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讲记

智敏***讲

第二讲

昨天我们讲了个总纲,就是主要是要得禅定呢一定要因缘具足,不具足因缘的话,就不能得到。那么什么因缘呢?又分正行、助行,助行有十三条,正行有断的、有修的。这是一个整个的《禅定品》的总纲。

那么这里就是说,“诸法从缘起”,一切法都是从因缘和合而生的,这是佛教的根本的原则,就是缘起论。佛教不管你是哪一个宗,哪一个派,都是讲缘起的,但是这个缘起,又有彻底的,也有不顶究竟的,那么就分了很多的宗派。但是总的来说,佛教决定是讲缘起的。那么这里边就是说,假使我们说修禅定,也是要因缘具足。那么“无因缺缘”,他说假使缘缺一个,就像一个机器里边少一个齿轮,那么整个的机器就带不动;假使缺因就像这个发动机没有,那么你这个机器再好也是开不动的。所以说因跟缘里边都不能少一点点,一少的话,都是不能得到这个禅定。

再一个就是在这个正行里边一个是断五盖,跟那个欲恶不善法,一个是修初禅的这个有觉有观,离生喜乐。这两个东西等于天平秤的两头,你要有了这个修没有断的话,那就是说房间里边堆满了脏东西,你新的东西要拿进来是拿不进的。那么必定要把那些烂东西舍掉。所以说五盖,那些欲界的不善的法,这一些把你身心充满了,你再怎么修有觉有观,你这个离生喜乐是生不起来,这个初禅也生不起的。所以说必定要把那些不好的东西要除掉,那么才能够把那个修的东西起作用。外道就是修,拼命要修,他的修也修神通,修什么什么,这一类了,但是他那些烦恼、盖那些东西他又不想去掉,那么他们是得到什么呢?得到的东西就不可靠,要就是鬼神加持,要就是生了毛病了。这个,我们佛教是说两边都要顾到,一个是舍,一个取,把不好的舍掉,好的取来,这样子才圆满地得到禅定。

那么下边我们说就是十三个助缘,总的来说都是戒,那么分开说也可以分了定、慧,这些我们都讲过了。今天我们还继续下去,把昨天的“爱护别解脱戒”(2B)这是第一项,十三个助缘里边第一项,爱护别解脱戒。那么昨天我们讲了一点了,今天我们把这一段再看一下。爱护别解脱戒。

“云何爱护别解脱戒?”,这就是先提个问。“若随顺戒”,就是顺了戒做,不跟戒反起来做的,反正我们说受了戒后,戒要我们怎么做,就顺着它做。“不行放逸”,而不要放逸,就是说时刻要提高警惕。“以戒为门”,门是一个方便,我们进出都是靠门,没有这个门就进不来,也出不去,戒是一个门;“为足”,我们的脚,走到涅盘之路,就是靠戒这个足;“为因”,我们要得四禅,以后开无漏的慧,都要以戒为因。“能生善法”,你依戒的话,一切世出世善都能成就,“具足成就”。“以此戒故,名为持戒。”因为依这个戒的话,我们叫持戒了,就是所持的就是这个戒。那么以怎样子持呢?“以此顺”,顺这个戒,“不放逸”这个叫持戒。“护持威仪行”,还要护持威仪,就是细的那些轨则,还要护持,这个叫爱护别解脱戒。那么下面看海公***的注解。

“云何爱护别解脱戒?”呢?什么叫“爱护”?“于出离、清净涅盘之道,心常欢喜,发意趣求。”我们说凡是做一个事情,决定他要有一个意乐心,他对这个事情有欢喜心,他就去做,如果没有欢喜心,他就不想做,即使勉强地做,也是死啾啾的,没有一个生气的这样子来混。所以说我们修行也是不能勉强的,你决定对修行得有个意乐心,这是最重要的东西,这是一个修行的因素。如果你这个因素没有的话,那即使在僧团里住也好,在里哪,这个禅堂里住也好,念佛堂住也好,他都是一个就跟尸体一样的,他没有这个活生生的,这个朝气蓬勃的现象是没有的。那么我们这个寺院也一样的,你如果说对本法法流的法是有意乐心的,念诵的时候很高兴,也是很有精神地在念经,否则的话,道念不念,甚至于打瞌睡,这个就是对法没有意乐心了。那没有意乐心的话,是不是我们就随他去呢?这很危险了,对法没有意乐心,导致的后果就是退,就是对这个法要退的。

