁子:《中国唐宋茶道》,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孙洪升:《唐宋茶业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一年一月

陆羽(唐):《茶经》,收入《说郛》卷八三,台北:新兴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第二五编第二册),一九七九年一月

陈香:《茶典》,台北:国家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

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八月

陈宗懋:《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陈香白:《中国茶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二○○一年一月

许次纾(明):《茶疏》,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六年

许贤瑶编译:《中国古代吃茶史》,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一年二月

寇丹编着:《鉴壶》,浙江摄影出版社,二○○○年二月

张堂恒、刘祖生、刘岳耘编着:《茶·茶科学·茶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三月

张科编着:《说泉》,浙江摄影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二月

童启庆:《习茶》,浙江摄影出版社,二○○一年五月

闻龙(明):《茶笺》,上海:神州国光社,一九二八年

赵佶(宋)(宋徽宗):《大观茶论》,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年

蔡襄(宋):《茶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新编第四十七册),一九八五年一月

刘昭瑞:《中国古代饮茶艺术》,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二年四月

刘修明:《中国古代的饮茶与茶馆》,台北: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五年六月

刘学君:《文人与茶》,北京:东方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

钱时霖:《中国古代茶诗选》,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八月

《制茶技术》,中华民国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茶业改良场,二○○一年十二月

贰、一般论着

一、文学、美学论着

王忠林等合着:《中国文学史初稿》,台北:福记文化图书有限公司,一九八五年五月

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八八年四月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三年三月

安旗:《李白研究》,台北: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一九九二年

石韶华:《宋代咏茶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

吉川幸次郎(日本):《宋诗概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八八年九月

成复旺、黄保真、蔡钟翔着:《中国文学理论史》,北京:出版社出版,一九九一年九月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四月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上海书店(民国丛书第二编第六十五册),一九九○年十二月

吴庚舜、董乃斌主编:《唐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周作人:《知堂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二○○二年一月

H·R·姚斯(联邦德国):《走向接受美学》,收入周宁、金元浦译,滕守尧审校:《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九月

皎然(唐):《诗式》,台北:商务印书馆,一九六五年

黄叔琳校注:《文心雕龙注》,台北:开明书店,一九八五年十月

叶庆炳:《中国文学史》,台北:学生书局,一九九七年八月

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吉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三月

张少康:《古典文艺美学论稿》,台北:淑馨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张高评:《宋诗之新变与代雄》,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九月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一月

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一年六月

杨玉华:《文化转型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嬗变》,成都巴蜀书社,二○○○年七月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台北:华正书局,一九八六年六月

刘守华、巫瑞书主编:《民间文学导论》,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二月

蔡英俊:《比兴、物色与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五月

韩经太:《中国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四月

二、诗话笔记类

文震亨(明):《长物志》,台北:艺文印书馆(百部丛书集成),一九六六年

李商隐(唐):《义山杂纂》,台北:新兴书局,一九八八年

李肇(唐):《翰林志》,台北:艺文印书馆,一九六五年

李冲昭(唐):《南岳小录》,台北:艺文印书馆,一九六五年

李昉(宋):《太平广记》,台北:新兴书局,一九八八年

吴乔(清):《围炉诗话》,台北:艺文印书馆(适园丛书本),一九六七年

周勋初校证、王谠(宋)撰:《唐语林校证》,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八七年

胡应麟(明):《诗薮》,台北:广文书局,一九七三年

胡震亨(明):《唐音癸签》,台北:木铎出版社,一九八二年

封演(唐):《封氏闻见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八三年

徐献忠(明):《吴兴掌故集》,台北:成文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陆时雍(明):《诗镜总论》,收入《历代诗话》第四函,江苏无锡久保文库,一九一六年

曹臣(明):《舌华录》,上海新文化书社,一九三四年

曹邺(唐):〈梅妃传〉,收入《说郛》卷三十八,台北:新兴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十五编第一册),一九七九年一月

屠隆(明):《考盘余事》,台北:艺文印书馆,一九六五年

许学夷(明):《诗源辨体》,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