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步诗的启示

开悟的木鱼

当我们参访寺院的时候,常常会在进入山门之后的第一重殿里看到一个大腹便便,肩上背着一个布袋的佛像,通常我们会称他为弥勒佛,或者欢喜和尚。佛经上记载,弥勒佛是继释迦牟尼佛人灭之后很多年后才会降生人间的继任者。也就是说,当五亿六千多万年以后,弥勒佛会秉承佛的遗愿,继续在人间广施佛法,济度众生。

这位弥勒佛以前也曾经游化人间,历史相传有南北朝时期的傅大士和唐代的布袋和尚就曾是他的化身示现。而由于布袋和尚常在民间行走,其形象又带给人一种喜乐之感,故世人常将他那满面含笑和宽坦肚腹的特征塑于造像之上,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弥勒佛的一种形象代表,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

在浙江奉化有个雪窦寺,是弥勒佛的道场。而其供奉的弥勒佛,其神态形体皆同布袋和尚一个模样。资料上记载:布袋和尚法名契此,号长汀子,浙江奉化人。他粗腰大肚,出语无定,常以杖背一布袋,凡供身之物,尽贮其中,故尔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据说他卧雪中雪不沾衣,言人吉凶,无不应验,时人见他着湿草鞋乃知天将雨,着木屐则知亢旱。梁贞明三年三月某日,他端坐于岳林寺东廊下盘石之上,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毕安然而逝。据此偈言,乃知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他一生喜欢云游各地,笑口常开,居无定所,到处度化世人。

布袋和尚契此曾受田家斋饭布施,田家向他求道:“何谓道?”契此笑答曰:“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退步”诗虽是描写一种农时在田里干活时的情景,但也在思想上给予我们一些很富有哲理的东西:在插秧的时候,我们要弯着腰、低着头,把秧插好后还要往后退着走,但是就在这一“低”一“退”之间,你能发现,低的时候看见蔚蓝的天空了,退的时候你看见了一排排整齐的禾苗在你的栽培下站立起来了,种下了你的“希望”和“幸福“。

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们遇到逆境和困难的时候,需要在逆境中调整好心态,在逆境和困难中保持乐观的心态,苦中也有乐,苦尽甘来。任何事物都有另外的面,矛盾也会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低头“也可以发现美丽的天空,“退步”仍然可以向前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

契此和尚这种以退为进的人生态度,奉劝世人在为人处世之时应当有谦冲为怀的宽大心胸,如此才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和谐。在我们的周围,常常有些人为了绿豆芝麻大点的小事而吵得沸沸扬扬,有时甚至闹得不可开交。每逢这时,我们都要劝劝他们以退为进,不要斤斤计较,因为有时候吃亏就是占便宜,先哲曾经告诫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而着名高僧憨山大师亦在其《戏世歌》中劝诫世人道:“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富贵还同九月霜。”

历史上因退让而受益的事例很多,现在我略举二例。其一:越王勾践决心兴越灭吴,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与越民同甘共苦,十年如一日,终于完成了十年前的愿望,复兴自己的国家——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其二:萧嵩是唐玄宗时的宰相,因与另一位宰相关系不够融洽,便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唐玄宗不允,萧嵩就为自己的请“退”辩解:“承蒙陛下的厚恩,臣富贵已到极点,趁陛下还未厌倦我的时候,我抽身而退,尚可平安到老,可是一旦陛下厌倦我了,到那时我的性命未必能保全,又怎么再能按自己的心愿行事呢?”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退隐山林,颐养天年,活到八十多岁才老死家中——这是因退让而寿终正寝的智慧。

因退让而受益的当然并不止限于古人,今天的我们,如果懂得退让,适时放手,也会从中得到很好的益处。

我有一位好友,彼此就象熟知自己一样,熟知着对方的一切。往往她打电话只说了一句话,我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也经常会在一起相互商讨拿主意。只是最近朋友的生活似乎有点偏离轨道:儿子刚上幼儿园,五、六岁,正是淘气的时候,最让人劳神,经常在学校里不是揪同座女孩子的头发,就是扭开学校的水龙头放水玩。弄得老师最多一天找了我的好友三次告状,让她严加管教。而我的好友她自己由于性格的原因,一贯的争强好胜,自己开了一家公司,自己打理,结果生意出现了低谷,近来非但不盈利反而开始亏损。于是她一边忙着儿子的事情,一边又要费尽心机地去弥补公司的亏损,在两边疲于奔命。而她老公的事业也因重新改行而忙得不可开交。当好友对镜审视自己时,才发现满眼都是焦虑,满脸都是无奈。

我在电话里听到她幽幽的诉说和无奈的叹息时,心中也甚是心疼。于是试着劝她:“不如把自己的公司关了,全心全意来照顾家庭,一方面儿子的教育跟得上了,另一方面,她的老公也有了安稳的后盾,可以全力于事业之上。好友听了我的话,半响无语。我知她是舍不得,毕竟她的公司也是得来不易。但是面对如此焦头烂额的事实,她一己之力毕竟有限,手就那么大,能抓住的东西有限,即使不放手只怕将来也无力量承担。与其这样疲惫地前行,倒不如退一步,放掉一些负担,反而会过得轻松一些。我又引了一段网上看来的文字给她:“自己剪断风筝线是‘舍’,风筝自己挣断线是‘失’,是‘舍’是‘失’最后结果一样,只是对自己而言境界却不同。”

之后的日子里,朋友把她经营了两年多的公司关了,只安心的做着原来兼职的两家杂志的专栏节目,轻松地挣着饭费,依然在经济上独立自主,但同时却能够安然地照顾儿子,并且还帮衬了老公的事业,使他能够放心打拼,无论什么时候回家,都会感觉到幸福和温暖。

谁不想争取更大的成功,谁不愿意一帆风顺,但是生活往往并不能遂愿,大多的时候需要我们以忍耐和适时的退让来成就人生。适可而止的退让并不等于认输,也不等于失败,这只是一种调节,因为不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永远无法获得满足。∵与那些急于求成的人相比,懂得舍弃的人取得的成绩更大,生活的更愉快,幸福光顾的时间更长久。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退后其实就是向前”的现象。例如扔石头,手臂一定要往后拉一下,再往前扔,才会扔得远;再如:立定跳远,一定要先蹲下来,再往上跳,才会跳得远。同样,以退为进的“退”,是一种谦冲、礼让、自我要求的决心与毅力,这决不是退缩、胆怯和呆滞之类。进德修业,如果有谦冲、礼让、自我要求的心,就会不断的向前进步。正如《退步诗》中农夫插秧那样,他们是一排一排退后插的,动作看来是向后退,其实成果却是向前推进的,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这首禅诗的意境和它的人生哲理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