那么我们说这个法门它固然是各式不同,但是总的目的是一样的,要求涅盘,要求解脱,要求度一切众生成佛,这个是总的目的。如果这个总的目的没有的话,你对任何法门都不会感兴趣,没有兴趣的话,你对法就是感到很勉强,就是道理想想是该修的,但是修的劲道是拿不出来的,那就是说这样子在里边混,只有这样子了。这个就是自己也是在戒律上不清净的话,那就是施主的饭消不掉了,受不了,那就是施堕,将来还是要堕恶道去受报,这就很危险了。那么所以说真正的修行这个欢喜心决定要把它给培养出来。

欢喜心从何而来?从信而来,你信心没有的话,你怎么能生欢喜心呢?对这个事情,假使做生意也好,他有这信心,能赚钱,决定这个事情做得开,这个事业打得开的,他就拼命干;如果他认为这个事情根本干不出名堂的,钱也赚不到的,他就不想干的。所以说我们修行一样的,没有信心的话欢喜心绝对生不起来。

那么信心从何而来呢?要修的,不能说凭自己的过去一点点般若的信根,这个也谈不上信根,般若的一些信心的种子,他以这个为本钱,就是来吃老本,这个是吃到后来就没有了。这个信心你既然过去有信心,信了佛了,学了法了,那信心赶快培养起来,新的信心要培养起来的。那怎么培养呢?我们一开始授皈依就叫你们培养信心,这个是四皈依,再进一步就是三皈依观。那么再一个理论上的帮助,就是看一些三宝的功德的经,一些这个《贤愚因缘经》、《法句经》、《百喻经》等等都是赞扬三宝、明白因果的经典,这些都要多看,因果就是法宝。三宝的功德多看,再加上修持,再加上佛的加持,这个信心具足,信心洋溢地生出来了,你这个修行的劲道也足了,精进也生起来了。否则的话就是按了牛头吃草一样的,它不想吃,就是按了它头在地下它也吃不了几口,这样子修行成问题了。

所以说我们这个“爱护别解脱戒”,决定是从清净的出离心,对涅盘的欢喜心生起来的,这才能对别解脱戒生爱护心,否则的话你再怎么说别解脱戒尊贵,他就是起不了这个爱护心。所以说“于出离、清净涅盘之道”,这个,要起欢喜心,你有这个欢喜心才能爱护别解脱戒。因为我们要达到这个出离,要达到清净的涅盘,就是靠戒。那么戒就是最尊贵的宝贝,要达到我们的目的地,就是靠戒这个最希奇的宝贝,那决定是爱护。如果你没有这个出离心,那也会不尊重这个宝了。

我们世间上有些人好古董的,他对他的古董非常宝贝,甚至于它比命还要厉害,一个古董绝对不能给它损坏,你把它损坏了之后,他就跟你拼命,这个是他对这个古董起爱护心。那么我们要把转过来,对于世间的爱护心,这个是无常的,要败坏的,终究是苦的,不要它。那么我们就是要把这个心转到这个出离的别解脱戒上来。而世间染污的爱护心那就很多了,有的人为了妻子儿女就牺牲生命的来爱护他的家庭,那么也有为他的什么情妇,拼命地跟人家搏斗。以前古代的欧洲就很多,三角恋爱,他两个人就搏斗,就决斗了,哪一个死掉么哪个就败掉了。这样子为了爱护一个女人,就这样子去把命都舍掉,这个我们看很愚痴。

我们应当把这个爱护的心放到这个出离的别解脱戒上边来,这个才真正值得,可以得到好的安乐的果,可以得到了,否则的话从苦生苦,不断地受苦。要“视戒行律法,犹如至宝奇珍”,最宝贝的古董,把它这个这么看。要“守护存念”,把它爱护,守护它,经常挂在心上,时刻不忘,这个叫爱护。那么我们自己要检查了,自己对别解脱戒有没有达到这个爱护的要求呢?如果没有的话,你说我要得定,腿子盘起来,眼睛闭起来,你再怎么做,根本你条件没有,因缘不够,那是定不了的。所以说我们要看自己要得定的话,第一条助缘看自己是不是能做到,第一个,爱护别解脱戒的心有没有?这个很成问题,我们经常受戒的人很多,爱护的人多不多?不敢说了。

什么叫“别解脱戒”?“梵云波罗提木叉戒”。这个也叫“保解脱”,决定解脱就是,“保”就是决定。“余则七众”,它有几个解释。

《讲义》注解:波罗提木叉者,戒也。

别别解脱戒──七众各各相续不同,缘位有异,作能各别不同之解脱方法也。

具足解脱戒──初趣入解脱住位者,依于决定出离心,发起求受具足戒,各各真实完全解脱之道,成就佛及诸大无学等各各正直之行为故。

分别解释有三:

方便解脱──稳实究竟解脱之善巧故。

易易解脱──不迂回曲折故,不东西错乱故,不前后颠倒故,直行通达、趣大道故。

决定解脱──法数具足,法行实践,法系贯联,配组严密,即是净法缘起因果,如如理事偕行,是故解脱决定。古云“保解脱。&rdquo

我们昨天不是抄了一个注解了,那么我们把昨天的注解念一道,跟这个对照一下。它这个波罗提木叉是戒,这是印度话,翻了华语就是戒,总的说翻过来叫戒。那么解释呢,它有几个解释呢?有三个解释。一个是“别别解脱戒”,七众弟子他们各各自己的身份不同,“相续不同”就是各人的身体不同,“缘位有异”,他们是因缘,他们的位子,就是他是比丘,他是沙弥,他是优婆塞,各种各样的位子不一样,“作能各别不同之解脱”,那么比丘有比丘的解脱,沙弥有沙弥的解脱,优婆塞、优婆夷有他的解脱,那么各人各种不同的解脱。那么这里昨天我们也讲了,每一条戒也是各种不同的解脱,不杀戒就是解脱这个瞋心,杀的这个瞋、贪、痴的烦恼,也是解脱那个杀的业,也解脱杀的果(果报),那个苦报,也可以解脱,这是七众别别解脱的意思。

“具足解脱”,真正的解脱要具足地说的话,那是说要为“初趣入解脱住位者”,就是我们开始进入解脱的,“依于决定出离心,发起求受具足戒”,真正要求出离,要具足戒。那么我们这个就产生个问题了,有的人他是居士,或者是他一定的因缘,不能受持具足戒的。那么有的人也就垂头丧气,“哎啊,我们做不到比丘了,我们就受不到这个,也与定呢就是无缘了”,这个也不是。你心要想着出家,以出家的具足戒的条件要求自己,把心出家了之后,同样可以做到。初地菩萨“心常欲出家”,固然心常欲出家,出家的有,但是也有没有出家的,那么他登初地也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凡夫当然也做不到每个人都出家了,如果每个人都出家的话,哪个来供养呢?这个就没有人供养了,就要饿死了,那个就不行,还是要四众弟子配合。所以说你真正心里边以自己比丘的要求自己,同样可以达到这个。“各各真实完全解脱之道,成就佛及诸大无学等各各正直之行为故。”要达到这个目的,那最好的要求就是受具足戒,这是从别解脱戒的具足圆满的说是具足的解脱戒——比丘戒或者比丘尼戒。

那么第三种呢“方便解脱”,这个第三种分别地解释波罗提木叉、解脱有三种意思。一个是“方便解脱”(这个“隐”呢过去读“稳”,是通的这个字,“禾”字旁了,就是这个“木”字旁一撇了,这个“稳”),“稳实究竟解脱之善巧”,我们要扎扎稳稳地、实实在在地究竟得到解脱的方便善巧,这就是别解脱戒的一个意思。

一个“易易解脱”,解脱呢,你要走上解脱,要达到捷径,就是说快的、容易的道路,幷没有其他的,就是受这个别解脱戒。“不迂回曲折故”,受了别解脱戒来求解脱,不会遭弯路;“不东西错乱”,不会走反路;“不前后颠倒”,不颠倒;“直行通达、趣大道故”,依别解脱上去,直接通达这个大路,一直到涅盘的大路;不会迂曲,不是转转弯弯的,也不是错乱的,方向搞错了,也不会次第颠倒,那就都是要阻碍我们直截了当地通达涅盘的一些阻碍,这都不会有。

那么最后是“决定解脱”,“法数具足,法行实践,法系贯联,配组严密”。“法数具足”,它的数字,它这个配合的数,就是指别解脱戒,比丘戒了,它具足的,它实行的实践里边,它的联系贯穿的,就是有体系的,组织又是严密的,等于一个精密的机器,不是简单的。“即是净法缘起因果”,这个别解脱戒的是净法缘起的因果,依这个做就是净法的缘起。“如如理事偕行”,他理事和合,解脱是决定的,决定会解脱的。在古代呢,过去的翻译叫“保解脱”,就是我们书上是“保解脱”。那么这个别解脱的意思有那么多,大概我们知道一下。

“梵云波罗提木叉戒,亦云保解脱”,这里采取几个意思,决定解脱的意思;那么其他还有七众别解脱戒,“惑业苦别别解脱”,每一条戒又是解它的烦恼、它的业、它的苦的解脱,都是一个一个的解脱;“亦称最初解脱”,要求解脱的话,最开始的就是受戒,最圆满的就是佛的无住大涅盘;“亦称方便解脱”,我们这里讲过了,它有方便,稳速地能够达到解脱的最善巧方便。

“总以波罗提木叉,及律四阿含为正解。”那么律四阿含我们已讲过很多次了,希望大家记住。经有四阿含:《长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还有《中阿含》。那么律里边也有四个阿含。

《辨识阿含》,这是讲二百五十条条相的,能够在这个环境出现的时候,就能辨别认识到这个会不会犯戒,就是在犯戒之前能够认识环境,这个环境来了,该怎么对付,不要犯戒了,所以说《辨识阿含》。二百五十条戒不是死板板地把它硬记记住了,也要学会应用,会应用就是说犯戒的境还没有来之前,或者是正这个苗头生起的时候,就要自己能够观察,这样子做会犯戒的,要避免,如何避免可以保持戒不犯的,这个叫《辨识阿含》。

那么第二个是《根本阿含》,《根本阿含》就是说我们摄持僧团的二十犍度。昨天有人问起,什么“十七事”,“十七事”是这个有部就是他们里边《律藏》里边,就是我们《四分律》是二十个犍度,他们分了十七个,叫十七个事。我们这个《四分律》是二十犍度,就是摄持僧团的一些方法,诵戒、布萨、安居、自恣、药施,还有这个各式各样的,二十个犍度。那么这是摄持僧团要用的方法。

后边呢,《杂细阿含》(杂就是复杂的杂,细么仔细的细),《杂细阿含》是专门研究戒的理论方面的一些学问,这是《杂细阿含》。我们行持,前面两个重在行持,它的理论在《杂细阿含》里边研究。那就是说我们研究戒律是有次第的,不是一开始就钻了这个《杂细阿含》去。我们汉地的研究的方式,所以说里边很多有行不通,甚至于中间退,都是一开始研究《杂细》。一开始就研究《杂细》的话,因为《杂细》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理论性的东西,那你一开始研究呢,感到到处的是矛盾很多,就是搞了半天最后是戒律是现在行不通的东西了,就是放下了,不管了。

那么我们说弘一大师他也是研究了很多,但是他我们就看摄持道场,没有,弟子也没有,那就是说行动方面没有表现,只有是在理论方面他做了一些注解。所以说他也就是我们汉地式的学戒,结果就是说效果不是很现实的,他就是理一点,留下一些书给人家看看就完了,但是他本身幷没有摄持僧团,也没有培养出很多的僧材出来。所以说就是忽略了前面的《辨识阿含》跟《根本阿含》,一开始就从《杂细》下手呢,就是事相方面就会有一定的欠缺。

那么《正宗阿含》,那就包含得很广了,一切就是导向菩提涅盘的,戒律是基础,从这个它的方向指向涅盘的,那各式各样的说法、那些修法呢,都属于《正宗阿含》的这个范围。那么最简单扼要的,也是我们海公***经常提起的,在以前也经常讲的,就是《四分律藏》最后的一个《大小持戒犍度》,这一个里边又讲戒又讲定,那么这个是海公***过去经常弘扬的东西,在我们这一本书他也提起几次,这个,参考书里边也有把这个放在里边,如果大家有《四分律藏》的,最后一个《大小持戒犍度》可以看一看,这是属于《正宗阿含》的最扼要的一个标本。那么这就是律的四阿含。波罗提木叉以这个律的四阿含,戒就是说以这四个东西为正确的注解。那就是戒不但是二百五十条,要包含这四个阿含都在里头。

C1随顺戒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